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没赶回来

杨珊深深点头,拉着公孙琉叶,视死如归的踏进门,扑通一声跪下,大哭着说:“奶奶,我错了,都是我缠着嫂子,胭脂铺有些事,没赶回来。

奶奶,你要罚,就罚我吧!”公孙琉叶瞬间懵圈,瞪大眼睛,用帕子悄悄擦把汗,低着头默默跪到一边,尽可能距离珊儿远一些。

老太君一震权杖,冷哼一声,压着嗓子厉声暗讽道:“好担当!好孝顺!”杨珊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努力减弱存在感。

公孙琉叶突然感觉高处的风很新鲜,很想像珊儿一样趴在地上,可背僵住般,不允许她弯一毫半点。

“威哥儿媳妇,我以为你是个知书达理的,才放心将珊儿交给你教导,你就是这么做嫂子的?彻夜不归,你还真敢做!”老太君说着一震权杖。

公孙琉叶耳边一阵嗡鸣,头皮发麻,心脏怦怦直跳,像将军府这样的大家族,女眷彻夜不归,无疑是教导主任发现一男一女两名同学,手拉着手,一夜未归,皱紧眉头,低下头说:“孙媳错了。”

老太君冷哼道:“错了?你哪里错了?办了一场小小的赏荷宴,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不过是一些在大安城有脸面的人,真正的王孙贵族你还没见过,若不是冲着将军府这块匾,人家连你是谁都不知道!大夫人还没死呢,你就急着插手内务,下一步你想干什么?将我赶出去?”公孙琉叶一句话不敢说,不住向大夫人投去求救的目光,大夫人却当作没看见,气定神闲的喝茶,实在应付不来,学杨珊趴在地上,做出一副要杀要剐请便的姿态。

老太君当即摔碎一个杯子,猛站起身,咬着牙要叫人。

大夫人忙起身上前,跪下去,求道:“母亲息怒,都是媳妇的错,媳妇不该盘下胭脂铺,贪图安逸,都丢给威哥儿媳妇去管,她又没学过查账,天黑回不来,也是有的。

母亲体谅媳妇,威哥儿媳妇身子弱,倒不如罚些别的。”

老太君深出一口气,坐下说:“就你好性儿,要是没精力,就不要去置办那么多铺子,将军府又不缺这一口吃的。

起来吧,说说那铺子赚了多少银子。”

公孙琉叶刚要开口,却被杨珊拉一把,又乖乖趴在地上,银子都拿去当安置费了,老太君要当场验看,拿不出来,更难看。

大夫人起身,坐回椅子上,久未等来琉叶说话,以为经营不善,叹口气说:“回母亲,目前,还没见一两银子。”

老太君将杯子撂在桌子上说:“你母亲为你求情,我也不拘着你的光芒,以三个月为限,你就用你那个铺子赚一万两银子回来,赚不来,就关了它,老老实实在后宅待着!”说完一甩袖子走了。

公孙琉叶直起身子,掰着手指头算账,胭脂铺半个月盈利几百两,一个月差不多一千两,三个月撑死三千两,还不算人工和原料费,一时有些发呆,转头死死盯着杨珊,两眼放光。

杨珊忙退到一边,哆哆嗦嗦的说:“我能劫富济贫!”公孙琉叶翻个白眼,起身走到大夫人面前,刚要行礼,大夫人却侧过身去,心里顿时空落落的,眼泪不由自主溢出眼眶。

大夫人叹口气,用帕子帮她擦眼泪说:“别太争强好胜,该是你的,始终是你的。

趁这三个月,好好玩玩,也收收性子,平时没事,多来梧桐苑坐坐。”

公孙琉叶福身,轻轻点头,目送大夫人离开,衣服突然被杨珊扯住,有些不解的问:“你怎么了?”杨珊忸怩半天说:“嫂子,我错了,我不该拉着你去……”公孙琉叶打断珊儿说:“你要是听我的,倒是真正的罪过,几十条人命,都要做孤魂野鬼。

以后不想就在后院打转儿,就想想办法,怎么弄一万两银子出来,但有一条,不准劫富济贫。”

杨珊吐吐舌头说:“我听嫂子的,都快中午了,快回去吧,饿死了。”

公孙琉叶点点头,拉着杨珊朝伏锦院走去,回到伏锦院,刚进屋,就闻到一股饭香,桌子上摆着八盘菜,中间一盆甲鱼汤,两碗米饭,两双筷子,四周站着宫嬷嬷,并几个丫鬟,一旁的小几上,还有未收拾起来的纸。

秀儿端着洗手盆,抽着鼻子,瞪着哭红的眼睛,没好气的说:“夫人你回来了?”公孙琉叶捏了一下秀儿的鼻子,笑道:“你还生气了?我这不是好好回来了吗?真是我的贴心小棉袄,知道我回来了,连饭菜都准备好了。

你家主子做主,梳妆台上的胭脂,你喜欢哪个,挑去吧。”

秀儿眼睛一亮,瞬间破涕为笑,将盆子往宫嬷嬷手里一塞,蹦跳着去挑胭脂了。

公孙琉叶摇了摇头,净了手,坐下吃饭。

杨珊皱着眉头,挠了挠后脑勺说:“嫂子,你也太宠你的丫鬟了,都赶上半个主子了,小心日后她心大了,连你都不放在眼里。”

公孙琉叶给珊儿舀碗汤说:“不会的,自小我们一起长大,她什么性子,我还是知道的。

来将军府我又没带什么人,难免惯着些。”

杨珊接过碗,刚喝一口,将碗搁桌子上,拿筷子去夹菜,筷子太长,扫到碗,一碗飘着油花儿的汤,全倒在裙子上,大叫一声,跳起来说:“这可是我最喜欢的一条裙子,快去厨房娶些草木灰!”公孙琉叶想都没想,忙打发一个小丫鬟去,转身瞧见小几上的纸,命宫嬷嬷去拿火折子,等宫嬷嬷取来火折子,接过,吹亮,拿过宣纸,点燃,燃烧成灰。

杨珊捧起灰,就往裙子上搓,同时到裙子上一杯热茶,最后松口气说:“我娘就是这样命小丫鬟洗衣服的,但愿有用。”

公孙琉叶眼睛一亮,想起什么,激动的抓住杨珊的胳膊说:“你说,这儿不盛产皂荚?”杨珊不解的点点头说:“过了天水河,才会有皂荚,一般人家都用不起,船栽来的,很贵的,好在咱们家封地有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