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娘娘庙这个案件在陇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听了以后都纷纷咒骂这三个人,说他们丧尽天良,说他们知人知面不知心等等。
当地百姓的愤怒一阵高过一阵,很多人都是这件事情的受害者,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普通老百姓,所以当地百姓要求必须公开审理这几个人,让这些人要给大家一个交代。
因为不少人都上当受骗过,苦主不知几何,所以选了几户被害的最严重的人家,比如那个被吓疯的人家,以及被吓的摔到山下至今还摊在床上的人。
陶三他们几人被铁镣拷着跪在公堂之上,因为是公开审案,围观的人几乎是里三层外三层,忽然有一个烂菜叶子砸到了陶三脸上。
陶三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气愤的样子只是将肩膀抖了一抖把叶子都掉了,一个眼尖的小孩子看见了,叫道:“快看、快看,三叔身上有叶子。”
“什么三叔,他也配,不许管他叫三叔。”那孩子的母亲呵斥到,被母亲呵斥的孩子看见母亲严肃的样子,也不敢开口说话。
“陶三,你看看,你做的好事,对得起孩子管你叫叔吗?”又一个人问道,比之林二和洪四两个人大家几乎对陶三的恨意更大一些。
忽然人群当中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我的儿你的命真是太苦了”周围人自觉给那个老妇让出了一条路。
那老妇头发花白脸色蜡黄,身上穿了一件半旧的蓝衫,仔细看去还可以看见衣服上的点点油腥,四周围看的人并没有对这个老妇产生厌恶的表情,反而都十分同情她,这个老妇就是被吓疯了的李铁牛的母亲。
听到这个声音,陶三像是一下子被惊到了,往后忽然仰了一下,露出一个要哭不哭的表情:“姐,我真的不是有意害铁牛的。”
“我原以为你是一个大好人,自从铁牛生病以后你一直在接济我们家,我就想着下辈子给你当牛做马还了今世的恩情,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你就是,我们家所有痛苦的头,你怎么那么可怕。”这老的声音像是杜鹃啼血一样充满凄厉的感觉。
见陶三一言不发那女人有道:“铁牛算是你的外甥他今年才15岁被你害成这样子,我今年才三十多岁,如今却像是五六十岁的老妇,你说说这事情应该怎么办?”
李铁牛人如其名以前好着的时候,一个人可以干三四个人的活,是庄稼地里面的一把好手,也是众多女子心仪的对象,但是自从见了被吓疯以后,姑娘就不必再说了,就连他平时简单的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有时发起疯来就拿刀乱砍人,要三四个青壮年才能把他制服。
为了避免李铁牛出去伤到人,家里人只能将他用婴儿手臂粗细的铁链拴在屋里,每每看到儿子的发狂时的样子,那妇人就心如刀割,以前一直以为是自己的儿子冒犯了神灵,自然不敢多说什么,如今知道这一切不是天意而是人为又怎么能不恨呢?
看那个女人发泄的差不多了,宋启霄使劲拍了一下惊堂木道:“肃静”
顿时,公堂上没有一个人在说话了,看到大家都安静下来,宋启霄才开始审案:“你三人借用王秀儿之死,骗取百姓钱财,导致李铁牛的疯傻,滕世摔下山崖瘫痪,如今人赃并获,你三人可否认罪。?”
三人皆伏法认罪。
宋启霄又道:“还不快快交代你们的罪行,为何要做这种伤天还理的事情?”林、洪二人都承认是贪财所致,唯独陶三一人想了一会儿才说:“我就是想给心里找些慰藉。”
原来这陶三一直是一个渔夫平日里除了大鱼就是靠渡人为生,平日里也算是不愁温饱的问题,他又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经常别人帮忙却又不要意思提出要求,这样子让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可是陶三却没有得到自己应有报酬。
时间一长,陶三心里面就一些不得劲儿了,特别是在陶三帮忙打捞了王秀儿的尸体之后,一般渔夫是并不愿意做这种事情的,陶三出手完全是看在大家是同一村的面子上面。
可是王秀儿的家里人不仅不感谢陶三,反而在背地里说陶三多管闲事,陶三心里面气不过,越想越觉得愤怒就直接想到了用王秀儿的死来获取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
“王秀儿的家人何在?”宋启霄问道。
“他们家里的人早就在王秀儿去世的当月就走了,如今已经离开好几年了。”旁边一人说到。
“就是、就是,我记得连王秀儿的头七都没过,他们家人就离开这里了,说是想要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我当时还没有觉得奇怪,现在一想怎么那么怪呢。”
王秀儿的家里本来就重男轻女,当时却会因为一个不怎么重要的女儿,放弃祖祖辈辈经营的地方,的确说不过去。
“大人,小人还有下情禀报,当时小人并不是在河面上捞起王秀儿,而是撒网的是时候在河底找到王秀儿的,因为当时王秀儿的样子着实可怕小人没敢细看,如今仔细想来王秀儿的腰部似乎是绑着什么东西。”
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就将王秀儿的情况归于自杀,陶三也没有向其他人说出尸体的不同之处,如今再仔细想来里面可以说是大有学问。
看来王秀儿的死很可能不是自杀,而是一场人为的谋杀。
“既然王秀儿的家里人不在,王秀儿当时定亲的夫家人可在?”宋启霄话音刚落,就有人看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
这男子就是和王秀儿定亲之人的父亲了:“大人我们家给王秀儿家里了10两银子作为聘礼,虽然将王秀儿赶回了王家但是不仅我们家没有要着10两银子,最后王家说我们家逼死了王秀儿,我们家还给了他们家三十多两银子,作为赔偿。可是天地可见当时王秀儿可是完完整整回到他们王家的。”
众人听罢,都露出了赞同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