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的阴招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且将每一环都算准了,后边这支伏兵显然也是早早就绕后边去了,只是为免被侦查到,躲到后边远远的,待这边开打,他们才杀了过来……眘
实在太可恶了!然则此时多铎哪里还去想其他,前方主力一半被拖住,一半一时半会渡不过来,而身边这百余亲兵抵挡江岸的数百敌军已是吃力,身后又杀来数百骑兵哪里挡得住,此时不跑,更待何时啊。
于是想都不想,翻身上马带着几个亲兵赶紧逃了。
逃去哪里?东边有人,南边有水,后边有人,那就只有往西奔去!
数骑慌不择路抹=摸黑急逃,周边全是啥喊声,多铎此时知道此番大势去也,心中又怒又惊又慌,一边逃一边怒骂不止,他实在想不通李倧怎么敢干出这事的,他就不怕灭国么。
此时他再傻也知道是李倧联合了一些所谓的抗清组织甚至那些前明军海盗做了这个局!否则朝鲜也没这么多兵力,更重要是没这么强的战斗力!
而且他身后已经有高人,就凭这连环套,就知道是个阴间老六!和明廷那个大太监有的一比。
若此番逃出生天,必率大军将汉城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把李倧及大臣全部杀死,全部杀死!多铎心里头发着狠,带着几个手下沿着江畔往西逃,不多会杀声越来越远,身后也未见有人追来,心中庆幸天黑了,否则还没这般容易逃出来。眘
可刚庆幸着,突然四下灯火通亮,周边涌出百余人将他数骑团团围住,但听一声厉喝:“鞑子的狗王爷,你是要留下命聊聊呢,还是要横尸当场!”
说的又是汉话!
多铎四下张望,眼睛一闭,他知道,完了!
“王爷,您快逃,奴才拼了命……”身边几个亲兵大呼,话音刚落就被射穿了喉咙,多铎闭眼咬牙深深吸了口气,看向正前头:“你是何人要与本王聊什么?”他说的也是汉话。
“聊聊你那些部下的生死”对面那人的脸隐在灯光后,多铎根本看不清他面目,可即便他看清了也不认识,因为他从没见过田见秀。
见多铎不说话,田见秀又道:“弃械投降还有生路,若还挣扎本将保证无一生还,包括你!”
语气不重,但冰冷的很。眘
多铎深呼一口气:“是不是李倧干的?”
“那你要当面问李倧去了”田见秀嘿了一声:“本将只管这战场的事,眼下就问你一句降或不降!”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多铎从对方的话中听到了好几个意思,首先朝鲜朝廷确实参与了,其次对方既说让他去问李倧,那就是不会杀他,而他也知道不杀自己的理由,无非是为了之后和清廷谈判!
多铎当然不想降,降一个被自己曾经对自己俯首称臣的对手,那是极大的耻辱,但他又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他要报仇,他要忍,只要还能活着,便有踏平朝鲜的那天!
很快多铎被五花大绑的押回了战场,原本还在拼死负隅顽抗的清军见主帅被俘又出言劝降,尽管内心有十万个不愿意,但还是乖乖的缴械了!
两岸十余里的战场灯火通明,田见秀站在江畔四下扫视,耳听手下源源不断的的通报,眉头紧皱,心中震撼清军的强悍,这一局并非他单打独斗,朝鲜的正规军也参与了甚至包括李倧的亲兵,加上田见秀部达五千有余,而清军参战不过一千五满蒙旗兵及五百二鬼子,另外那五百二鬼子还远在数十里外汉城那边,不知此地战事,而这边的五百二鬼子几乎都在打酱油,真正干起来的就是那一千五满蒙旗兵!
大兵力的优势,各种阴招埋伏加突袭,才将其压住,若是白日,若是正面硬干……田见秀叹息,自己的兵马绝非这些清军的对手,朝鲜兵更别提了,只能当个炮灰!眘
战损很快就统计出来了,清军满蒙旗兵被俘九百余,死伤六百余,那五百二鬼子几乎无损,而田见秀这边战死八百有余,其中六百多是朝鲜兵,直属百余人。
四千对一千五,在突袭和埋伏之下伤损竟几乎扯平。
清军俘虏被集中一处看管,看管的人是二鬼子和朝鲜兵,田见秀说了,只要逃走一人便杀一个二鬼子,然后又令其打扫战场。
这些二鬼子本就是当初被俘虏去了沈阳的朝鲜兵,经过这许多年在清军中打杂当炮灰,早已被同化了,杀起明军和大明百姓从不手软,入境朝鲜后烧杀掠劫本国百姓也同样不手软,此时被俘却赶紧跳出来表忠心,俺们本就是朝鲜兵啊,自当为朝鲜效力,所以在看押俘虏和清理战场时特别的卖力,看到有重伤的清军直接就一刀了结了,省事。
天亮之后,在距离汉城五十里的那五百二鬼子顺顺当当的反水了。
当然对他们来说不叫反水,本就是朝鲜兵嘛。
随即清军俘虏和二鬼子被押往北汉山城分开关押,多铎则坐上了囚车被押送汉城。眘
人生第一次做囚车,多铎视为奇耻大辱,一路上喝骂不绝,发誓他日必将血洗汉城已报这奇耻大辱,但田见秀任凭他大喊大叫,不予理睬,因为听不懂。
途中,多铎也用汉话不时打听田见秀来历,也直接被无视。
朝鲜兵一举击溃来犯清军,俘其带兵亲王多铎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汉城内外,百姓无不欢呼,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深感担忧,觉得朝鲜王宫捅了马蜂窝。
可随即朝鲜王宫便发了讨清檄文昭告天下,言清廷欺压无度,毁盟誓遣兵入侵残杀百姓掠夺财物……朝鲜虽国小贫瘠,但绝不受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决定废弃先前与清廷的宗藩关系,若清廷入侵当拼死抵挡……
又传军令,调各处兵马集合边境严防以待,若发现有清军越界不死不休,违令怯战者立斩不赦,于此同时又遣人前往沈阳送断盟檄文,讨要被俘人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