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从怀里拿出一块披巾放到茶几上,徐文璧只看了眼就收回了视线。
他这一眼就已经认出来魏广德拿出来的是什么,兰绒嘛,又不是没有这玩意儿。
只不过这天气,貌似使用这东西还早,那是寒冷冬天才穿戴在身上的,保暖效果那是相当好。
虽然兰绒价格昂贵,可对于国公府这样的人家,兰绒虽然稀奇,但也并不少见。
“一袍费至百金,一匹价十余两。“
这就是这时代兰绒的价格,比上等松江棉布还要贵上许多,自然只有达官显贵才有资格使用。
徐文璧的反应在魏广德意料之中,他乐呵呵指着那披巾笑道:“大哥可知道这东西来历?”
“兰州那边织造,叫兰绒。”
徐文璧虽然不明白魏广德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答道。
他可不相信魏广德不认得此物,他到京城做官多少年了,按理说什么稀奇的玩意儿没见过。
就算魏广德没做官前家底不殷实,不认得此物倒也情有可原,可他老婆是徐家人,即便是南京那地方,冬天可也不暖和,魏国公府里肯定也是有这东西才是。
“确实,这就是兰绒。”
魏广德没在意徐文璧的态度,而是接话继续说道:“我拿出来的这块,严格说应该是“姑绒”。
当然,“姑绒”实际上也是兰绒中的一种,它是兰州当地饲养的山羊毛纺织出来的.....”
在魏广德说这披巾是“姑绒”的时候,徐文璧就想开口。
魏广德当然知道他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以为自己说这东西是姑绒而不是兰绒,于是立马说道。
“善贷,你到底是何意思?在我这里就不用拐弯抹角的。
实话给你说,勋贵武臣这边,大部分都不会支持朝廷和鞑子和谈的,因为我们许多人家和鞑子都有死仇。”
徐文璧开口说道。
魏广德闻言嘴角一扬,又笑了。
要说这些勋贵和鞑子的仇,那肯定是有,甚至徐文璧说天下汉人和鞑子都有仇,其实都不为过。
不过,这话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是他们反对和谈的理由,因为挡了他们的财路,这才是他们反对的根本原因。
“棉布的原材料是棉花,丝绸的原材料是桑蚕,而这兰绒的原材料就是各种羊毛。”
魏广德只是淡淡的答道。
“那又如何?”
徐文璧眉头一皱,还是没明白魏广德给他说这些有何意义。
“有了关外草原上的羊毛,兰州的羊绒就可以大量生产,就如同松江棉布一样.......”
“嘶.....”
魏广德话刚说到这里,徐文璧就已经明白魏广德的意思了,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你的意思是,利用互市大量收购鞑子的羊毛纺造兰绒,行销天下?”
徐文璧只是一开始没往那边想,魏广德把话说的那么直白,就差对他说拿银子投资兰绒作坊,要是再不明白那就是真傻了。
话说完,徐文璧也没等魏广德答话,就自顾自低头思索起来。
兰绒价格极高,可羊毛其实不贵,特别是草原上的羊毛。
那地方牛羊遍地,是真不值钱,蒙古人御寒的衣服、帐篷其实也多是用羊毛纺织,只是做工粗糙,当然没法和大明比。
实际上在北方,羊绒产品的纺织历史还是很久远的,只不过因为织造困难,所以产量一直都不大,因为大多是家庭作坊似的生产,要真能大批量织造才是奇怪了。
兰绒成为权贵追逐的“顶奢”,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士绅豪门认可,而是全亏了肃王藩邸移驻兰州的功劳。
肃王朱楧入藩大西北后,发现这里冬天既漫长又酷寒,还没有很好的取暖工具。
当时,在兰州民间,已有利用羊毛纺织制作上衣的传统,但不成规模,也没有在上层社会流行。
敏锐的朱楧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于是便在冬天到来前特意让人为自己纺织了一件羊毛绒大衣,会见客人,公事出行,他都穿着,既保暖舒适,又高贵雅致。
上行下效,很快,用羊绒纺织冬衣便成为兰州上层社会的风尚,并逐渐成为在全国都叫响的一个服装品牌。
甚至皇宫大内织染局开始专门采买兰州羊绒为宫里贵人制作御寒衣物,有了这样的示范,在公卿贵族中也逐渐风行开来。
兰绒从上不得台面到被权贵勋臣追逐,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
西北地区牧业发达,牛羊遍地,而兰州作为西北羊毛的集散地,为毛纺业提供了质优价廉的羊毛。
按理说,兰绒的产量也应该很高才是。
可惜大明和蒙古人之间长期的战争,让兰州的羊毛供应一直都不高,当地人即便有很高的纺织技艺,也因为很难凑足羊毛而无法大量织造。
当然,也是因为稀缺才进一步助推了兰绒价格。
想想,织造一件衣服居然要二十两银子,这可是二十两银子,几十石粮食的价格。
魏广德贵为内阁阁臣,一个月俸禄若是不折色,拿足了,也就够买两件衣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广德下午在内阁里想到这个的时候,就叫人查阅了典籍,发现兰州绒织造技术似乎和西域有关,大约在唐代传到兰州。
按典籍记载:凡绵羊毛有二种:一曰裘衣羊,剪其毛为毯,为绒片,帽袜遍天下,昏出此焉。
古者西域羊未入中国,作褐为贱者服,亦以其毛为之。
褐者有粗而无精,今日粗褐亦间出此羊之身.......
一种裔芍羊(番语),唐末始自西域传来,外毛不甚裘长,内毛细软,取织绒褐,秦人名曰山羊,以别于绵羊。
此种先自西域传入临跳,今兰州独盛,故褐之细者皆出兰州,一曰'兰绒',番语谓之'孤古容',以从其初号也……
孤古容,在后世也被人误称为姑姑绒。
而现在大明流行的兰绒,主要材料其实就是这种裔芍羊,或者说兰州山羊毛织造。
不过因为战争的原因,山羊的饲养量也是不大,毕竟这东西只能饲养在野外,而且产量也不高。
倒是蒙古那边有大量羊毛,可以制造地毯、帽袜一类的东西,制作衣服也可以,只是稍微粗糙点,但是保暖效果俱佳,才是可以普及的东西。
但是,这蒙古人的羊毛只能做粗糙的衣帽等物,那是因为蒙古人技艺不高的缘故,西方这个时代毛纺织业已经发展起来,只要加大成本其实要可以织造精致的毛纺织品。
其实,最早看到兰绒的时候,魏广德就有心投资羊绒产业,不过担心在大明爆发“羊吃人”事件,所以强按下这个念头。
资本逐利,资本家没有底限,这些权贵同样没有。
不过,现在如果大明和蒙古人议和,那就意味着大草原上能够有充足的羊毛原料,自然就不担心内地田地因此被圈占拿去养羊,这毛纺织业貌似在大明也就可以发展起来。
以大明能工巧匠的技艺,纺织机的改进自然是不在话下,相信大明的毛纺织品应该也能达到西方的水平甚至超越。
在魏广德不多的学校记忆里,似乎西方经济发展几个重要的东西,除了蒸汽机、炼钢技术,纺织机的改进也是很重要的推动因素,它让西方人第一次领略到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果。
兰绒为什么在后世名声不显,魏广德猜测可能也是和西方有关。
毕竟欧洲国家的纺织业是他们经济发展最早的行业,技艺上因为时间长的原因产品肯定是非常精湛,甩中国毛纺织品几条街,最后兰绒的没落怕就是被人抢占走市场造成的。
当然,实际上兰绒的消亡也确实是在清朝。
清朝中期以前,兰绒的交易量还是非常大的,因为清朝的时候已经解决了制约大明羊绒发展的壁垒,有西北巨大的羊毛产量做为支撑。
据传,在清朝乾隆时期,每年兰绒的交易量高达万两黄金。
而兰绒这项传统技艺的消失,则是因为到了清朝晚期,洋务运动兴起,在明清兰绒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兰州开办了兰州织呢局,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羊毛原料,来生产毛布。
好吧,这时候的兰绒已经被西方的纺织技艺取代,采用西方的工艺生产产品了。
自然,兰绒也就不再被人提及。
“善贷,你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了。
那边的损失,就用草原上的羊毛来取代,我们让他们用羊毛交易盐铁茶,再把羊毛纺织贩卖出去。”
徐文璧似乎还是有些犹豫,不过魏广德知道他担心的是什么,于是笑道:“互市上赚一笔,纺织作坊上再赚一笔,这利润可是不小的。
据我所知,草原上这羊毛还真不值钱,跟白捡的差不多。”
“做生意能赚多少?好像也没现在这么赚钱啊。”
徐文璧皱眉说道。
“大哥,堂堂国公府,难道真差那点银子不成?”
魏广德看着徐文璧的样子,悠悠说道:“你可是与国同休的国公爷,大明朝现在的情况你不可能不知道,朝廷财政因为北方军费支出已经濒临绝境。
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儿?你想过吗?
朝廷若是不存在了,那才是对徐家最大的打击。”
魏广德说最后一段话的时候,声音已经压得极低,只二人可闻,因为这话里有些犯忌讳。
“这生意虽说可能真没有现在来钱容易,可细水长流,年年都有稳定进项,而且还不担什么风险。
那些从中捞银子的手段,不管怎么说都上不得台面,家中子弟也要派去边镇受苦,何苦来哉。”
魏广德又说道。
“可是没了两边的对立,族中子弟积累功劳就慢了。”
徐文璧又说道,“终归还是有些吃亏了。”
“到时候,京营大阅前让他们参与,在陛
积累功劳慢,那也得有对比,大家都没有战功,谁有比谁有优势?
兵部考功司那边,难道你们还搞不定那些人,呵呵......”
魏广德笑道。
“得,这事儿,我和我这边的人可以支持你,朝廷闹起来的时候,我们不会发声反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他人那里,我也会把你话里的意思带到,但他们会不会顾全大局我可就管不着了。”
徐文璧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反对的,大哥给我名单,我再去他们家拜访。”
魏广德开着徐文璧说道:“实话实说,这事儿内阁和陛下那里其实已经达成一致,甚至可以说就没一个人反对,这意味着什么,大哥应该可以领悟到。”
徐文璧微微点头,他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皇帝和内阁都同意,那就意味着可以强行推行下去,根本不理朝中那些呱噪。
甚至,有人跳的太厉害,直接摘了乌纱都是有可能的。
从定国公府出来,魏广德就直接回了自家府邸,今晚主要的任务已经完成。
魏广德相信,即便因为徐文璧初掌定国公府,威势不如以前,那些跟着定国公府混的勋贵多多少少也会受到影响。
因为魏广德已经给他明说,那就是可以不出声支持,但只能保持沉默。
是的,反对还是中立,不管他是什么想法,只要沉默就可以了,只要不站出来加入反对一方阵营即可。
因为不管有多少人反对,最终都会被强行推动下去,除非俺答汗没有议和的心思,那自然就不多说了。
第二天一早,魏广德到了内阁后,很快就被李春芳的人请了过去。
等阁臣都到齐后,大家都简单把昨晚的情况说了下。
“勋贵那边,善贷你盯紧点,就算不支持,但也不能公开反对,另外你
高拱又一次抢了李春芳的角色,开始对殷士谵、魏广德等人说教起来。
“同意的最好,就算心里是持中立或者反对的立场,但这个时候也不能跳出来,保持沉默就好了。
昨晚,我听说六科那边,由章甫端、张国彦召集给事中宋应昌、张思忠、纪大纲等人议论此事,结果就吵得厉害,其中只有少数人和我们想法一致,大多还是持反对和谈的态度。
局势,不容乐观。”
李春芳开口说道,“所以大家这几天多和对的人知道厉害,让他们明哲保身。”
“首辅大人说的不错,还要注意那些反应激烈的官员,实在不行我让吏部马上安排,把他们外放出去。”
高拱这时候也很有霸气的说道。
现在手掌吏部,对于那些低品级的官员,他还真可以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