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陈何雨夜攻无盐

按习俗,五月初五是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便想把他送给远房宗族抚养,以免对本族有害。

可其祖父王猛见了王镇恶后,很是惊奇,说:“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过去孟尝君田文在恶月出生而做了齐国的丞相,这孩子也将要使我们家族兴旺的。”

所以给他起名叫“镇恶”。

陈何向他感激地点了点头,王镇恶低语道:“末将赞同主簿大人之见,鲜卑白虏今晚必会夜袭先锋营。”

这句话无疑给孤家寡人的陈何打了一剂强心针,他不禁精神为之一振,心道原来诸将里面还有人支持他。

于是,陈何用手抹了一把满脸的雨水,正了正头上的兜鏊,抖擞精神,继续向远处的先锋营看去。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乌漆墨黑的混沌世界中一支刺耳的鸣镝声划破了天际。

紧接着,先锋营北面大门处喊杀连天,大队骑兵冒雨冲破了木栅,蜂拥而入,杀了进来。

此刻陈何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进了肚子里,他拍了拍身旁王镇恶的肩膀。

陈何雨夜攻无盐

然后拔出腰中佩剑,指向前方,纵马下了矮坡,在月牙阵前,来回纵横,不断重复着高声喊道:“兖州军将士们!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此时!折馘献首,皆有厚赏!”

一万四千名兖州骑兵士气大振,挺起手中的长枪马槊,向先锋营杀去……

翌日晨,东征军大营,彻夜未眠的两名老将江卣、毛安之坐在灯下,一起看着从无盐发来的战报:歼来犯之敌两万余人,斩首伪燕大将慕舆护,攻占无盐,后续大军见信前来会合。

“虎父无犬子啊。”江卣放下信笺,感叹道。

毛安之扫了江卣一眼,揶揄道:“你不是还力劝主簿大人不必前往,命沈林子、刘迈坚守营盘便可,你看看,如果他不去,他们那五千人现在已经是刀下之鬼了。”

江卣不满地瞪了毛安之一眼,手抚白髯,徐徐地道:“何儿是嫡长公子,不可亲自涉险,要不然平北将军命我们两个老东西来干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望在谯郡郡衙收到东征军无盐捷报时已是十天以后。

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心腹大将辛恭靖差人送来的密信,陈何当然不知道父亲是有多么关注他的首次出征。

陈望深知东征大军所面临的困境,也更知慕容德的老辣。

但是成长就必须付出代价,被打痛了才能接受教训。

这个儿子虽然没挨打,还顶住压力,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令陈望倍感欣慰。

《孙子.九变篇》里面曾讲道: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孙子又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孙子还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这孙子说的第一,将领能够通晓各种不同的天时地利条件下变换战术的好处,算是懂得用兵了。

第二,聪明人考虑问题一定会兼顾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作战目的才可以达到,在有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害的一面,祸患才能解除。

第三,用兵之法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攻打,而要寄希望于我方的不懈备战,还要寄希望于我方实力强大敌人不敢进攻。

何儿在大雨恶劣天气能果断放弃大家都想要休息睡觉想法,反其道而行之,力排众议,率军去防御燕军偷袭就是遵循了这三条兵法。

难能可贵,也算是个可塑之才啊。

但此刻的陈望关注点在南方的建康,他严密地监视着桓玄的一举一动,就像一只猎豹埋伏在草丛中紧盯着一只羚羊。

据建康的眼线传报卞范之回去后,马上去了楚王府,桓玄果然依照自己所言,做了许多事。

临平湖的开通,皇甫希之的出山,北伐的驳回……

想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这不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吗?

桓玄并不蠢,但一个人在利欲熏心之下,在高位之上,在阿谀奉承之中,很快会迷失了自我。

如此看来,桓玄篡位代晋的日子不会太久远了。

何儿打下东平郡就可以了,再向前可能就会触碰慕容德的底线了。

东平郡再向东就是泰山脚下的泰山郡,翻过郡后面的泰山就是燕国国都广固(今山东青州市西北)了。

那样,慕容德就会狗急跳墙,决一死战。

想到这里,陈望伏在案几上,奋笔疾书,给陈何写了回信。

“何儿:

见信后留五千人马留守无盐,备足粮草和守城器械,然后回师南下到淮水南岸的寿阳、淮南两郡驻扎待命。切记,撤军时偃旗息鼓,徐徐而退,不得声张,做好警戒!”

然后又给在洛阳的陈安写信:

“叔父:

近来桓玄紧锣密鼓,大有代晋篡立之势,一旦桓玄昭告天下,我即刻率军南下征讨反贼,黄河南岸东郡、陈留等郡防线由叔父派柏华、秦福、马祥等人率军接手拱卫淮北,再请叔父派遣朱绰、朱龄石、朱超石父子三人率军两万,秘密前往鲁阳关驻扎,与顾恺之部会合,等待我的将令。”

写完,交给花弧,命即刻派人发出。

然后站起身来,踱步走到沙盘前,目光锁定在了建康。

自己从历阳进军攻打石头城,在东南临海、永嘉两郡剿灭天师道余孽的刘毅、刘裕、孟昶、檀凭之、何无忌这些北府军中低层将领,可以从南面陆路夹击驻守建康周边的荆州军。

他把目光又盯向了桓玄的老巢江陵,不打则已,要打就坚决不给他喘息之机。

想到这里,陈望脸上露出了一丝胸有成竹的笑容,从司马昌明兄弟到司马元显再到桓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你们祖先司马仲达能蛰伏十年,我还能蛰伏十六年呢,毕竟我比他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