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战报后。
吴年没了视察的心情,便率众回到了中军,并直达大帐内坐下。近臣们有人侍在帐内,有人去了旁边帐篷歇息。
他们相当于秘书,草拟圣旨,传达口谕,都得他们来办。全天候都有人守着吴年。
吴敏为亲兵。
出身披重甲做护卫随从,入则留宿在帐内。
吴年坐在帅座上,沉吟了许久后。抬头对北条氏政道:“氏政。寡人打算给城中射箭。”
“用宁谷城鸡犬不留的下场。”
“明明白白的告诉城中军民。如果他们主动开城投降,寡人就饶他们性命。否则城破之后,流血一城。”
说到这里,吴年的眉目间露出厉色。
如果强攻,死一万人都有可能。代价太大了,能用计还是用计。
能用巧,还是用巧。
恐吓,也不失为一种手段。
“大王此计很好。只是臣以为。现在城中将官的家眷都在蒙元大都。他们为了家眷,一定不肯投降。现在他们控制力还很强,那些想投降的人,没有机会。”
“大王在写了信之后,立刻率兵攻城。等他们衰弱了,军民觉得守不住了。就有人跳出来投降了。”
北条氏政沉吟了一下后,立刻说道。
“嗯。”吴年微微颔首。他也是这么想的。光靠一封信让城中军民投降不现实。
须得威逼。
举起屠刀,煊赫自己的武力。
我能破城。
也能屠城。
城中军民,才会恐惧。然后提前投降。
既然计定。吴年便遣了近臣下去,用蒙元文字、汉字,分别写信。随即,吴年又下达了命令。
留下冯冲率领万户骑兵,在平岗驻扎。以防蒙元骑兵。他率领剩余大将,南下贝塔城,与章进一起,围住贝塔城。
..............
黄昏。西边出现了火烧云的景象。
贝塔城西,城门楼前。金亭恩身披重甲,腰挂宝刀,抬头看向天空。
他是皇族远亲,今年四十二岁,容貌刚硬,身材魁梧健壮,原本在兵部任职,海达建立守备万户,他被提拔成了主将。
奉命镇守贝塔城。如今已经耕耘数年,军心凝聚。
“哒哒哒。”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过了片刻。亲兵从左边走了过来,对金亭恩道:“将军。宁谷城传来战报。”
“诸位大人都殉国了。”
亲兵的声音很低。
“嗯。”金亭恩嗯了一声,没有多做表示,挥手让亲兵退下了。旋即,他再一次抬头看向了天空,发出了一声低不可闻的叹息。
前线死战。后方应该派兵救援。
现在援兵迟迟不来,朝廷也没有使臣过来。
虽然无声,但却胜过有声。
金亭恩知道自己的命运了。没有援兵。死守贝塔城,尽可能的损耗汉军兵力。
如果不出意外。
这座城池,便是他的葬身之地。
对此。金亭恩没有办法,他的家眷都在大都。只是他的内心也是感慨的。自语道:“当年太祖皇帝起兵,经过数代人的经营。蒙元的国力,在辽东之战的时候,到达了顶峰。”
“想不到盛极而衰。面对汉国大军压境,打的这么辛苦。”
摇了摇头,金亭恩振奋了一下精神,转身大踏步的下了城墙,回去了城中,召见诸将。
前线三城。如今两座城池陷落,唯有贝塔一城。
汉军要来了。
正如金亭恩所料。
这日中午。汉军到达了贝塔城外。一队队的汉军,列阵整齐,做防备状,防止城中的蒙元军忽然杀出。
大半的汉军战兵,深沟高垒,建造大营,立起营帐。
四面八方,都是汉军。
城北。城门楼前。金亭恩率领诸将,观看汉军。众人的面色都是凝重,但并没有绝望。
汉军虽然强横,但城中有一个守备万户,无数民兵。
军需物资堆积如山。
完全可以死扛。
忽然。有人叫道:“汉军行动了。”
金亭恩与众将一起低头看去,便见无数的弓箭手,在盾牌兵的掩护下,谨慎的靠近城墙。
金亭恩皱起了眉头,不知汉军想干什么。却还是下令道:“弓箭手准备。只要汉军进入有效杀伤范围,便放箭射杀。”
随着他一声令下。弓箭手们熟练的抽出了箭囊内的箭矢,拉弓满圆,凝神静气,眼睛凶狠的盯着城下汉军。
但是汉军在有效杀伤范围外停了下来,不久后。汉军弓箭手,朝着城墙上射出了一支支箭矢。
这箭矢能射到城上,但也是强弩之末。
别说杀伤了,擦伤倒是可能。
大部分人蒙元人都是疑惑不解。金亭恩立刻醒悟了过来,大叫道:“传令下去。把汉人射上来的箭矢,全部收起来。不许观看,更不许收藏。”
“是。”
亲兵一愣神,随即醒悟过来,连忙下去传令了。
这面城墙,金亭恩的命令执行的很快,但也有少数眼疾手快的战兵,把书信给藏了起来。
更别说其他三面城墙了。
要想截断所有书信,那是不可能的。
片刻后。箭矢如雨滴一般落下,轻飘飘的没力气。金亭恩弯下腰,捡起了箭矢,看着绑在箭头上的信,露出凝重之色。然后,他解开了绳子,取出书信观看。
不出所料。
果然是劝降信。
主动投降。人人能活。
死守城池,尽坑蒙元人。
鸡犬不留。
金亭恩连自己的性命都豁出去了,更别说普通的蒙元百姓了。
从本质上来说。蒙元与楚国没有任何不同。
权贵高高在上,人民如草芥。
只是消耗品。
但是这满城的军民,可不是权贵。城破之后,鸡犬不留。
这个事情,对于满城军民来说,未免太可怕了。
“汉王不愧是汉王。虽然骁勇善战,但并非匹夫。思虑周祥。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逮住我们的弱点,便是一顿猛攻。”
金亭恩叹了一口气,苦笑着摇着头。然后,他看着身边被亲兵收集起来的箭矢,说道:“把信拆下来,全烧了。”
“箭矢留下,用作守城。”
“从好处想。吴年送了我们几千支箭矢。我们应该感谢他。”
说到最后,金亭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