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平定南汉,其实朝中就分出两个派系,主战派和主和派。
但在大事上面,郭浩一直很强势,比如他去辽东,根本就不和大臣商量,自己想去就去了。
两位皇子留在汴梁,名义上是监国,实际上就是学习,内阁有了结果,就会征求二人的同意,二人一般没什么意见。
就算有时候有不同的意见,王溥等人就会解释,其他事情有赵普、卢多逊在,意见存在分歧,二人也有辩证的机会。
可在这件事上,众人竟然达成了一致,两位皇子失去判断的依据,最终也听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
兄弟二人没看出王溥的心思,但郭浩可不是三岁小孩,这件事就是他们挖的坑,等着二人往里跳。
事实上谁当皇帝他们不在乎,他们就是不想让郭浩折腾,郭浩的三个儿子都不错,打江山和坐江山不一样,郭浩心里应该有数。
王溥老谋深算,暗中导演了这一场戏,有薛居正等人的协助,一切都很顺利。
事情也如他想的一样,曹州知府李行德是个较真的人,一定会来京城找。
只是王溥没有预料到,今年的灾情会这么严重,曹州没有粮食,真的饿死不少人。
郭浩一句话,点醒了赵普,他是主战派的代表,是希望郭浩开疆拓土,成就万世基业的。
但现在的情况是,山东大旱,个别地区出现严重饥荒,其中曹州为严重,这个错误根本是由郭浩引起的,但是郭浩岂能认错?
如此一来,就要有人负责,赵匡胤刚刚上任,没有他什么事,当初调粮的事又是他最先提出来的,那么这个责任肯定由他来承担。
想到这里,赵普心里有些发苦,他好不容易挤走了王溥,结果又来了个更强势的赵匡胤。
原本打算韬光养晦,慢慢拉拢赵匡胤,毕竟赵匡胤出自军中,开疆拓土他不会拒绝,二人二人之前的关系也不错。
然而王溥临走还给他下了个套,明摆着就是想把他清理出朝堂,目的就是不让主战派战得优势。
现在李行德来京城,郭浩还没做什么决定,那是因为不了解当地的情况。
朝廷已经派出使者到山东视察,如果情况真入李行德说的那样,那么郭浩绝对会大发雷霆!
赵普能想明白的事,郭浩也能想明白,对于赵普他们的决定,郭浩其实并不生气。
就算是大臣们有所失误,郭浩也不会太着急,毕竟他们是人,不是神,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最让郭浩生气的是,这些大臣开始搞小动作,表面山上顺着郭浩,背地里却想改变他,郭浩却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否则一开始就不会用他们。
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其中道理便是如此,烹饪一道,除了添加各种调料,还要掌握好火候,不能没有章法。
大宋开国,就是起锅烧油,必须大火爆炒,这样才能炒出油的香味,有利于食材发挥。
当注入汤汁,就需要文火慢炖,就好像现在的大宋,第一次改革只是去其表,第二次改革要变其里。
由表入里需要耐心,文火慢熬,才能入味,这个过程一定会有个别食材油盐不进,这就更需要耐心。
等到烹饪的差不多了,在大火收汁,这么做才能去掉多与的东西,留下整道菜精华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郭浩不能着急,也不能放松,明明需要文火,有人偏偏不想烧这把火,郭浩怎么能答应。
想到这里,郭浩沉声道:“赵匡胤!”
“臣在!”
“这件事就交给你,调查事情原委,牵扯其中的官员,一个都不能落下!”
“遵旨!”
郭浩让赵匡胤去调查,还说所有人都不能落下,这反而让赵普松了口气,同时暗道郭浩高明。
有道是法不责众,就算所有官员都有问题,郭浩也不可能全处理掉,毕竟国家的运行需要这些官员。
所以郭浩让人调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小惩大诫,这也符合文火慢炖的原则,对那些官员小惩大诫。
如果紧紧是这样,还不能提现郭浩的高明,调查过后,郭浩不处理他们,不代表他们没有错误。
这一次郭浩饶了他们,日后若是有人再犯错,这次的错误就可能是他们的材料,秋后算账不仅仅是成语。
李行德在汴梁休整了几天,得到粮食已经送去的消息,这才松了口气,不只是曹州,山东各州朝廷都有调查。
经过这次的事情,李行德终于看清了官场,他这次来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否则曹州饿死那么多人,他这个知府难辞其咎。
处理结果还没出来,李行德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去,他这次出来连个随从都没带,不是他没有架子,实在是他的盘缠不够。
张昭去世,吏部尚书的位置空了出来,现在吏部的工作由吏部侍郎孔继森负责,郭浩也没急着安排人。
这段时间虽然没有打仗,可是也发生了不少事,太子之争,军事学院毕业,内阁人员变动,还有他遇刺……
所有事都没有完结,郭致启被立为太子,周薇却没有半点高兴,因为他的三个哥哥,岂能就此认命?
周薇临盆在即,郭浩也去过几次,每次周薇都求郭浩收回成命,她实在不想儿子这么小就被卷入政治漩涡。
可是郭浩明摆着是拿郭致启当挡箭牌,是为了堵住大臣们的口,他们嘴上说不管我的家事,实际上所有人都在关注。
面对周薇的请求,郭浩含糊其辞,现在郭浩总算明白“难得糊涂”的含义,有些事你不装糊涂不行。
有了这次的事,地方也不敢欺瞒朝廷,虽然有些地方,百姓生活并不容易,整体还过得去。
过年郭浩没有叫郭致尧二人,他们之前都说愿意戍守边疆,这次他要让他们感受一下,有些话说的容易,做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
太平六年,正月,银州。
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漠,郭致尧心里苦涩。
“殿下,时候不早了,咱们该回去了。”
一个侍卫提醒着郭致尧,太阳已经西斜,气温也快速下降,郭致尧拨马准备回去,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
定睛望去,郭致尧瞳孔就是一收,他来边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来没见过契丹人。
但是这一次,他看到了!
大批骑兵奔袭而来,目标是他身后的军营,郭致尧瞬间反应过来,骑马就往回跑。
敌袭!
郭致尧策马狂奔,很快到了军营,此时主将杨业还没有回来,郭致尧负责整个北境!
由于有长城的缘故,其他地区都比较好防守,但西北地区此时还没修建长城,所以此地是最难防守的!
郭致尧到了军营,立刻调集士兵,还好这次回京的只有主将,其余将领都在,郭致尧其实算是元帅。
“各级将领,准备着迎敌!”
军营中的士兵快速行动起来,这时斥候再次来报。
“报——敌军来袭,距我方不到十里,大概有三千兵马!”
听到斥候的汇报,所有人都秉着呼吸,郭致尧握着剑柄,呼吸逐渐沉重。
“杀!”
郭致尧赫然拔出宝剑,指挥着兵马出发,他现在有一千骑兵两千步兵,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大军快速行动起来,同时也有人点燃烽火,夕阳下所有人的影子拉的老长,很快两军相遇。
咚咚咚咚……
呜呜呜呜——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看书还可领现金!
战鼓、号角响起,没有任何犹豫,双方默契地发起进攻。
郭致尧犹豫了片刻,拔出宝剑打了一下马屁,战马吃痛向前冲锋,周围的亲军紧跟其后。
短兵相接,喊杀冲天,残阳如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