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声名鹊起

樊宇笑了,被陈安平的狂妄气笑的,你一个泥腿子还真敢与我较劲?

“行行行,我们就洗耳恭听等着你陈大人的‘大作’!”

樊宇慢悠悠的回到座位上,为自己斟了一杯酒等待着陈安平作诗。

“一会儿傅大人和朝大人可得为我做个见证,省的有人将这事传出去,说我樊宇欺负人。”

陈安平背着手来到宴客厅中央,思索片刻然后看向伯雅曦。

“公主殿下,请听。”

伯雅曦放在桌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

陈安平这第一句出口,瞬间堂内一片寂静,妙,实在是妙!

朝辰的呼吸都急促了,以云联想到衣裳,以花朵联想到容貌,中间以“想”字连接,端的是奇思妙想!

“春风拂槛露华浓。”

第二句更是惊艳,傅江波细细体会意境,只觉得春风扑面而来,朝露拍打在花朵上,更感诗中美人的美丽。

“若非群玉山头见。”

陈安平转过身,目光清澈的望着主位上的伯雅曦,微微一笑。

“会向瑶台月下逢。”

当啷!

陈安平最后一句诗词结束,樊宇手里的酒杯也落在了地上,酒水洒了一地。

朝辰在这场宴会中首次情绪出现了大波动,一步跨过桌案,激动的向陈安平施礼。

“陈兄这首诗词真真是绝了!朝某在京师二十年,能与陈兄诗词媲美的诗,见过的不足五首!请陈兄随我归家,你我秉烛夜谈可好?”

伯雅曦的心中也是思绪翻涌,脸上不觉生出红晕。

咳咳!

博颜在一旁轻轻咳嗽两声,将伯雅曦从失神中唤醒,博颜不得不承认,陈安平总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今晚的夜宴到此为止吧,本公主累了,还有。”

伯雅曦缓缓起身,与陈安平的目光在空中相遇,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陈大人的诗,很美。”

说完伯雅曦飘然离去,陈安平想要说些什么却不得不先应付过分热情的朝辰。

“朝大人今日实在太晚了,这样,过两日我寻个时间,请朝大人去天下第一锅咱们聚一聚好吧?”

朝辰得了陈安平的保证心花怒放,他是个简单的人,遇见文采飞扬之人就想结交。

如今陈安平一首《清平调.云萝》惊艳四方,他如何能不想和这样的奇人相识?

樊宇在公主离开之后没有停留,冷着脸一言不发的离开了,今晚本来是他的主场,结果陈安平半路杀出来抢了他所有的风头。

恨!樊宇恨陈安平抢风头,更恨陈安平的文采远远的超过了他!

“诸位大人,时候不早了我们就此别过。”

杨治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也随着樊宇之后离开。

顷刻之间,宴客厅里面就剩下陈安平、王朗、朝辰,还有笑呵呵走过来的傅江波。

“古人云,朝闻道夕可死,听陈大人这首诗词减寿三年吾亦足以。”

陈安平闻言也爽朗的笑了,忙说道。

“我不过是个九品小官,可担不起世子称呼我‘大人’二字。”

傅江波上下打量了陈安平一番,道。

“那好,你也别叫我世子了,叫我一声傅大哥就好,我弟弟与你年纪相仿,我就唤你陈老弟,如何?”

陈安平没想到傅江波这么随和,丝毫没有世家子弟的高傲。

“我家弟弟若是有你一半的懂事和才华就好了,那小子整天舞枪弄棒的惹是生非,有时间我让他来拜访你。”

在风铃公主府门口分别的时候,傅江波随口说了一句,陈安平也没有放在心上,以为他不过是客气客气,就此告别。

……

汴梁,养心殿。

“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不敢对陛下有所隐瞒。”

朝辰站在养心殿内殿,低垂着脑袋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五经博士朝辰、樊宇会去参加晚宴,名义上是让他们去作陪活跃气氛。

实际上这两个人之中有一个是元熙皇帝派去的眼线,让他将整场宴会一丝不差的复述过来。

朝辰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过目不忘的能力,事无巨细的都告诉了元熙皇帝。

内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元熙皇帝坐在桌案后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朝辰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杨涟,想向杨涟求助,杨涟朝他微微摇了一下头让他稍安勿躁。

“朝卿,傅大人与杨大人,你觉得哪个适合与北齐人打交道?”

朝辰闻言双腿一软差点没跪地上,陛下您真能给我出送命题啊。

谁不知道现在张老将军和李纲李大人政见不同,推举的人不同,我一个教授五经的文官敢掺和这个?

“回禀陛下,臣,臣……”

朝辰在那儿“臣”了半天都未说出一句话,将元熙皇帝气笑了。

“行啦,你下去吧。”

朝臣闻言如蒙大赦,赶快给元熙皇帝行礼告退,一直到走出了养心殿冷风一吹,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元熙皇帝慢慢的从桌案后起身,问杨涟。

“杨涟,你来说说。”

杨涟跟随元熙皇帝几十年,最懂他的心思。

“陛下,从朝辰大人讲述的夜宴来看,杨治大人急于表现想要和风铃公主交好,而傅大人进退有度不卑不亢,亦是坦诚的君子。”

“不过无论两位大人如何做,老臣相信他们都是一心为国为陛下的能臣!”

他回答很聪明,仅仅对两个人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其他的一概不说。

“都是能臣,都是忠臣,难也就难在这里啊。”

元熙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也不得不承受权力带来的种种压力。

选人、用人,是世上最难的一门学问。

“颖国公有些日子没见他了,这会舍得把宝贝儿子推出来担当此重任不容易啊。”

元熙皇帝眉头紧锁走到养心殿门口,忽然想起一件事。

“那个作诗的叫陈安平?和荆城县王家老四一起的那个?”

杨涟笑呵呵的应了一声,说道。

“陛下您前段日子不还说,要吏部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差事呢。”

元熙皇帝说起陈安平和王朗心情轻松了不少。

“有能力还有文采,还能写得一手好诗,不错。”

长夜漫漫,陈安平不知道他已经逐渐走入了大魏朝廷的视野,更不知道他凭借着今夜的一首诗,成为了汴梁城中的名人,声名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