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女人太神秘了,就这么消失了。
她如果不主动出现,我们几乎不可能找到她。
既然安顿好我们,就悄悄离开,那么女人的意思很明显:她对我们没有恶意,但也不愿意见我们。
甚至,她大概率,是希望我们知难而退,自行离开的。
“从对面下丘陵,沿途搜索一下陈临或者那个女人的踪迹,如果没有收获,我们必须得撤……当然,可以留下撤退的信号。”
我说完,看向揪揪陈的眼睛,等待他的回复。
目前这个办法,是眼下唯一可行的了。
毕竟,现在我俩相当于残兵败将,而且两眼抓瞎。
不管是陈临,还是女人,我们都无从找起。
长时间的在这种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的环境里待着,跟自己作死没有区别。
揪揪陈略一思索便同意了我的提议,两人当即踩着厚厚的积雪,一路嘎吱嘎吱的翻过丘陵,从丘陵的背后开始一路下去。
丘陵背后的地貌,比起前面要简单一些,大约是这一面日照比较少的缘故,下方的植被带,生长的明显稀疏许多,露出大量o露的地表。
此时,这些o露处,也多被白雪覆盖,形成了一块一块不规则
区域,散布在丘陵下方。
“要不我把鞋也给你?”走了一阵,我发现揪揪陈状况比我难受多了。
我之前脱了外衣外裤给他,但鞋只有一双,此时我看他冻的不行,也不等他回话了,自顾自将鞋脱了腾给他,自己赤脚在厚实的积雪地里走,而且由于还是下坡路,积雪掩盖了地表的岩石、树根等,一不小心,脚就容易受伤,时不时就得被膈一下。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在别说找人了,光是走下去,都是个困难的工程。
没多久,就支撑不住了,我只能牺牲装备包,将包割成两截,在
没什么作用,但这种防水材料,好歹不用让皮肤直接与雪接触了。
这一侧的地形,比我们预测的要复杂许多,植被少,乔木、灌木类更少,反到有许多突出的岩石。
要知道,云梦泽这一带,属于典型的堰塞区,地层水土丰沛,山石较少,像这样突兀的地形,显得有些古怪。
然而,越往下走,我越震惊。
最后,我和揪揪陈同时停下了脚步,两人四目相对。
我道:“这好像是陨石。”
他微微点头。
没错
,这里居然又是一片陨石带,灰黑色的陨石,零零碎碎的散布在地表,与周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批克体所在的区域外,也有一片陨石掉落带。
这里该不会是同样的情况吧?
这是巧合,还是说,有什么必然的因果联系?
这里该不会又埋藏着克体吧?
我不禁问他:“克体究竟有多少?”
揪揪陈道:“不好说。”
“…………”不好说的意思,就是可能有第三批,可能有第四批,也可能有第五批。
当然,又或许再也没有了。
我抹了把脸,道:“难怪这地方这么凶险,进来的人都出不去,十有八九,是有克体在作祟。”那玩意儿,现在搁我眼里,就等于危险和麻烦。
揪揪陈眼睛都亮了。
我看见他的神情,就知道完蛋,这小子就跟巨龙见了宝石一样,馋上了。
果不其然,揪揪陈立刻改变了原计划,不再按照之前和我商议的来,而是指了指两侧:“一人一边,分头查看,以哨为号。”
这片陨石带的分布,为南北走势,因此他建议兵分两路。
我不得不提醒他:“还记得咱们三个上一次分开后,发生了什么吗?”在这种诡异
的地方,再次分头行动,危险系数成倍上升。
但可能有第三批克体的存在,这个发现,已经让揪揪陈无暇顾及其他了。
“我们来,不就是为了寻找屈台瑶的下落吗?这里可能有第三批克体,那么屈台瑶的失踪,或许就与此有关。”他一挥手,表示就这么定了。
我苦笑一声:“既然有了线索,我们次来的目地才算达到,我当然不是让你跑路,而是提议,咱们最好一起行动,哪怕时间慢一些。”两个人分头行动,自然搜寻的更快,能节约一半的时间。
可一但发生意外,后果难说。
揪揪陈最终被我说服了,指了指我所在的方向:“先去南侧。”
我俩往南侧摸,与其说是来执行任务的,不如说像两个哆哆嗦嗦的流浪汉,我很怀疑,以我俩现在的战斗力,就算真有什么发现,找到后又能咋地。
不知该说运气好,还是怎么样。
沿着陨石带,往南侧寻摸了百来米左右,前方忽然出现惊喜。
实打实的惊喜,
前方有个凹陷下去的小坑,小坑上方冒着氤氲的白色雾气。
灰黑色的陨石掉落带里,一个直径大概三米左右的小型天然温泉口,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感受了一下温度,水温刚好,特适合在这个天,用来洗漱泡澡。
只能说是瞌睡来了就遇上枕头,我将自己冻僵的脚,从自制的‘鞋’里解放出来,直接泡在温泉里。
热气顺着脚,一路暖遍全身。
连揪揪陈都跟着坐下来一起泡。
冷的一路伸不直的脊背和肩膀,总算是舒展开了。
别小看这一泡,活力瞬间拉满,脑子也变得灵敏起来。
我分析道:“这里是高处,出现温泉,说明这里的地压不错……还有那个女人,如果她是我外祖奶奶,那她岂不是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衣食住行,这地方肯定都能满足,我们之前的方向错了……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寻找这片区域里,最适合人生活的地方。”
揪揪陈双手泡在温泉里,微微点头:“我们想找的一切,可能就在这附近。”
有了目标,恢复了冻的佝偻的身躯,我和揪揪陈精神抖擞的再次出发。
喜事连连。
在这温泉不远处,稍微靠上些的区域,一栋木屋,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圆木搭建的斜顶木屋,外面还围了一个小院子,左侧是露天的石砌灶孔,右侧则堆积着高高的柴禾,恐怕一整个冬天都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