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岳飞的大胆战略(求月票)

李存在这个时候将岳飞从平州叫回来,可不只是任命岳飞为伐金统帅,和将自己的一众要去前线锻炼的儿子交到岳飞手上,更为重要的是,李存要跟岳飞商量伐金的具体战略战策。

严格来说,在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统一中原和草原完成二原统制的。

秦朝自不必多说,长城就是秦始皇建的,也是秦始皇明确划分出来了中原地区和草原地区的界限。

汉唐时期的地图看起来挺大,但实际上,这两个朝代也并没有真正统一草原,它们只是凭借强大的武力让草原上的各个部落暂时臣服,并辅以羁縻政策罢了。

而李存最欣赏的老朱建立的明朝,其实也没有真正统一草原。

老朱和朱棣对草原问题的解决,简单来说,就两个方案:

一个是在山西到辽东一带,拼命的建军镇,把草原上的胡人挡在长城以北;

另一个是不服就打,直接出兵横扫塞北、死命暴力输出。

明朝人虽然比宋朝人强,拿下了燕云十六州,而且定都燕京,即所谓天子守国门。

但天子既然守国门,也就无意征服草原了,否则也就不会“守国门”。

当时已是中央帝国的大明王朝,到底要不要统治草原?

明朝人其实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不要,草原就是化外之地,我不想要,也不想管。

明朝人,尤其是朱棣死后的明朝人,为什么没有汉唐人的气魄?

尤其根源,其实还是从宋朝开始的。

由于自赵匡胤开始,宋朝人就已经默认自己是一个特定族群,跟契丹人、蒙古人、女真人相差不大。

这个族群的特殊性就是以本朝皇帝为核心,拥有共同的祖先,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和文化。

这种观念认识,无疑就限制了宋朝去拓展自己的统治区域,使得宋朝从建立之初到灭亡,都只是一个偏安的小王朝。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遍整个地理视界。

但宋朝人不会干这种事。

特别是科举产生的士大夫群体,完全认同这个观念。

宋朝著名的士大夫司马光就极力贬低汉武帝,认为那是穷兵黩武。

这就是士大夫精英的集体认识。

而这,在朱棣死后,也成了明朝人的传承。

被士大夫阶层统治的明朝人,跟宋朝人一样,也认为,长城以南就是北方边界,在这里只能守而不能攻。

当然,这里还有能力的因素。

唐朝人不断思考和实践统治草原的方案,但唐玄宗以后出现了能力不足的问题。

宋朝人有意识去思考但无力去实践,后来干脆也不去思考了。

自那以后,中原王朝就不太可能再生长出统治草原的能力。

表面上看起来统治了草原的明朝,实际上对草原的统治,主要是靠东北地区的满人。

但这很不成功,因为意识不够、能力也不足,明朝人无力也无心。

最终,明朝人便生成了鸵鸟心态,任由满人统一了东北,征服了草原,建立了后金,最后灭掉了明朝。

当然,明朝的灭亡,也有天灾、人祸等很多客观的原因,中间还出了个李闯王建立了大顺朝,但是,归根结底,这江山社稷最后还是落到了在草原上崛起的满人手上。

所以,中原和草原的博弈,是不可避免的,不是东风干倒西风,就是西风干倒东风,闭目塞听和掩耳盗铃都不能让问题凭空消失。

而且,无秩序的草原会威胁中原,而有秩序的草原就更会威胁中原。

总而言之,中原和草原之间必然有博弈和竞争,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战争,逃是逃不掉的。

契丹和北宋通过燕云十六州的得失,在统一以外实现了一种低成本的博弈均衡。

正是在这种低成本的均衡下,宋朝人产生了国族或族群观念,不再以帝国视角来看待世界。

历史上,明朝人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却继承了宋朝人的观念,无意草原成为士大夫精英群体的集体意见。

中原人的观念变迁并不能阻止中原和草原的博弈;收复燕云十六州也不能阻止中原和草原的博弈。

所以,明朝人始终无法解除来自北方草原的威胁。

历史上真正完成一统两原的其实只有两个王朝——元王朝和清王朝。

可这两个王朝都是统一中原的游牧政权。

换而言之,这两个王朝都是先统一的草原,然后才统一的中原。

蒙古虽然在血缘上和“东胡系”有关系,是鲜卑旁支的后裔,但在后来的几百年中,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和政权崛起都是在北方草原,所以严格来说,蒙古是“草原系”政权。

而满人源自东胡系,顾名思义,他们是崛起于东北的胡人。

两者之间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这个区别就先不说了,只说,不论是草原系王朝,还是东胡系王朝,都是从北向南完成的两原统一,它们成功的经验其实并不太值得大乾王朝借鉴。

汉唐时期的那种后患无穷的统治两原的方法,也就是名义上统一草原,也不值得大乾王朝借鉴。

这里顺便说一句,继承了宋朝士大夫阶层的大乾王朝的士大夫阶层,也反对李存出兵去攻伐金,他们认为这是劳民伤财,他们给李存出的主意,竟然也是让李存自山西到辽东一带,拼命的建军事堡垒,把草原上的胡人挡在长城以北。

对这目光短浅的士大夫阶层,李存不能说理也不理,但肯定不可能听他们的。

这个时代的人,受见识的限制,根本就不明白,金人所占领的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到底有多宝贵。

远东地区就不用多说了,仅仅是那里庞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就是后世子孙数百年都花不完的巨额财富。

试想一下,要是后世的我国拥有资源庞大的远东地区,那我国绝对就是小母牛坐飞机了。

而东北地区,那里不仅资源庞大,还有全世界仅有的四大块黑土区之一。

这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没有之一,有“一两土二两油”的比喻。

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知道这黑土地的宝贵。

当然,这也是因为在此之前的汉人始终没有真正统一草原地区,根本就没有去那“一两土二两油”的黑土地上耕种过,而游牧民族(包括渔猎民族),压根儿就不懂得耕种,结果白白浪费了这宝地数千年。

换而言之,李存伐金根本就不像大乾王朝的很多士大夫阶层所想象的那样是劳民伤财,受见识的局限性所限,他们哪里知道,李存伐金的目的,可不仅仅是想要一劳永逸的永远解除大乾王朝的后患,而且还要给大乾王朝夺得两块后世子孙睡觉都能笑醒的巨额财富,这是真正的高瞻远瞩。

不过话又说回来,李存只有真正打下了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才能向世人证明自己到底有多伟大。

现在嘛,那些士大夫阶层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他们不妨碍李存伐金,李存就会由着他们去说,甚至由着他们去闹,李存会让时间来告诉这些目光短浅的士大夫阶层他们的见识到底有多浅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存让岳飞用十年时间制定出一个伐金的具体计划。

同时李存也一直在思考怎么彻底占领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

结果,岳飞给李存交上来的伐金计划,让李存犹豫了。

李存真是没想到,岳飞制定的伐金计划,竟然是先打下高丽。

不。

这么说也不准确。

准确的说,岳飞制定的第一步战略是突袭辽西走廊,一举夺取辽西走廊,然后出兵攻打金国的辽阳府,目标夺取金国的整个东京路。

如果说,岳飞的这第一步战略,还算中规中矩的话,那么,岳飞的第二步战略,乍一看,可就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

岳飞的第二步战略,竟然不是,在顺利夺取了金国的东京路了之后,立即去攻打金国的上京路,而是先或是以军事手段或是以政治手段保住即得的胜利果实金国的东京路,同时出兵攻取高丽。

伐金就伐金,竟然在中途去招惹高丽,并且还是以攻占高丽为目的的攻打高丽!

岳飞的这个大胆的战略着实是将李存都给震惊到了。

要知道,万一乾军攻占高丽不顺利,陷入到高丽那个泥潭当中,那么乾军可能就得两线作战,甚至是多线作战了。

但凡有点军事常识的人,就知道,同时跟两个国家交战,是很不明智的。

历史上,有多少本来可以胜利的战争,就是因为仗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强大,而强行跟多方开战,结果将可以打赢的战争硬生生的打输了。

而秦朝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完成大一统,除了因为秦朝的军事实力强大,还跟秦国始终恪守远交近攻的战略有很大的关系。

换而言之,秦朝始终都是一对一的发动灭国战争,不急不躁。

虽然大乾王朝目前空前的强大,但李存其实也准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逐一灭掉金国、西夏、草原诸部以及高丽。

——李存原来的想法是,最后再去攻打可有可无的高丽。

基于李存原来的想法,李存还准备在正式伐金之前,先派使臣去西夏和高丽,包括去草原诸部,软硬兼施,让它们不要“助纣为虐”,甚至是准备让这几家共同起兵瓜分了金国,然后再逐一消灭它们。

不想,岳飞制定的战略,跟李存设想的战略,完全是反着来。

起初,李存以为,岳飞在平州待了十年,因此缺少大局观和全面的干金视角,而是以平州一地出发来制定的灭金战略和战策。

老实说,那时李存对岳飞挺失望的,甚至觉得,自己准备让岳飞来担任灭金的统帅,可能是选错人了。

可是后来,李存在看过了岳飞对他的战略战策的全部阐述之后,突然意识到,岳飞就是一个天才统帅,他比自己更有敏锐的战争嗅觉和战场大局观。

岳飞之所以制定出来这样的战略战策,其实有很多原因:

首先,地处最前线的岳飞,比李存更清楚,如今的高丽,已经不能说是一个主权国家了,它已经彻彻底底的沦为金国的附庸,甚至用不了多少年,高丽有可能就会被金国完全吞并,就像历史上金国吞并伪齐政权那样。

这事还是得从金国彻底绝了南下的可能性时说起。

因为不能向南发展,金国很自然的就开始向左右发展。

结果,金人用了近十年时间,建立了一个“二元政体”,不,准确的说是,建立了一个“多元政体”。

所谓的“二元政体”,就是让金人的政府本身具有游牧和中原的双重身份认同。

当然,金人将这个中原变成了高丽。

也就是说,金人的政府具有游牧和高丽的双重身份认同。

而且,金人不仅建立了双重身份认同,还进一步建立了多重身份认同。

——金人对每个草原部族都有针对性的使用相关政策,使其臣服。

这看起来挺复杂的,其实金人真正的手段也无外乎就是联姻、建立猛安谋克制度以及征讨。

不过这主要是金人对草原诸部的手段。

金人对高丽的手段则是,先是利用联姻夺取了高丽的皇后之位,然后扶植高丽内部的世家大族,抗衡高丽王的统治。

到了后来,金国逐步在高丽内部成立了双城总管府及合管府,彻底插手高丽的军政大事,架空了高丽王。

发展到现如今,高丽固有的社会秩序经过金国的干涉,已被摧毁殆尽,高丽的世家大族倚仗金国,进行着疯狂的兼并和掠夺,私有农庄遍布高丽全境,可以说,现在的高丽早已经不是高丽了,而是跟历史上那个即将被金国吞并的伪齐一样的傀儡争权。

这种情况下,大乾王朝向高丽派遣使臣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别说大乾王朝的使臣都不一定能见到高丽王王楷。

就是大乾王朝的使臣能见到王楷,只要大乾王朝伐金,已经完全在金国控制下的高丽,也肯定会举国之力帮助金国,就像历史上的伪齐一样。

因此,伐金就等于是伐高丽,大乾王朝自从动手的那一刻起,就至少是以一打二的局面。

如此一来,大乾王朝莫不如利用金人和高丽人想不到大乾王朝会声东击西不打金国上京而打高丽这一点,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一举打下高丽,先断了金国一臂。

这当然不是岳飞要先打高丽的唯一原因。

事实上,岳飞之所以想要先打下高丽,目的还是为了灭掉金国。

历史上,中原王朝之所以无法彻底攻占草原王朝,甚至没有彻底灭掉东边的这个小王朝,不是因为中原王朝打不过草原上的这些胡虏和东边这个小王朝的棒棒,主要是因为后勤补给始终跟不上。

往往,中原王朝出动几万大军北伐,就得动用几十万人、甚至是上百万人运送粮草辎重。

毕竟,汉人打仗不能像草原游牧民族那样,一人几匹马,将所有家当,包括老婆孩子都放在马背上,走到哪抢到哪,以战养战,汉人打仗,什么都得自己带,为了带上打仗用的粮草辎重,只能多带人和牲畜运送粮草辎重。

这么多人和牲畜人吃马嚼,再加上庞大的军费开支,就算打下来,也因为看不上人家的地方,又不能占领,有些王朝还得长时间派兵驻扎在这些地区,可不就是劳民伤财嘛。

岳飞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将运送粮草辎重的主意打到了大乾王朝极为发达的海运上。

岳飞早就派人去探明了,金国的东京路辽阳府复州化成县有一个天然港口(即后世的大连港),金国的东京路北边地区也就是合懒路还有一个天然港口(即后世的海参崴)。

只要有这两个天然港口,乾军的粮草辎重的运输成本将会大大的减少,届时,乾军攻占金国,包括攻占远东地区,将不会受粮草辎重的限制。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两个港口之间隔着一个高丽。

若是不将高丽打下来,高丽就能随时出兵断了乾军的粮道。

而且,虽然大乾王朝的航海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但要想长途海运万无一失,最好还是将长途海运分成一段又一段的短途海运。

如果大乾王朝能够打下高丽,就可以将高丽的二十几个港口全都变成大乾王朝的。

那么,从大连港到海参崴这段航线将是大乾王朝最安全的一段航道。

另外,岳飞认为,打下高丽应该不会太困难。

首先,高丽的主力军早已经被金国调去西征去了,等到大乾王朝攻打金国的东京路时,金国势必还会从高丽调兵,如此一来,在高丽国内的高丽军肯定不会太多,乾军只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又水陆并进,应该能一举攻打下高丽才对。

而且,金国权贵这些年来一直对高丽巧取豪夺,高丽上下对金国的统治怨声载道,大乾王朝完全可以打着还政王楷的旗号,肯定能在高丽的国内得到很大的支持……

……

……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