听说台北新开了一家大书店,专门卖“给女人看的书”。这是大事一件。记者打电话来问胡博士:女人该看些什么书?
首先,我要感谢这个书店的成立。从今以后,我们不但有专治女人头发的美容院,专卖女人服饰的委托行,专治女人身体的妇产科,还有书店专卖女人爱看、可看、该看的书;不久的将来,体谅妇女的人也许还会开一家电影院专门演女人可以看的电影,举办专门给女人欣赏的画展、音乐会等等。在大学里教的理则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论之类的课程,将来也可以特别开女生班。这个书店的成立,是我们栽培现代妇女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为什么呢?在这个书店存在之前,社会只承认女人的外形及身体结构与男人不同;美容院、委托行、妇产科,都是针对女人的外在而设立的。这个书店始创,表示连女人看的书和男人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终于体认到:
女人不只在身体上不同于异性,她的头脑与心灵也与男人不同。她吸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考的方式,以及个人生活上的兴趣,在在都与男性相异。一般的书店不能满足女性心智上的要求。
譬如说,女性在吸取知识上着重于快捷,而不重深入,所以不要买卡尔·荣格或弗洛伊德写的大部头的心理书。妇女能够接受的是简单明快的什么《如何了解自己》、《你我都没问题》或《心理学ABC》以及《理则学123》之类的幽默小品。女人如果能够深入地去研究一个大题目的话,她也就不会是个女人了。
再说,女性逻辑思考的能力也不健全。她们从小就被教导:女孩子更重感性,男孩子重理性;所以她们看事情比较凭直觉。一些必须凭抽丝剥茧的思考力才能看懂的书,根本就不需要摆出来卖。像什么《罗马帝国兴亡史》啦,《第三世界经济前途》啦,对女性而言,毫无意义。但是一些简单而有趣的侦探小说,譬如《淡水快车谋杀案》或《谁烧焦了这锅饭》之类的,妇女凭她异常敏锐的直觉,常常有很深入的体会。
最重要的,当然在题目的选择上——女人爱看、该看哪一类的书?我们不能否认,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女人,三岁的时候,大人塞给她一个会眨眼、会尿尿的洋娃娃玩,激发她的母爱天性,所以育婴的书是必要的。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大人教她“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走路要端庄、举止要文雅,所以有关仪态举止方面的书,绝对有用。二十三岁的时候,她自己也是大人了,但社会告诉她:找对象的时机到了,要了解男人心理,要温存体贴,不要让他有压迫感,所以《如何修饰你的脚趾》、《爱他就是说抱歉》、《美满的婚姻》、《顺夫术》、《蓬门今始为君开》、《要我吧!》这一类的书对迷惘的女性就有启发的作用。
三十三岁的女性已经定型——给她看《插花100》或《微波炉的神妙》等实用的书就可以满足。过了三十岁的女人也开始衰老怕老,针对这一心理,就应该准备《如何打败皱纹》、《比情妇更妩媚》、《按摩须知》、《看住他》、《更年期的爱情》之类的书。而所有的这些书,都应该选择最光滑的纸张印刷,甚至喷上一点朦胧的香水味;我们不能忘记:女人是唯美的、直觉的。至于超过三十三岁的女人,就不必考虑为她们准备什么书了;她们不会去看书。
女人是个很可爱的动物:身体软软的、讲话嗲嗲的、眼睛甜甜的、头发香香的;更令人怜惜的是她没有逻辑的大脑,1加1等于2.5,可是噘着嘴、顿着足那样说出来,哎呀,真是可爱极了、嗲极了。至于少数女性居然弄起电脑、工程、医学,做起博士、教授、主管来,还摆出一副自立自主、对社会大有贡献的架势,我只能说,她对不起中国的五千年文化传统,对不起爱护她的中国男人。
“女人书局”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时时提醒女人不要“捞过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