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新鲜出炉

社会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需要诸多其他基础学科来做支撑,所以社会学家通常都是博学多才之人。

但人类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为涉猎太多学科,自然就带来了博而不专的问题,什么都懂一点点,但什么都只懂一点点。

红砖是古罗马人发明的,大陈朝自然没有,刘宴知道红砖由粘土、页岩和煤矸石粉碎混合捏练之后以人工或者机械力量来压制成型,待得干燥后在900度左右烧制而成。

但他只知道配方,不知道比例。

这也是试验的意义所在,所谓试验,就是不断尝试去验证,既然不知道具体比例,就只能不断试错,可他的时间实在不多了。

烧一窑红砖大概要十来天,错个两次就耗完时间,连烧炭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刘宴决定先搭个小灶一样的炉子,烧制单砖来试验。

因为需要用氧化焰来烧制,所以不能直接放在火头上灼烧,小灶分了两层,下层烧火,上层放砖,中间用多孔石板隔着,如此一来就能产生氧化焰。

这个多孔石板还是刘宴的创意,亏得老黑已经是行家里手,半天也就搞定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不断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配比不对,颗粒太大或者太小,砖头要么太软,根本没法凝聚起来,要么就是太硬太脆,一碰就断,要么上面全是小裂缝。

也好在沈侗溪是个痴迷工艺的人,耐得住寂寞,即便刘宴已经破防崩溃,他仍旧沉迷其中,甚至反过来安抚刘宴。

刘宴也没有闲着,他不眠不休,搜肠刮肚,颇有些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但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去回忆去挖掘,否则试错到猴年马月去了。

精神恍惚仿佛灵魂出窍之时,刘宴总算是找到了突破口,成功烧制出了第一块看得过去的红砖!

望着满地的废料以及灰头土脸的同伴,沈侗溪和老黑刘宴三人也是哈哈大笑起来,这种成就感是旁人无法体会,也是其他收获无法代替的。

老黑也终于明白刘宴所谓知识产权的价值,他做过黑砖,知道砖头这种建材的市场价值,照着这个方法,烧制一窑黑砖的时间和资源,足够烧制三窑甚至四窑红砖了。

而且只要配比得当,红砖比黑砖更简单粗暴,更容易伺候,成本低廉,省时省力,质量还不比黑砖差,再者,这炽烈的红色实在太过庄严华贵,如果说黑砖是恬淡的大家闺秀,那红砖就是高贵张扬的公主!

饶是如此,他们也花费了七天才成功烧制出第一块砖,单块烧制和整窑烧制自然是不一样的,不过配比搞对了,剩下的就是对火候的掌控。

老黑曾经烧制过黑砖,黑砖需要闭窑,更具技术含量,烧制红砖也就不成问题了。

老黑很快发动工人来制作砖坯,但刘宴却目眺远方,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满意?”沈侗溪也从兴奋之中平复下来,老黑知道红砖的价值,但绝没有沈侗溪的感受深刻,因为沈侗溪曾经是太子中允,他在京都住过很长时间。

如果京都的建筑物都用红砖,一色的红墙黑瓦,必然彰显国都之庄严和尊威,而且朝野上下的富贵人家,必然会喜欢红砖,这小小的一块砖,如果运到京都去售卖,那可就发财了!

不过刘宴似乎并不满意,这让沈侗溪瞬间冷静了下来。

刘宴指了指河边的水车,朝沈侗溪道:“我想在河边建窑,估摸多花个三五天,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么做是值得的。”

“烧制黑砖需要闭窑引水,我也曾建议老黑将砖窑建在河边,但河边没有可挖的土山土墙,只能用土砖来搭窑……”

“而且照着老黑的说法,水火相交会影响土窑的寿命,烧不了几次就有塌窑的风险,河边水汽重,木柴也会受潮……”

刘宴却坚持己见,摇头道:“时间上来不及,我要加速,必须用鼓风系统,水橐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要借用你的水车水碓。”

“水橐?这是何物?”

沈侗溪居然不知道水橐?看来这个平行时空还是有所不同的。

水橐就是水排,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利用水力驱动推杆挤压皮囊来为冶金炉鼓风。

刘宴在县衙厨房里见过风箱,这边叫风匣,也就是木箱推拉式的民用鼓风机,所以刘宴自然而然地认为水排也会记录在史料上,毕竟在后世历史上,水排在西汉就有了。

刘宴摸清了跟沈侗溪的交流窍门,嘴上再如何说,也不如一边画图一边讲解。

水橐的结构和原理并不复杂,刘宴索性在地上画了起来,水排之所以叫水排,是因为立轮式水车能同时驱动一排皮囊来鼓风。

照着刘宴的初步设计,一座砖窑至少需要四个进风口,从四个方向送风,风助火势,提高炉温,就能加速烧制,鼓风效果越好,加速自然越明显。

沈侗溪设计水车本来是为了灌溉稻田,水碓则是用来舂米,万万没想到居然还能改造成鼓风机。

刘宴也是无可奈何之法,在这个农业社会,除了人力和牛马,水力是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他也是穷则思变,更何况还有历史等各学科的知识支撑,就没有他不敢想,只有土著人不敢做罢了。

见到了红砖实物之后,老黑对刘宴的态度也发生了大转弯,原本他并不看好刘宴,他不是沈侗溪,也不是县衙的人,他只是躲在桃之砦里烧炭干杂活的匠人,并不知道刘宴的来历故事。

在他看来,刘宴就是个纸上谈兵的教书先生,即便得到了沈侗溪的支持,也未必能成为现实。

可当第一块红砖做出来之后,他着实被震惊到了。

砖窑重新选址的问题很快就定了下来,钱致翁也没有异议,因为他是个务实的人,商业眼光比老黑高了好几层楼,他已经开始想象往后如何做砖厂生意了。

这其中还有个小插曲,钱致翁询问名字之时,刘宴说叫火砖或者红砖,钱致翁却觉得太稀松平常,建议将红砖称为“朱雀砖”,逼格一下子就提升了一百二十八点五个档次。

朱雀砖这个名字确实高大上,也足够响亮,往后销路要往京都和那些大城市发展,这名字也贵气,一听就是贵身货,刘宴自然没有异议。

不过时间不等人,老黑带着工人搭建土窑,刘宴则与沈侗溪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水橐的改良工作当中。

刘宴忙得不知日月,时间却不会因此而停留,暗中的敌人也不会因此而放过他刘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