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四章 仿巴蜀之策

这就意味着邺城中三人,对于去岁苻黄眉和权翼主导的陈留战事还真不了解。

得亏王坦之随口问了一句。

这样一下子就说得通了,慕容虔以粮草收买慕容恪让开道路,从而让自己成为了青州战场的焦点。

慕容恪得到了粮草,自然会履行承诺、露出破绽,让慕容虔北上。

“慕容恪之前就隐隐有割据不臣之心。”王猛缓缓说道,伸手在舆图上指了指,“当时慕容儁一路兵败北上,慕容恪引兵控扼陈留等地,明明可以向南接应,却迟迟未动,最终导致慕容儁被我军和大司马麾下联手追击绞杀,可谓是兵败千里,一直退到青州方才勉强稳住战线。

且慕容恪在此期间,还意图在邺城方向上和慕容垂争锋,其意自然是想要将慕容垂取而代之,结果不料为慕容垂所驱赶,退守枋头。

所以在青州战事刚起的时候,慕容恪和慕容儁之间,并无多少往来,双方以巨野泽为界,井水不犯河水。

一直到如今大司马引兵北上、声势浩大,慕容儁独木难支,好似才想起来还有慕容恪这么一路兵马在,双方开始在一些城寨之中协同防守,但是否真心同仇敌忾,又或者同床异梦,尚不得知。”

邓羌对于战场上还要掺杂进来这些涉及到朝堂争权夺利的弯弯绕甚是不屑:

“此一试便知,以一支兵马南渡大河,强攻慕容儁和慕容恪的结合部,看其是否会相互增援,便可知其是否真的同仇敌忾。”

“河北兵马还没有多到可以这般挥霍的地步。”王坦之直接否决。

邓羌着急的来回踱步:

“若是能够征召河北的丁壮······”

“不可!”王坦之连忙摇头打断,“河北丁壮在此之前就已经被慕容儁征发过一批,之后战事紧张,慕容垂和慕容德等都曾经强拉本地丁壮,因此现在的邺城周围,百姓数量本来就已经不多,余等苦心经营、劝导多年,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能够安心归来耕作,现在方才有起色,怎能再次征召?

如此,只会失信于人也,何啻于竭泽而渔?”

王坦之之前治理河东的功绩和实力摆在这里,被他这么一说,邓羌也不好争辩什么了,只是愤愤的跺了跺脚,若是能够给他两万精兵,便能够直接杀入青州,搅一个天翻地覆,管他是慕容儁还是别的什么慕容东西!

奈何,现在河北兵力在多线排开,处处需要牵制,处处需要防范,甚至新年过后春耕,百姓的数量不足,为了减少关中未来的后勤压力,还得抽调一部分士卒回来屯垦,这让邓羌这头猛虎格外的憋屈。

王猛看两人说完,微笑着说道:

“慕容虔现在就是认准了关中王师攻城略地太快,所以必然无力强攻青州,可又不舍得放弃此次参与到青州战事之中、分一杯羹的心思,所以才会派遣使者游说。

这般计策,也非无迹可寻,都督不久之前南下巴蜀,便是这般行事,都督传来的邸报,想必你们也都看到了,此时的关中、鲜卑和大司马,不就是蜀中的刺史府、世家和巴人么?

相互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即使是明知道慕容虔处在中间等着渔翁得利,可是也不介意拉拢慕容虔、获得最大的优势,并且和其余两方拼命厮杀。

或许这三方势力放在整个天下范畴内来看,是远胜过巴蜀那三家势力的存在,可是因为大部分的兵力又都在外相互掣肘,诸如我军在河北和鲜卑人相互牵制,在荆州又和大司马相互牵制,明明有三头六臂,能够伸入青州的也不过是一个拳头。

因而在小小的青州,三方所能投入的,和蜀中的那三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我们或许沦为蜀中世家之流,但是慕容虔竟然能够认为自己可以成为都督,那未免笑话。”邓羌哂笑。

“人,总是要有梦想的。”王猛神色凝重,“当初的大司马和王右军恐怕也不会想到,那个小小的杜家子能够成长到如今的庞然大物,而这其中又用了几年?”

王猛是整个过程的亲历者,显然他更有发言权。

“兵来将挡,现在的推测都可能是无端的,只能先看看慕容虔的使者说什么,也看看睢阳那边能够传来什么······”王猛缓缓说道。

“等等!”王坦之却突然叫停,让王猛和邓羌都是一惊。

邓羌不满的想要问为何一惊一乍,王坦之抢先说道:

“王右军,方才刺史说王右军······”

王猛登时反应过来:

“文度怀疑,这背后是琅琊王氏?”

王坦之微微颔首:

“能够如此敏锐的判断清楚青州的局势,引导慕容虔做出风险最高,但是收效也最大的选择,这的确是琅琊王氏的行事作风。

太原王氏多年来一直归附在琅琊王氏门楣下,对于王氏行事,余还算了解。”

邓羌嘴角抽了抽,这都督府上下,恐怕都没有谁比你更了解琅琊王氏了。

王猛挑眉,琅琊王氏能够走到“王与马、共天下”的世家巅峰,除了因为王导本人的手腕之外,整个家族的胆略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走上这一步,既有武昌郡公王敦直接起兵造反,也有王导不思逃命,而是直接带着全家老少在宫门外跪请罪罚。

可以说正是这种动辄直接赌一把的风格,让琅琊王氏能够从一众世家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其余世家羡慕却不可及的高度。

现在慕容虔行事,似乎真的有这种风格。

而且琅琊王氏也的确在王羲之也归隐之后消沉太久了,已经消沉到就连太原王氏这种高低还有点儿姓氏、血脉联系的亲密附庸都另寻他途了。

这也是因为琅琊王氏这一代的直系掌门人王洽、旁系掌门人王羲之,皆身体不佳,年青一代却还没有机会崭露头角,就被谢安的光芒压了下去的缘故。

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就在谢安出山之前,琅琊王氏还是整个南渡世家无可否认和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

现在有了谢安顶在前面,琅琊王氏地位不再,便是想要韬光养晦、静待时机都不可行,所以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插手北方战事,也在情理之中。

“若是这样,就说得通了。”王猛沉声说道。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