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代号为

像钟凯这样类型的子弟还有很多,个人能力并不出众。

为人处事也是五花八门,有利用父辈权势发家致富的,也有不依靠家人,自行打拼的。

当然,更多的是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入商场或者官场,在家里一定支持下,最终看你个人造化。

在钟凯有赌瘾的时候,严帆肯定要挽救钟凯,可钟凯的赌瘾之深,导致两父子之间,关系不可能和谐的起来。

后来张宝插手,这种原本就不是正常的家庭,终于有了那么一丝普通人家的味道,宝贵的亲情终于越来越多,钟凯也在正确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严帆知道,这就是张宝强力介入的结果。

从本质上来说,张宝就是一平民,可是,和他相处以后,不要说钟凯,就连史洪星这样的大少,也很轻易地就被张宝这种有事大无畏,遇人讲和气的气质所降服。

张宝和钟凯的相处,对钟凯来说,就是一段特别的人生时刻,外人是不能理解的,也就无法理解,他们这种友谊,在未来复杂严峻的社会中,如何加以维系。

在严帆看来,张宝可以当成是钟凯的偶像,也是一个看得见的榜样。

严帆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眼界很高的上层人物,他能判断张宝出的睿智和能耐。

似乎现在张宝还蜗居于大川,出省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可是,结合他以前的所作所为,谁又能预料未来他能走多远,走多高呢?

投资任何行业或者说行当,都不如投资自然人的回报多,而严帆恰恰就有这样的认识。

家族有多么兴盛,掌握着许多资源,带给后代的,有了起点高的优势。

但同样也带来了娇骄二气,上一辈的优点,很难在下一代身上继承,更不可能持续下去,更不可能有更好的运气。

让张宝作为钟凯的引导者,做为钟凯的依托和支撑,相信这才是避免富不过三代魔咒的最佳方式。

严帆认为,自己再怎么重视张宝,都不为过。

……

张宝在汉嘉待了三天,日子过得异常充实,响水洞重建工作得监督,一大堆人要看望,得做出交待,就连跟白彦秋的欢好,都是在途中停车时进行的,和安敏莉的欢好,当然就是在安敏莉的办公室。

还好,蒋大为已然成了废人,龙帮没人敢置疑安敏莉的代帮主地位。相反,马龙还亲自在办公室门外站岗,免得不知趣的家伙,前来影响代帮主办事。

没法子,晚上时间都排得很满,张宝只能见缝插针。

在汉嘉处理完事情的张宝,随后前往材料工程学院去见石岚教授。

石岚在办公室,正端着水杯,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操场,一身的职业套裙,完美地勾勒出婀娜多姿的身段。

看到张宝后,石岚本来严肃的脸庞,一下露出迷人的微笑,指着办公桌前的另一张椅子道:“这里的学习环境还不错吧?”

“教授的办公室,当然不会差。”

张宝边说话,边坐在石岚指定的椅子上。这椅子,怎么看都不像正规椅子,更像是梳妆凳。

“这几天我针对你的学习能力,仔细查阅了一些资料,再和陈书国等已经教导过你的教授们,取得联系,从他们那里取了些经,然后弄个学习方案,你先看一下,如果没问题,今天我就正式开始教你材料工程学了。”

石岚拿给张宝几张纸,上面记载着学习进程。

“我没意见,一切按你说的办。”

张宝打定主意,对石岚就是客随主便,她怎么教,自己就怎么学,不要节外生枝,毕竟这娘们委实古怪。

石岚毫不客气地坐在张宝身边,将基础书籍拿给张宝,她则在张宝边上忙她的事情,当然,她休息时会看看正在翻阅书籍的张宝。

有石岚在身边,对张宝的学习,既有利也有不利。

有利之处,就在于有问题随时可以发问,不必集中起来询问。

不利之处,就在于处于休息状态中的石岚,看向他时,目光中充斥着一些说不明白的东西。

好在石岚教导张宝时,没有冲入宿舍楼时的那样豪放,而是中规中矩,是个合格的老师。

如此这般学习了半个月,张宝又换成了郑抱真教授,接着又是周永山教授。

高水溶性薄膜课题组,由曹廷发院长当组长,但具体负责是石岚。

按照常规,课题被上级批准后,就冻结了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课题组人员按班就部去做,就可以了,至于成功与否,与课题负责人的绩效挂钩。

所以,项目负责人,也就是石岚教授,除非她觉得有必要修改,这才需要重新编定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课题组的人员,是不会去做这方面的修改,按照项目负责人的安排干活,才是应有的工作态度。

有些事情,你做得多,最终结果也是对的,但并不见得你这个人就是对的。

因为项目负责人,会认为你这是置疑她的学识和工作能力,进而对你这种擅作主张,产生极大不满。

当然,少数以科学为最高宗旨的学者,心中非常清楚,自己的学术水平再高,仍旧逃不出思维的局限性。

正所谓一人智短,众人智高。非常需要新的思路、新的理念予以补充和佐证,这样才能把课题做到完美,而不是课题验收评审过关,就万事大吉了。

不过,华夏学术界,近亲繁殖相当严重,学科带头人带出一批学生,研究和发展,全被局限于一个很小的圈子里。

学科带头人,拿不出新的理论,当学生的,又不敢也没必要置疑老师的理论,也就很难搞出开创性的东西,到头来只能依靠海归当鲶鱼。

知识无法更新,当然就会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

现在石岚就遇到这个问题,材料工程学院院长曹廷发,现在就是材料工程方面的学科带头人,也是这方面的权威。

所以学院的教授们,都不敢对他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一方面是怕得罪领导,另外一方面,也是怕最后搞错了,反被人笑话。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曹廷发从国外带回来的崭新理论和思考方式,在材料工程学院乃至国内同行中,具有更新作用和前瞻性,大伙提不出反对意见,问题倒不是很大,毕竟消化吸收曹廷发带回国的理论,大伙需要时间。

几年过去后,问题显现出来,原先先进的理论,此时又变得落后,形成新的突破障碍和瓶颈。

石岚觉得若继续这样不管不问,恐怕材料工程学院的研究,就会受限于曹廷发的观点和理论,得不到新的创新。

这当然不是石岚或其他教授所愿意看到的,但如今国内学术界就是这样运转的,不是单个个体所能改变的,总不能逼着曹廷发主动废弃他的观点和理论吧?

张宝在春节前结束材料工程理论学习,参加高水溶性薄膜课题组,想到未来要在川柴股份应用此技术,于是格外上心。

这不,张宝再度来到石岚办公室,就此课题结合他的想法,重新搞了一个详细的方案。

收到这个材料的石岚,姑且不论张宝提出的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光张宝能够就某些观点,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就证明他的知识水平,已不逊于博士生,毕竟能够看得懂旧方案的人,本身专业水平就不会差。

其次,是张宝对待工作,态度极其认真。

这些足以让石岚很是欣赏,因为这才是搞科研应有的性格!

石岚迫不及待地看张宝这个新方案,究竟有无推陈出新之处。

不过,石岚对张宝递交上来的新方案,本身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张宝才刚刚结束材料工程学科方面的理论学习,面对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前瞻性课题,不管是知识储备,还是思考方式,总还是有些薄弱的。

不过,不管张宝写得怎样,石岚对张宝的专业水平,还有科研态度已经相当满意了。

只是当石岚阅读全部方案后,她发现,张宝写的方案,思路倒算严谨,大胆创新方面,步子却是迈得过大。

盖因张宝涉及专业的知识面上,没有问题,可是在最关键的高水溶性薄膜涂层材料上,却是语焉不详,只说了一个代号“a”物质。

用了这个a物质,能让薄膜长时间抵挡高腐蚀性溶液的渗透,当其寿命到期后,却能自动与溶液中和,不影响溶液的化学性能。

这与课题组要求的薄膜迅速融合于水,完全就是相反的,更不要说,要达到这样的性能,本身就是矛盾的。

那啥的,需要它挡水时,它有如堤坝一样牢靠,需要它渗水时,又如泄洪渠一样,唯恐水流得不够快。

再换用通俗的说法,一件衣服,在北极能够保温,来到赤道,还是这件衣服,却要求它能迅速透气凉快。

由不得石岚一脸懵逼!

石岚当然知道,张宝已经不是聪明过人,而是几近于妖孳,所谓的修炼,让他精力之充沛,头脑之清醒,记忆力、分析力、判断力都到达常人难以企及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