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咱们先忍让陛下一些

刚一散朝,出了紫禁城之后,许多官员立刻围在了镇安候身旁。

“侯爷,皇上如此暴虐,我等接下来如何才好?”

“齐宜、裴文斌、颜正都是朝中重臣,就算贪财了一些,也不应该就这么杀了啊。”

“我等必须想一些办法才是,否则怕是指不定哪天也被暴君给杀了!”

心腹官员们七嘴八舌,闹哄哄的吵成一片。

“行了!”

镇安候脑子嗡嗡的疼,呵斥道:“一个个慌慌张张的成什么样子?”

“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晚上去我那再从长计议。”

训斥完一众属官后,镇安候上轿急匆匆离开。

就算是他,也不愿意当众过多讨论秦苏,只要想起新皇的狠辣,都有些心惊肉跳。

其他官员见此,互相叹息一声摆摆手,也各自离去。

夜晚。

镇安候府,数位重臣踏着月色到来,一个个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任谁过着天天头上有把刀,不知道什么时候斩下的日子里,都不好受。

这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着实折磨人。

镇安候安静的在首座闭目养神,等见人来的差不多后,才睁眼道: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得尽快想个对策。”

其他人纷纷点头。

静等下文。

他们不就是知道不是办法,才大晚上来着的嘛。

镇安候捋了捋胡须,边思索,边沉吟道:

“得想个办法,去把皇上给缠住才行……不能让皇上闲着了。”

“得给他找点事儿干,否则我们这么争下去,大明朝就亡了,到时候我们就算胜了皇上,也难免成为刀下之鬼。”

听闻这话,有个微胖的官员眼睛一转,道:

“要不我们行拖字诀,让皇上的政令不出紫禁城?”

“想必时间一长,暴君也就明白了我等的重要性……”

“不妥,不妥。”

此人话还未说完,就有人打断道:“眼下各地的情况各位也都知道,若是失去中枢的掌控,恐怕很快就要出大乱子。”

“到时候京外的两位王爷和军中一些老将,难免会起不好的想法。”

“万一被另立新君,以那些人对我们的态度……”

“要我说,我们非但不能在政令上动手脚,反而该多加勤勉,让民间喘息一下才好。”

“……”

众人一阵心酸,真没想过生活会这么凄惨。

他们这些外戚算是把持了朝政,可以说若他们这些人不同意,任何政令都不能下达到地方。

纵然是首辅,如今也仰仗他们这些外戚的鼻息。

有如此权势,若是换个朝代,轻而易举就能架空皇上,大权在握。

届时皇上安心享乐,他们治理

天下,这不是挺好吗?

怎么到了这位皇上这,完全不顾及瓶瓶罐罐,想杀人就杀人,想抄家就抄家,根本没有顾及天下的意思。

反倒是他们这些人憋屈,

一边被皇帝不断整治,一边还得拼命干活。

生怕民间有反贼竖起大旗,打进帝都,到时候皇上纵然没好下场,他们也得陪葬。

镇安候没有说话,想了一会后,突然神色轻松了许多,

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饮了一口,笑道:

“诸位莫急,也怪本候最近被皇上的狠辣嗜杀打乱了思绪,依本候看,我们最近不宜有太多动作,静等等才好。”

其他人一听,又开始疑惑了。

侯爷这是打的什么主意?

短短两日时间,先后没了两个侍郎,一个大理寺卿,再等下去莫不是给人家逐个击破的机会?

有心腹官员急忙道出疑虑。

镇安候压压手,示意他们莫急,捋着胡须道:

“现在的情况,若是仔细分析,我们真的吃亏了吗?”

“虽然齐宜、颜正、裴文斌相连被杀,可你们看空缺下来的两个侍郎、一个大理寺卿位置,为何到现在还空缺?”

此话一出,众人眼中都开始若有所思。

是啊,为什么还在空缺?

皇上在与侯爷交锋中明明占据了上风,却没有摘取这胜利

果实。

明显不合情理。

“侯爷,这是为何?”

微胖官员急忙问道。

镇安候笑道:“其实很简单,我们现在算是和皇上僵持住了,皇上心里明白,我们掌控朝廷衙门靠的不是几个部堂高官,而是上上下下全是我们的人。”

“就拿大理寺来说,没了颜正这个寺卿,可少卿、寺丞、寺正、平事、司直都是我们的人。”

“这种情况下,皇上提拔上去个寺卿又有没什么用?”

“别说管理不了大理寺,甚至我们稍微动动手脚,弄几个冤假错案,就得被顶罪杀头。”

“也是因此,皇上看似占尽了上风,可他来京城日短,没人却是没办法改变的。”

“想随便找个人就能主持中枢大理寺?痴人做梦!非是在大理寺任职最低五年以上的精干之人不可。”

“吏部、礼部和其他衙门都是如此。”

“呵呵,就听老夫的吧,这段时间收束一下手脚,别让皇上抓到把柄,等僵持一段时间,皇上的目光就不盯着我们看了。”

“偌大的大明朝,流寇、反贼、军务、灾民,值得让皇上操心的事还很多。”

这一番解释,可算是让众人茅塞顿开。

细想想还是侯爷高明,能从这一团乱麻中发现关键所在。

是啊,现在他们出头和皇

帝硬顶,实在没什么好处。

反倒不如忍让一下。

皇上没人,是短时间解决不了问题。

眼下的局面可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玉石俱焚。

一众官员放下心,纷纷喜笑颜开。

心结打开了,也没人愁眉苦脸了,没片刻话题就变到了名妓文章上。

半夜方才散去。

众人却不知,书房内负责端茶倒水伺候的侍女,不知何时悄无声息的出了侯府一趟。

……

与此同时,京都的另一个方向,

皇城根下,有一排不起眼的小房。

灰扑扑的墙砖上满是岁月的痕迹,甚至许多地方已经有绿色的苔藓。

此处莫说与恢弘的皇宫相比,就算比起许多的民宅,也显得有些寒酸。

只是,却从无人敢轻视这里。

白日里不管朝中大臣还是部中小吏,走过这排小房时都会下意识放轻脚步。

原因无他,此处就是鼎鼎大名的内阁。

整个大明的诸多法令,都需要从这里发出才能生效。

在这里办公的阁老,都是神仙般人物,算大明帝国最有权势的数人。

尤其是近来新皇登基,重用了内阁。

此时,首辅的歇息室内,徐阶与一老者对坐品茶。

却不知老者是什么身份,堂堂首辅竟然亲自煮茶。

若是旁人看到,定然会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