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探洞

红衣女子依旧在挣扎个不停,赵三水让后至的赵四火再给人捆结实点,然后忧心道:“齐老太她们影子没见着,却突然生出这番变故,若真如道长所言,她是位疯了的亟灵姑娘,那斗里岂不是藏着十分恐怖的东西?”

“能藏啥啊?!老三你又在那瞎操心。”赵二木不屑道:“那今乐府里全是娘们,遇事难免一惊一乍兜不住下三路,待会咱兄弟几个就进去瞧瞧,里面到底是盘着蛇还是卧着虎,至于给人都吓疯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有道是巾帼不让须眉,今乐府的本事还是不小的。”赵三水怕他二哥当着何四娘的面话说的太难听,不禁出言缓和了下气氛。

何四娘此时脸上未见波澜,也看不出到底生没生气,只是浅浅说道:“我们已经耽搁不少时间了,难道还要在此继续闲扯么?”

“对!得赶快跟上去才行…可这红衣娘们怎么办?”

“先押着吧,等找到墓道入口再做计较。”

众人商议妥当后立马重新上路。

在往鬼头礁走的路上,扛着红衣女子的赵四火明显能感觉到,随着离鬼头礁越来越近,红衣女子身体挣扎的也愈发强烈,似乎十分抗拒前往鬼头礁。

赵四火歪着脑袋瞥了眼红衣女子,见其眼神虽说惊恐,但模样长的却不差,于是伸手朝其屁股狠狠捏了一把,口中说道:“赶紧给小爷老实点,再顾涌来顾涌去,小心给你裤子扒了!”

红衣女子果然不再挣扎,也不知是被唬住了还是捏懵了,赵四火咧嘴笑了笑,丝毫没注意红衣女子的眼神起了变化,而是口中幸幸道:“算你识相,这屁股得劲的很,小爷还真想再捏两把呢!”

众人很快到达了鬼头礁,接着按照提前了解到的信息,在位于鬼头礁下侧方的岩壁上,找到了那条因水位减退而露出来的墓道口。

说是墓道口,实际在鬼脸道士观察过后,倒觉得这更像是条自然形成的洞口,洞口四周光滑无比,根本没有人工开凿所留下的铲印。当然也不排除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洞口确实是人工开凿的,只不过后来水位上涨,使得洞口常年被河水覆盖,而当时那些人为留下的凿痕,在经过数百年的反复冲刷后,已经彻底被抹去了痕迹。

鬼脸道士小心翼翼往洞内望了望,大抵能看出洞穴是横着向内延伸的,但里头阴风习习、黑不见物,根本看不出深浅几何。他缩回身子,转头对身旁的赵三水说道:“就是这儿么赵兄?贫道怎么丝毫没看出有陵制的模样来?”

“的确不像墓道,倒更像是条寻常水洞,但应该就是这里没错啊。”

“或许是用了借势为陵。”何四娘说道:“依靠地势修建陵墓的例子本就数不胜数,把水洞拿来做墓道细想也不奇怪吧?”

“不奇怪,陵墓建在水底这事又不是没人干过,贫道只是见洞口光秃秃的,略微有些意外而已。”

“待会进去看看就知道了,既然到这里了,咱们是不是该把人手安排下了?”

“老三说得对,人不能一股脑都进斗里,得留人在外头防备,而且这半路还捡了个娘们,不留人看着也不行。”

“道长你们由谁进斗?”

“贫道来吧。”

“还有妾身!这斗深浅难料,不盯着你我不放心,青遥久不倒斗,就留在外面守着后路吧。”

“你这…”

“那我赵家这边就由在下与大哥前往吧,二哥你带着四弟五弟还有孟兄在外头戒备,定可以保我们后路无忧。”

“能行么老三?摸金校尉的两个硬茬可都在里面,二哥不去有些不放心啊!”

“臭小子你说什么呢!”赵老金闻言板着脸说道:“连你老哥的身手都信不过了?薛四爷和宁老怪两人加起来够不够老子打的?!你还在这瞎操心。”

“是是是,大哥说的是。”

“你就放心吧二哥,帮我们守住后路更重要,不过道长,孟兄当真不随咱们一同进斗么?”

“赵兄此话何意?”

“在下是觉得万一斗里真有厉害的暗青子(机关暗器)…”

鬼脸道士闻言瞬间反应过来,孟青遥可是墨者行会的正统传人,若有他在身边,什么样的机关暗器能拦得住众人?自己光从朋友安危着想,到头来却反不如赵三水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想的周到了。

鬼脸道士看向孟青遥,对方早已迎着他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有用到在下的地方自然义不容辞,在下虽说没倒过斗,但也不愿折了墨家锐气,这就随诸位一同前去。”

“好!孟兄如此言语,贫道便不过多矫情了,既然安排已定,那咱们就马上行动吧!”

“好!”

“大哥三哥小心!”

“你们也小心,老四别见着个娘们就迷了心窍,那他娘是个疯婆子!”

各般叮嘱过后,鬼脸道士一行五人开始往洞内深入。

这条水洞子有一人多高,宽度能容得下三人并列而行,洞内四壁阴潮,能看出往日一直被水侵泡的迹象。

洞穴一直朝着山体内部而行,走了差不多二三十步,四周还是并无其他变化。

鬼脸道士与赵老金举着火把在最前端开路,又走了十来步,前面忽然出现道向右的岔口。

两人在岔道口处停下,左右看看,奇道:“这怎么还出现岔路了?不会真是个破水洞子吧?”

等到何四娘等人跟上来,众人聚在一起商议了番,鬼脸道士与赵三水都不赞成贸然分兵,可一条条路走又太费时间,于是赵三水便想了个招——由鬼脸道士往右,赵老金往前,他自己还有何四娘各随一人策应,孟青遥留在原地等待,然后两路人马分别向深处探索一段距离,等到了一定距离或是有所发现,再由策应的人回头报信,如此既能省下一定的时间,又可以保证两条路都能探索到,不至于留下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