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美人微笑转星眸

杜英打算前往函谷校阅王师,但是函谷已为洛阳门户,他亲临此地,还是有可能引来汹汹非议的。

所以在明面上,关中只会宣扬都督前往潼关,只字不提都督过了潼关还会向东走。

参谋司中人,这些时日刚刚完成了一轮更换,不少年长一些的参谋都前往各处州郡了,新补充上来的这些小年轻们嘴巴可能不牢靠,因此杜英仍旧只说“潼关”,真正负责此事的、包括张玄之在内的几名参谋,自然明白杜英的意思。

对张玄之,杜英还是比较放心的。

半是因为这些时日张玄之的表现还不错,并且已经逐渐从他的举动之中看不出来初来乍到之时明里暗里想要为吴郡世家争取好处的行为。

当然,人本来就不是冷血的机器,所以在一些事情的判断上会有自己的主观偏见,都是情理之中的,杜英也没有指望着这些手下人个个都没有私心。

但参谋司作为都督府制定谋略、培养人才的关键部门,自然还是对个人私心有所限制的,参谋们实际上也是在互相监督和调整对方制定的谋略计划。

尤其是参谋司现在的流动性已经远胜于之前,参谋们并不会在此处停留太长的时间,这既是因为如今关中也需要大量有经验的官吏,也是为了防止参谋们在参谋司中拉帮结派,形成自己的团伙,从而直接干预到都督府政策的制定。

至于另外一个让张玄之能够得到杜英信任的原因,就是张家已经举家从吴郡迁徙来关中,挟带而来的诸多产业、钱财,无不彰显一个吴郡二三流世家同样拥有的强悍底蕴。

整个家族都拉到关中来,自然也就等于把全家老小的性命都寄托在关中身上,张家的这个态度俨然要比很多意图首鼠两端、两边下注的世家要好很多。

当然,杜英也知道,张家和顾家同气连枝,张家前来关中,顾家却仍然还在和关中维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并没有完全投靠之意,加入到关中体系之中的其实就只有顾淳和顾会两个人,虽然还有几名顾家子弟已经入学关中书院,但都是旁支子弟,显然还不足以代表顾家的态度。

因此对于顾家和张家这个整体来说,也是在两边下注。

若非如此,杜英大概会对张、顾两家子弟更为信任。

不过世家本来就是这般行事风格,不能强求。

而且如今天下大势还远没有到分明清晰的地步,因此杜英也不足以向这些人证明,自己就是大势所趋,自然也不能要求人家孤注一掷。

或许在这些世家的眼中,关中那些完全把自己和都督府绑定的世家们才是真的傻呢。

“恭迎都督!”

杜英穿过前院和后院之间的月洞门,站在两侧的婢女侍卫们齐齐行礼。

“夫君回来了。”迎出后堂的,正是已经有月余未见的郗道茂。

她仍穿着西凉风格的衣裙,西域来的银簪将秀发高高挽起,以示名花有主。

唇角翘起,巧笑盈盈,自是按捺不住的欣喜。

别后重逢,再到长安,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如玉婷婷立堂下,美人微笑转星眸。

杜英本想要张开手臂,直接给自家的郗妹妹一个熊抱,不过想到自己刚刚从军营之中回来,又赶忙收住了身形。

但郗道茂早就看到了杜英的手臂,此时看着夫君手足无措般的情形,露出浅笑,主动上前抱了一下杜英。

不过她旋即意识到,这里并不是后院无人之处,一道道目光或明或暗可都看着呢,顿时小脸儿微红,触电一样退开两步。

杜英当即握住她的手:

“都已经投怀送抱了,还躲什么?”

郗道茂轻轻哼了一声。

长久不见,难免鬼迷心窍。

都怪这家伙,令人割舍不下。

午夜梦回,辗转反侧之间,都是他的身影。

此时又怎么能按捺住自己波澜起伏的心绪?

一联想到就算是谢家姊姊何等女中人杰,见到夫君之后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按捺不住的相思于眼眸中流转,提到他的名字更是满满的骄傲,郗道茂到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丢人的地方了。

她捏了捏杜英的手心,想让杜英说两句好话哄一哄。

杜英瞥了她一眼,忍不住的发笑:

“舟车劳顿,辛苦茂儿了,来,咱们再抱一个。”

“算,算了!”郗道茂赶忙让开一些,两个人从牵着手变成了远远拉着手。

更是奇怪。

大概察觉到了背后有无数的目光看过来,郗道茂未免也有如芒在背的感觉,赶忙转移话题:

“夫君去军营中了?”

杜英颔首:

“新军编练不久,余放心不下,因此去看看。而且关中王师也需要改编整顿,以适应日后战事,余若是总在都督府中而不知民间疾苦的话,那恐怕只会盲目作出改动,反而引得诸多差池。”

郗道茂微笑道:

“这天下能知民之疾苦的,本来也没有多少人,夫君已经做的很好了。”

“若我做的已足够,则天下民心早就在我。可现在还不是,那就说明余还有需要努力之处。”杜英摇头。

“天下那么大,恐怕此时江左更南之处,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夫君之名,更无从、无愿了解关中之政。”郗道茂无奈的说道,“夫君虽然有天下清平之志,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

杜英缓缓说道:

“是啊,天下之大,多少人并不关心天下,只关心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或许一生也走不出这一亩三分地,也有一些人,或许是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所以他们并不会在乎千里之外的战火生死,也不会意识到有朝一日这战火可能会席卷到家门口,摧毁他们所珍视并视为生命的一切。

因此想要让天下之人知我所欲为,还需要很久很久,而在此之前或在此之后,余都不会改变。”

郗道茂柔声说道:

“或许此世之人,并非全知夫君之所为,但千百年后,街头巷尾,应当仍然会传颂夫君之威名。”

杜英仰头看了一眼天空,喃喃说道:

“传颂不传颂的,倒也无妨。我本来就不是来让历史记住我的,而是来在这悲痛和苦难之中,做出一些改变。”

郗道茂没有听明白杜英的意思,正想说什么,杜英就先问道:

“拜托茂儿查证的事,可有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