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第 86 章

相聚的日子很总是短暂,分别来的却又那么快,宋启霄一家人在保宁呆了七天时间就要回陇西了。

这次和他们一起回拢西的还有宋启源,宋启源是第一次出远门,宋志文夫妇担心他不能适应,出发的前一天专门去了宋启源的房间里想要给他交代一些事情。

宋志文夫妻二人是晚上去的,当时宋启源正在看书。

“少爷,老爷和夫人来了。”宋启源的书童说道。

宋启源赶忙合上了手中的大学,有一些急促的站了起来,自从上一次在宋志文的书房不欢而散,这是第一次宋志文亲自来他的院子里面。

“源哥儿,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出门远行,前几天何氏就开始陆陆续续为宋启源准备行李,又害怕自己准备的不够周全,像书本一类的东西都是宋启源自己准备的。

“都准备好了,因为东西实在是有些多,我拿出了一些东西来,只留下常用的。”宋启源说到。

“大衣带了吗,现在过去要不了几个月就到冬天了?”何氏有些担心宋启源无法适应陇西的天气。

“吴婶都给我准备了。”吴婶是从小看着宋启源长大的,也是宋启源比较信任的人。

何氏看了看几件大衣,对身后的丫鬟说:“把包袱拿过来。”

丫鬟将包袱打开,里面包的是一件皮袄。何氏将宋启霄从陇西给她带回来的皮子,几张皮子合在一起,做成一件袄子给了宋启源。

“快来上身试一试看看尺寸。”何氏拿起衣服道。

宋启源听话的站起来开始试衣服,何氏打量了好几遍,不住点头。

“我怎么觉得这衣服有一点大了。”宋志文观察到这衣服比起宋启源现在穿的要大上一些。

“不大,不大,几个月以后就能穿的正好。”十几岁的男孩子正是疯长的时候,一两个月个子就要猛窜一大截。

“还有这个你拿着。”何氏给宋启源塞了一塌子银票,大概有一二百两的样子。

宋启源是第一次拿到这么多的钱,以前他也有多零花钱,不过都是不超过十两。

“阿娘,这太多了。”宋启源说道。

“穷家富路,你是要出远门的,虽然是在你哥哥家里,但毕竟不必咱们自己家,手上有些钱还是好的,你要是想买什么东西,自己也可以做主。”

何氏觉得小儿子去大儿子家里面归根到底也是去做客的,儿媳妇他们照顾小儿子心里已经是非常感激了,要是还让别人出钱,出力,就有一些过意不去了。

为此何氏还以给宋子衿补压岁钱的名义,给了宋启霄七百两,本来宋启霄是不愿意收的,可是何氏却说这是给宋子衿的,又拜托他到了陇西要多多照顾宋启源。

何氏这是为了一个儿子去拜托另一个儿子,宋启源见状,知道自己要是不收下这笔钱,何氏恐怕是不会安心的。

“您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弟弟的。”宋启霄向母亲承诺到。

一直是何氏在不停的说话,父子两人却一声不吭,宋启源抬头看了看父亲,希望父亲在临行前给自己说几句话。

宋志文看了看儿子期盼的眼神道:

“到了陇西要好好听哥哥的话,不要给你哥哥添麻烦。”这是宋志文交代给宋启源的话。

这话与其说是嘱托倒不如说是训戒,很快宋志文便反应过来了。

“要是在那里受了委屈,你随时都可以回来。”宋志文补了一句。

“爹,你放心,哥哥嫂嫂都是良善之人,肯定会对我很好的。”宋启源说到。

“好了咱们快走吧,不要打扰孩子休息了。”宋志文率先踏出了房门。

何氏看宋志文走远了道:“你父亲就是那个脾气,年龄越大,人变得越倔,他其实对你这次出门担心的不得了,这不大晚上的就拉着我过来吗。”何氏还是不希望父子两个人之间心存芥蒂。

临行的时候,何氏还是不放心小儿子对着宋启霄又嘱托了好几遍。

“霄哥儿,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你弟弟,他身体不太好。”

何氏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一时之间有很多话想说,可是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好了,源哥儿只是去考试,又不是再也不回来了,你这样子干什么,这样不是让孩子走也不安心吗?”宋志文安慰妻子。

何氏越想越伤心,本来大儿子远在外地,女儿已经成了别人家的,只剩小儿子还承欢膝下,如今三个孩子一个都没有在身边,一想到这个何氏就悲从心来。

“赶快上路吧,在晚一些,恐怕就赶不到驿站了。”宋启霄他们要在傍晚之前赶到离保宁最近的驿站,据这里也有十几里路的距离。

再怎么不舍,一家人终究还是要分别。

来的时候,宋启霄一家人是两辆马车,走的时候马车又增加了两辆马车。

他们四个人坐在第一辆马车上面,第二辆马车坐的是贴身伺候的下人,来的时候阿芬也在第一辆马车上陪着宋子衿,现在阿芬移到了第二辆马车上面,后面的两辆车是用来拉行李的,他们坐的车刚出了城门,就听见了一声叹息。

众人都沉静在离别的伤感之中,忽然被这一声叹息给吸引了目光。

只见宋子衿用两只手有模有样的撑着自己的小脑袋。

“哎”又是一声叹息。

“爹爹你们怎么没有人问我为什么叹气呢?”宋子衿环视了这一圈大人。

“难道你们不想知道吗?”宋子衿很想让大人们询问她。

宋启霄夫妇俩起了坏心思,纷纷回答道:“不想。”

宋子衿有些急了,最后还是宋启源看不下去了急忙道:“小叔叔想知道,你为什么叹气啊?”

宋子衿微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珍珍送我情。”

宋子衿将前人的诗句进行了改编,以此来纪念她和珍珍的伟大友情,这次回保宁宋子衿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珍珍这么一个好朋友。

“可是珍珍又没有来送你。”呼延玉青毫不留情的打击女儿。

没想到宋子衿丝毫不生气,从口袋里面拿出了一个小孩子的簪子道:“这是代表珍珍,珍珍说这个簪子就像她一样陪我回陇西了,自然不用来送别我。”

宋子衿有一些骄傲,早在离开的前几天,两个小姑娘就彼此交换了信物,并且说好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

“那你可一定要好好珍惜啊。”呼延玉青对女儿说,这个时候的友谊是最单纯而且最不参杂任何利益情感的。

“给你的小伙伴的礼物都准备好了吗?”宋启霄问道,不少宋子衿的好朋友都知道宋子衿来了保宁。

“有阿玉的、阿成的、小美的......”宋子衿掰着手指头一一列举,“还有给阿玉弟弟的。”

最后一份礼物,宋子衿送的不是怎么心甘情愿。

“这是怎么了,难道不愿意送礼物给阿玉的弟弟吗?”

阿玉的父亲是宋启霄升为同知以后,继任的州同,也算是陇西的一号人物,平日里和宋启霄相处的还算不错,他的女儿阿玉和八月在同一所书院上学。

阿玉姓姜,姜家令人引人注目的是家里有八个孩子,姜玉排名第七,比最后一个弟弟姜大宝大了两岁。

姜大宝和宋子衿是同一年上的学,是一个捣蛋的小鬼头,一点也不喜欢上学,当时入学的时候,听人说哭声能够传出二里地。

姜大人什么都可以依着儿子,就是上学这件事情不能照着他的性子来,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姜大宝还是不愿意去书院,最后弄得姜夫人和姜大人大吵了一架。

吵架的结果就是,为了是姜少爷心里平衡,【他总认为姐姐可以不去学院而他却要去学院】,让家里的七姑娘姜玉也跟着去上学。

姜玉在学院里面算是年龄比较大的,平时也很照顾这些小妹妹,宋子衿经常受到姜玉的关注,一来二去两个人的关系就突飞猛进,宋子衿也就知道了姜玉家里的事情。

好几次宋子衿都看见她送给姜玉的东西,被姜家那个小霸王给占去了,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在发生,宋子衿迫不得已还得给这个小霸王送上一份礼物。

“啊,居然有这样的事情。”宋启霄怀疑到,姜大人他也是熟悉的,真没想到姜大人家里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需要爹爹帮阿玉吗?”宋启霄问道。

宋子衿知道自己父亲是阿玉父亲的上司,要是父亲过问了这件事情,姜大宝以后肯定不敢在抢阿玉的东西。

想了想宋子衿又摇了摇头道:“这是我们小孩子的事情,大人不要参与,更何况阿玉姐姐现在很开心,她还经常和我说多亏了这个弟弟他才有机会读书,要是没有这个弟弟,她只能和前几个姐姐那样呆到家里面无所事事,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嫁出去。”

最主要的是宋子衿有一种感觉,觉得要是让自己的父亲插手这件事情,当下可能姜大人会管一管姜大宝,但是姜玉的处境不一定比现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