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放

王建东明知故问,“哦?为何?”

“龙皇陛下,正在肃清外援,我们二人早就得到了消息,不需要太久,整个朝堂上下,恐怕将只会存在两种人。”

庞龙有条不紊地说道:“其一,新官!”

“龙皇正在龙国境内,大力选拔人才,有志之士,有能者即将取代以前的官员。”

“其二,皇后一脉!”

“文殊皇后所在的文家,乃是大家,家族内部,人才济济,只是要看陛下会如何权衡。”

“我们二人,在先前乾皇在位时,没选好队,早晚会被割出。”

“与其整日提心吊胆,还不如到龙东郡来,和王大人一起,并肩作战,至少,我们睡觉会安心一些。”

庞龙露出了一抹笑容。

一边的赵松也是会心一笑,“我们这也算是全身而退了吧?”

“未必。”

庞龙摇了摇头,“陛下肃清,必定会是层层清理,早晚,还是会到我们头上,只是……到时候,我们年纪大了,无所谓了,可我们后人……还得仰仗王大人多多栽培。”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日后的朝堂之上,还会有一脉,那边是王建东这一脉。

只是看王建东愿不愿意往这方面发展,目前来看,王建东没有这方面的意向,这才导致他们二人被下方。

若是王建东真有那个意向,至少还能保全一位在朝。

“我不能保证他们大富大贵,我自己都不想当官。”

王建东耸了耸肩,“不过我可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如此,那便足矣。”

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诉所有人,一旦新皇继位,没有选好队伍,下场都很惨。

龙皇已经算是最仁慈的一位了,当然,这其中,也有王建东的功劳。

“不说那些了,五哥呢?”

王建东看向赵松,“岳父大人,您知道五哥在哪儿吗?”

不谈大事,便是私事了。

赵松点了点头,“自然知道,他喜欢闯荡江湖,我让他去奥罗闯荡去了。”

“那庞大人,您现在应该还有一位儿子,叫庞军,对吧?”

“确有其事!”

庞龙点了点头,“只是犬子,不学无术,不像赵大人的儿子,那么优秀,他自由贪财好色,和市井之徒,没什么两样,有时候,我甚至在想,他到底是不是我儿子?”

“呵呵,滴血认亲不就行了?”

赵松在一边开起了玩笑。

“滚!”

庞龙笑骂一声,对着王建东继续说道:“我也不指望其他的了,只求王大人,日后犬子若是犯了什么错,只要不是什么大过错,还请王大人能保犬子一命。”

“这个自然!”

王建东点了点头,“那就闲话少说,我们开始筹划开造船厂的事,我知道你们刚刚上任,会有很多繁琐的事情,需要处理,也会有很多不服的人,给你们找各种各样的麻烦。”

“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二人上任之后,不管发生任何事,都能尽职尽责地帮我建造船厂。”

“船厂,不能耽搁了,否则,我不好交代。”

“我的时间很紧,日后,就不若有什么事,就不过来找你们了,有什么需要,我会差人告诉你们,遇到什么困难,能自己解决,尽量自己解决。”

“希望两位大人能够在此次造船事件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只要船厂开好了,轮渡下海。”

“届时……”

“我会想办法,让两位功成身退,而且名垂千古。”

这是王建东给他们的承诺。

赵松和庞龙双双单膝跪地,“多谢王大人。”

“诶,别,你们这是干嘛?”

王建东急忙过去将他们扶了起来。

三人寒暄了一会儿后,各回各家。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紧张到没边的忙碌。

王建东已经选好了地址,那是一片郊区,因为附近的山石林立,和大森林接壤,尚未被开发出来。

可这片地,对王建东来说,简直是天赐之所。

他先让人修好了路,让后找来了很多铁匠,运了很多钢铁过来,很快,造船厂就捡起来了。

房子就几个铁皮房,不过却有电灯,“叮叮咚咚”的声音,从此以后,一天二十四小时,就没有停歇过。

在王建东忙于造船事业的时候,龙国朝堂,就像是庞龙和赵松所说的一样。

龙皇开始迅速清理掉以前没有支持他的旧部,除了上一代丞相和万申的旧部,其他官员,全部进行了大换血。

识趣的人,老老实实告老还乡,还可以当个财阀,富甲一方,甚至还可以享受举荐名额。

不识趣的人,哪就不好意思了。

亲自自裁,重则诛灭九族。

龙国的朝堂之上,整日人心惶惶,每天都在换人。

今天还是,“诶,这位大人,您贵姓?”

明天便是,“诶,这位大人,您什么时候来的?”

大量新起之秀,被龙皇重用,其中步伐能人异士,当然也有酒囊饭袋。

这对于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他们的子女,也终于有了进入朝堂之上,跨越阶级的提升。

今日,“小狗子,你去哪儿?”

“我去考试。”

“哦,祝你金榜题名。”

明日,“大人,您去哪儿?”

“进京任职。”

“哦,恭送大人。”

很多老百姓家里埋头苦读或者埋头苦练的孩子,都得到了龙皇的重用。

上到朝野之中,下到地方县衙甚至村中官吏,都得到了全面改善。

由此,礼部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今日,“尚书大人,别来无恙。”

明日,“尚书大人,还请帮帮我。”

礼部尚书,虽然并非一品大员,但其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一时之间,礼部里的一个小小办事员,都能得到以前一品大员才能得到的优待。

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朝堂之下,明哲保身。

很快,礼部这边,以和万申的旧部张国华为首,形成了一个条完整的人才链。

除此之外,以文书皇后为首,文家的人才,也独树一帜,有了一条完整的人才链。

最后才是那些老百姓家的孩子,这一脉,则是以户部尚书商采为首,主攻的是技术性人才,什么屯田、养兵、治国等等,一个个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