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论计定策

看似天衣无缝的计谋也总会有漏洞,贾煜的计策刚刚提出,就有人提出异议。

伊东军团先锋官王行观摩着沙盘,用手大概丈量了一番距离,然后摇头说道:

“贾大人,这计策虽说以奇致胜,但过于理想化,先不说这邙江河水流是否湍急,单说这八百军士要漂流两日才能抵达泷城。

上岸后,还需稍作休整,待伺机夺城之时,已是第四日,若是时机未到,恐怕还要多等两日,那么这几日的粮草问题如何解决?

要知道此番漂流,涉及水路,军粮极以受潮发霉,而今已至夏时,若是处理不当,这八百将士尚未抵达泷城,恐怕就已经饿死在路上了”

贾煜闻言先是微微一笑,冲着此人拱手说道:

“王先锋,储藏粮食一事有何困难之处,只需在树木的腹部处凿一空穴,然后将粮草置于其中,再使方木填堵使其隔层,随后再放储粮,再取方木填堵隔层,如此反复放置,形成多处隔层,这问题不就解决了。

每次饮食之时,只需打开方木,取出储粮即可,而多层方木,再以时日隔开,分别储藏放置,这样一来即使有一两层储粮受潮发霉,也不至于所有的储粮都会受其影响”

“贾大人此计甚妙,在下佩服”王行眼前一亮,这种匪夷所思的办法或许真能凑效。

“贾大人既然能想到粮草的储藏问题,不知可曾想过这泷城既然有重军把守,单以我军八百将士可否顺利夺取泷城?”伊东军团统领马魁开口询问道。

“此事我刚刚已然明言,必须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唯有择取一善于变通之将,方有胜算”

“贾大人若是如此说,请恕本将不敢苟同,毕竟贾大人的决策不仅关乎这八百将士的性命,更影响我军战局的走向,若是将此战胜败都系于一人身上,危险着实太大,更何况我军中之人,善于奇兵之将并未有几人,此番奇袭泷城,只怕难择其将…”

贾煜却是摇头说道:

“将军此言只怕有些片面了,毕竟我伊国大军二十万,总有奇才隐匿于其中,更何况奇袭泷城只是一招险棋,能胜自然是好,若是败,也不过损失区区八百将士而已,对于战事的影响无伤大雅”

“什么叫区区八百将士?贾大人竟然如此草视我伊国将士的性命!”

“将军,凡战一役,伤亡者不知凡几,若是能以八百人的性命换取胜利,又何乐而不为呢?”

“哼,看来贾大人是算好,根本就没打算这八百名将士可以活着回来!”

贾煜苦笑一声,没有反驳,毕竟他早已习惯被人斥责冷血的言语。

出言反对者不在少数,可认为贾煜的计策可以发挥奇效的也是大有人在。

宣都军团副统领潘诚十分赞成贾煜的计策,而潘诚也是个极好兵行险招的将领,对于出奇兵绕路夺取泷城的计策,他上前一步说道:

“君上,贾大人之策,末将以为可行,若说难以定夺派何人前往,末将麾下正好有一人合适。

此人名叫陈辛,今年四十有二,乃是军中一员老卒,别看这陈辛年岁不小,但这人勇武之力不输于寻常武将。

此人父兄都是山中竹客,自幼与山林为伍,常年随父兄伐竹,练就一身气力,而最重要的是,家中传有一套伐竹之术,经过他多年改变,已然成为了一套威力不小的刀法。

这种刀法简单而粗暴,被唤做一刀斩,而这一刀的精妙之处便是多年来从伐竹的经验上汲取到的。

他善用的兵刃是一柄砍竹刀,也借着不俗的刀法在军中颇有些威望,人送外号:陈一刀,若是此行有他领队,遇见敌将也能力战而不败”

“倒是一员悍将!”苏华忍不住称赞一句。

贾煜对此倒也颇为认可,开口说道:“君上,此人倒也适合此战,只是不知此人水性功夫如何?”

“贾大人有所不知,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家山中之人,岂能不通水性?”

“如此便好”贾煜点点头,冲着苏华拱手说道:

“君上,若用此计,光凭良将只怕有所欠缺,还需秘调奇兵从城外北境大军的眼皮子底下偷偷溜走,提前潜伏于辽城以南的万泉山一带。

这万泉山地势如何尚不得知,也不知可以潜伏多少将士,所以这领军之人必须精于谋略,善于变通才可担起大任。

不过眼下,纵观沙盘之上,万泉山共有两条道路可通往北境的辽城,一条是官道,道路宽彻,从万泉山正路行之,而另一条却是绕山而行的小路,虽然难行,但时间上却比官道上节约一日的时间,所以因地制宜,至关重要。

这卫长青既然善于奇谋,到时候可在小路入口处丢下木桩巨石以拦路,独留下官道,一路顺遂。

以其心性,定会怀疑官道上,设有埋伏,到时定会清理小路的杂物,以小路而归。

只要卫长青一部从小路而走,我军便可伏击与万泉山上,以山中巨木,巨石为我所用,以雷霆霹雳之势,困杀北境之军,阻断去路,将其困于万泉山中,而我追击之军,四面环山以围之,不待数日,其饥困之兵定然溃降,如此便可迫其归顺”

“此计甚妙”苏华点头赞许,环视众将道:“诸位可有异议?”

伊东军团先锋官王行自始至终认为奇袭之策过于冒险,但君上与宣都军团中许多将领一样都喜好奇兵之策,惯于用险。

这种作战风格与伊东军团稳扎稳打,中规中矩的作战方式完全不同,当两支作战习惯完全不同的军团混合在一起后,不同的习惯也在迁移莫测下发生的转变,将领与将领之间也能相互学习彼此的优点,取长补短,而这种开端从进入琼国之境的那一刻便已然开始。

尽管看着伊东军团的将军们有些忧虑,但是又不敢明说,苏华也不点破他们的担忧,毕竟打仗这事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看似天衣无缝的计谋也总会有漏洞,贾煜的计策刚刚提出,就有人提出异议。

伊东军团先锋官王行观摩着沙盘,用手大概丈量了一番距离,然后摇头说道:

“贾大人,这计策虽说以奇致胜,但过于理想化,先不说这邙江河水流是否湍急,单说这八百军士要漂流两日才能抵达泷城。

上岸后,还需稍作休整,待伺机夺城之时,已是第四日,若是时机未到,恐怕还要多等两日,那么这几日的粮草问题如何解决?

要知道此番漂流,涉及水路,军粮极以受潮发霉,而今已至夏时,若是处理不当,这八百将士尚未抵达泷城,恐怕就已经饿死在路上了”

贾煜闻言先是微微一笑,冲着此人拱手说道:

“王先锋,储藏粮食一事有何困难之处,只需在树木的腹部处凿一空穴,然后将粮草置于其中,再使方木填堵使其隔层,随后再放储粮,再取方木填堵隔层,如此反复放置,形成多处隔层,这问题不就解决了。

每次饮食之时,只需打开方木,取出储粮即可,而多层方木,再以时日隔开,分别储藏放置,这样一来即使有一两层储粮受潮发霉,也不至于所有的储粮都会受其影响”

“贾大人此计甚妙,在下佩服”王行眼前一亮,这种匪夷所思的办法或许真能凑效。

“贾大人既然能想到粮草的储藏问题,不知可曾想过这泷城既然有重军把守,单以我军八百将士可否顺利夺取泷城?”伊东军团统领马魁开口询问道。

“此事我刚刚已然明言,必须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唯有择取一善于变通之将,方有胜算”

“贾大人若是如此说,请恕本将不敢苟同,毕竟贾大人的决策不仅关乎这八百将士的性命,更影响我军战局的走向,若是将此战胜败都系于一人身上,危险着实太大,更何况我军中之人,善于奇兵之将并未有几人,此番奇袭泷城,只怕难择其将…”

贾煜却是摇头说道:

“将军此言只怕有些片面了,毕竟我伊国大军二十万,总有奇才隐匿于其中,更何况奇袭泷城只是一招险棋,能胜自然是好,若是败,也不过损失区区八百将士而已,对于战事的影响无伤大雅”

“什么叫区区八百将士?贾大人竟然如此草视我伊国将士的性命!”

“将军,凡战一役,伤亡者不知凡几,若是能以八百人的性命换取胜利,又何乐而不为呢?”

“哼,看来贾大人是算好,根本就没打算这八百名将士可以活着回来!”

贾煜苦笑一声,没有反驳,毕竟他早已习惯被人斥责冷血的言语。

出言反对者不在少数,可认为贾煜的计策可以发挥奇效的也是大有人在。

宣都军团副统领潘诚十分赞成贾煜的计策,而潘诚也是个极好兵行险招的将领,对于出奇兵绕路夺取泷城的计策,他上前一步说道:

“君上,贾大人之策,末将以为可行,若说难以定夺派何人前往,末将麾下正好有一人合适。

此人名叫陈辛,今年四十有二,乃是军中一员老卒,别看这陈辛年岁不小,但这人勇武之力不输于寻常武将。

此人父兄都是山中竹客,自幼与山林为伍,常年随父兄伐竹,练就一身气力,而最重要的是,家中传有一套伐竹之术,经过他多年改变,已然成为了一套威力不小的刀法。

这种刀法简单而粗暴,被唤做一刀斩,而这一刀的精妙之处便是多年来从伐竹的经验上汲取到的。

他善用的兵刃是一柄砍竹刀,也借着不俗的刀法在军中颇有些威望,人送外号:陈一刀,若是此行有他领队,遇见敌将也能力战而不败”

“倒是一员悍将!”苏华忍不住称赞一句。

贾煜对此倒也颇为认可,开口说道:“君上,此人倒也适合此战,只是不知此人水性功夫如何?”

“贾大人有所不知,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家山中之人,岂能不通水性?”

“如此便好”贾煜点点头,冲着苏华拱手说道:

“君上,若用此计,光凭良将只怕有所欠缺,还需秘调奇兵从城外北境大军的眼皮子底下偷偷溜走,提前潜伏于辽城以南的万泉山一带。

这万泉山地势如何尚不得知,也不知可以潜伏多少将士,所以这领军之人必须精于谋略,善于变通才可担起大任。

不过眼下,纵观沙盘之上,万泉山共有两条道路可通往北境的辽城,一条是官道,道路宽彻,从万泉山正路行之,而另一条却是绕山而行的小路,虽然难行,但时间上却比官道上节约一日的时间,所以因地制宜,至关重要。

这卫长青既然善于奇谋,到时候可在小路入口处丢下木桩巨石以拦路,独留下官道,一路顺遂。

以其心性,定会怀疑官道上,设有埋伏,到时定会清理小路的杂物,以小路而归。

只要卫长青一部从小路而走,我军便可伏击与万泉山上,以山中巨木,巨石为我所用,以雷霆霹雳之势,困杀北境之军,阻断去路,将其困于万泉山中,而我追击之军,四面环山以围之,不待数日,其饥困之兵定然溃降,如此便可迫其归顺”

“此计甚妙”苏华点头赞许,环视众将道:“诸位可有异议?”

伊东军团先锋官王行自始至终认为奇袭之策过于冒险,但君上与宣都军团中许多将领一样都喜好奇兵之策,惯于用险。

这种作战风格与伊东军团稳扎稳打,中规中矩的作战方式完全不同,当两支作战习惯完全不同的军团混合在一起后,不同的习惯也在迁移莫测下发生的转变,将领与将领之间也能相互学习彼此的优点,取长补短,而这种开端从进入琼国之境的那一刻便已然开始。

尽管看着伊东军团的将军们有些忧虑,但是又不敢明说,苏华也不点破他们的担忧,毕竟打仗这事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