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警报!西南23.7里处有敌潜艇接近。”由于民国和日本海军之间的实力差距,日军派出舰队对渤海湾进行封堵,不过这样僵持并不是办法,民国耗得起,日本耗不起,必须尽快与民国海军进行决战,消灭青龙舰队主力战舰之后,联合舰队才能抽出更多的兵力对大型运输船队进行护航,加大对民国沿海的袭击力度。
每天都会有日本的潜艇游离在旅顺军港的外海,偶尔也有胆子大靠得很近,想要一探旅顺军港虚实的。也有一些潜艇跑到敌国海域布雷的,这些水雷是无心插柳,有时候却可以收到意外的奇效。
不过此时民国最新开发出来的反潜雷达发现了敌人的潜艇,此时的伊-29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开始继续靠近。
很快受到通知的两架飞机飞临潜艇出没的海域,六枚深水炸弹投掷下去,顺利地击沉了伊-29.
得到消息的李世甲立即命人打捞被击沉的日本潜艇。当残破的伊-29被拖到旅顺军港的海摊上之后,拖出日军的尸体进行火化,终于翻出了李世甲想要的密码本。李世甲如获至宝,青龙舰队司令官沈鸿烈闻讯之后,同样大喜。亲自赶了过来。
德国击败法国之后,在西欧再无敌手,英国因为英吉利海峡,一时间德国陆军还打不过去,不过此时英国已经处于极为危险的边缘,德国已经坐拥整个西欧的人力物力,对英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英国的唯一出路便是将苏联拉进同盟国阵营。否则以英国一己之力,也难以抵挡德国的锋锐。
对于苏联,英国是不遗余力的拉拢。[看小说就到~]当然,作为最关键因素的民国,如果不与苏联停战。英国的计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与此同时,希特勒也授意弥道勒频繁接触叶重,旨在拉拢民国,至少不能让民国倒入同盟国阵营。
“大总统,为何不与德国结盟,刮分苏联,这样一来,民国不仅可以将疆域向西推到鄂木斯克的更西侧,而且也可以彻底解决苏联这个心腹大患。”何锐有些不解地看着叶重道。
叶重双手抱胸,目光从眼前大幅的世界地图上收了回来。
“从领土上来说。民国现在直接控制的土地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国。民国的选择有很多,远东是一定要全部掌握的,另外还有中亚,中东一部,东南亚。这里的对手弱小,也更容易拿下来。希特勒刮分苏联的建议看似为民国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其实民国是吃了大亏。”
“大总统这话怎么说?”新近调到总参谋部担任高参的于学忠问道。
“苏联体制虽然有诸多问题,但举国之力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确实让人不可小视。一旦苏联被德国和民国夹击,失败投降是肯定的。但投降的对向不会是我们,是苏联的精华部分都在欧洲部分。民国鞭长莫及,我们分到的都是荒无人烟的原始针叶林,而德国却拿到了苏联举国体制近二十年下来的工业成果。英国到时候也独木难撑,到时候德国统一欧洲的趋势无可逆转。”
“苏联人归根到底还是欧洲人,无论是肤色,还是思想,又或者从民族仇恨上讲,都更亲近于欧洲,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苏联人大多会首先选择德国,而不是民国。”
英,德,苏还有已经投降的法国都是世界列强,一旦被德国整合,工业规模将雄冠全球。(看小说就到·)这才是最可怕的。
陈峰道,“所以大总统要利用欧洲大战,消耗德,英,苏等国实力。”
“不错,一盘散沙的欧洲比起一个统一的欧洲要更符合民国的利益。当然,苏联吃了败仗,不割点肉出来给民国也是交不了差的。鄂毕河以东的区域民国是要定了。”
世界上的大陆性军事强国只要民国一个就够了,再多了就会打架,美国是海洋强国。民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苏联被削弱了几次。而德国一旦得到了苏联的工业区,整合了欧洲,以欧洲的实力,迟早会再与民国在中亚,中东爆发冲突。那么远的距离,即便是民国也未必能有必胜的把握。德国的军事体制直到现在仍然是世界最为完善的,比起民国还要胜出一筹。另外德国的攻击性太强。得到了整个欧洲和苏联大部的人口,制约德国的人口也将不再是问题。民国虽然在人口上仍然占据优势,但战争归根到底还是打的工业实力。欧洲工业引领了全球的近代史,根基深厚,不是民国可比的。
光是一个德国工业实力几乎可以和民国比肩,再加上一个苏联,另外还有欧洲的其他小国,合力之后,工业规模至少要超过民国一倍多。
利用德削弱苏联的战争潜力,然后再一巴掌把德国拍下去,使得欧洲重新四分五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欧洲无法形成合力,便无法对民国产生太大的威胁。而大战之后的苏联,在民国的强势下,也不得不看民国的脸色。民国将会成为亚欧大陆上的唯一霸主。而不是德国第一,民国老二。
若是与德国一起夹击苏联,看似暂时得到了更多的领土,实际上却给未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即使像后世一样出现欧洲共同体,那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几十年足以让民国的人口增长到十五六亿,整合所有的占领区。有几十年的沉淀,民国的霸权才算是彻底稳固下来。
法国好歹也有几百万的陆军,又与英国共同进退,可斯大林没有想到法国会败得这么快。历史上斯大林不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那是因为斯大林有着绝对的自信,当时苏联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陆军,装备的火炮,飞机,坦克都是最多的,而且还制造出了t34这样的坦克新锐,更有着世界最为辽阔的土地,所有的资源都能自给自足。寒冷的冬季更是苏联的一大利器。
而此时苏联在民国战场上连遭挫败,不止别人看低苏联的实力,就连苏军自己此时多少也有点不自信,信心是打出来的。
历史上斯大林的自信是因为苏联有自信的底气,而此时苏联已经走向了岔道,实力并排不上顶尖,一旦不是那么自信后,对于各种信息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因此对于东线民国方面,还有西线的德国方面戒备都加强了不少。
不过虽然连遭惨败,苏军自大清洗之后新近提拔起来的各级军官却得到了战火的锤炼,不再是青涩的菜鸟。更重要的是由于战争的促进作用,苏联生产t34坦克的进度比历史上要提前。也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的i-15,i-16的不足。对于全新的下单翼驱逐机的开发进度比起历史上要提前了一年半。此时苏联的拉沃奇金航空设计局便开始实验新式的飞机,速度不可谓不快。如果能赶在德国入侵前开发出能与bf109一决高下的战机,初期的苏德战争也必然不会像历史上那样难看。
经过短期的筹备之后,民国很快在东线战场上聚集了超过130万大军。
另外两个集团军37万余人的兵力也开始从奉天向朝鲜发动猛攻。
远东占领区是日本最重要的钢铁,煤炭的来源基地。不容有失,更何况远东大陆离库页岛之间的最短的地方只有十几公里,民国的轰炸机群可以在龙鹰的护航下轻易地覆盖全岛。民国想要强行夺岛,日军根本无法阻止。从库页岛起飞的轰炸机可以轰炸整个北海道。
从库页岛,以及朝鲜半岛,民国的战略轰炸机可以威胁整个日本,当然,龙鹰的航程有限,只辐射北海岛,九州两个大岛,以及本州西南一带。但这样仍然能让日本感到棘手了。没有人愿意将自己随时置于敌人的轰炸机之下。日本此时可没有雷达防御那些无孔不入的机群。
除此之外平云南,广西一带最初经过了丛林战训练的第一批三十万军队开始南下,第二批军队正在进行最后的训练。
按理说此时还未与苏联停战的情况下,与日本打全面战争是极其大胆的,不过只要存在即是合理。
远东,朝鲜,两个战场都是家门口作战,特别是远东,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军队展开。朝鲜半岛地势不怎么好,因为就在家门口的关系,后勤上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只有东南亚的补给相对困难一些。
但是比起在中亚,以及伊尔库茨克动则奔袭上千公里,这三个局部战场加起来的消耗远比不起中亚和伊尔库茨克。
与苏联打的时候,叶重一直避免打全面战争。因为苏联有着更加恐怖的战争潜力,战略纵深,哪怕是向西退一两千公里,苏联的工业基础依然不会受到大的损害。可是这两千公里却会成为国防军后勤上致命的负担。
日本不一样,日本没有苏联那样雄厚的底蕴,日本的军力看似强大,可这一切是要源源不断地消耗海量的物资为支撑的。
“警报,警报!西南23.7里处有敌潜艇接近。”由于民国和日本海军之间的实力差距,日军派出舰队对渤海湾进行封堵,不过这样僵持并不是办法,民国耗得起,日本耗不起,必须尽快与民国海军进行决战,消灭青龙舰队主力战舰之后,联合舰队才能抽出更多的兵力对大型运输船队进行护航,加大对民国沿海的袭击力度。
每天都会有日本的潜艇游离在旅顺军港的外海,偶尔也有胆子大靠得很近,想要一探旅顺军港虚实的。也有一些潜艇跑到敌国海域布雷的,这些水雷是无心插柳,有时候却可以收到意外的奇效。
不过此时民国最新开发出来的反潜雷达发现了敌人的潜艇,此时的伊-29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开始继续靠近。
很快受到通知的两架飞机飞临潜艇出没的海域,六枚深水炸弹投掷下去,顺利地击沉了伊-29.
得到消息的李世甲立即命人打捞被击沉的日本潜艇。当残破的伊-29被拖到旅顺军港的海摊上之后,拖出日军的尸体进行火化,终于翻出了李世甲想要的密码本。李世甲如获至宝,青龙舰队司令官沈鸿烈闻讯之后,同样大喜。亲自赶了过来。
德国击败法国之后,在西欧再无敌手,英国因为英吉利海峡,一时间德国陆军还打不过去,不过此时英国已经处于极为危险的边缘,德国已经坐拥整个西欧的人力物力,对英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英国的唯一出路便是将苏联拉进同盟国阵营。否则以英国一己之力,也难以抵挡德国的锋锐。
对于苏联,英国是不遗余力的拉拢。[看小说就到~]当然,作为最关键因素的民国,如果不与苏联停战。英国的计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与此同时,希特勒也授意弥道勒频繁接触叶重,旨在拉拢民国,至少不能让民国倒入同盟国阵营。
“大总统,为何不与德国结盟,刮分苏联,这样一来,民国不仅可以将疆域向西推到鄂木斯克的更西侧,而且也可以彻底解决苏联这个心腹大患。”何锐有些不解地看着叶重道。
叶重双手抱胸,目光从眼前大幅的世界地图上收了回来。
“从领土上来说。民国现在直接控制的土地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国。民国的选择有很多,远东是一定要全部掌握的,另外还有中亚,中东一部,东南亚。这里的对手弱小,也更容易拿下来。希特勒刮分苏联的建议看似为民国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其实民国是吃了大亏。”
“大总统这话怎么说?”新近调到总参谋部担任高参的于学忠问道。
“苏联体制虽然有诸多问题,但举国之力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确实让人不可小视。一旦苏联被德国和民国夹击,失败投降是肯定的。但投降的对向不会是我们,是苏联的精华部分都在欧洲部分。民国鞭长莫及,我们分到的都是荒无人烟的原始针叶林,而德国却拿到了苏联举国体制近二十年下来的工业成果。英国到时候也独木难撑,到时候德国统一欧洲的趋势无可逆转。”
“苏联人归根到底还是欧洲人,无论是肤色,还是思想,又或者从民族仇恨上讲,都更亲近于欧洲,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苏联人大多会首先选择德国,而不是民国。”
英,德,苏还有已经投降的法国都是世界列强,一旦被德国整合,工业规模将雄冠全球。(看小说就到·)这才是最可怕的。
陈峰道,“所以大总统要利用欧洲大战,消耗德,英,苏等国实力。”
“不错,一盘散沙的欧洲比起一个统一的欧洲要更符合民国的利益。当然,苏联吃了败仗,不割点肉出来给民国也是交不了差的。鄂毕河以东的区域民国是要定了。”
世界上的大陆性军事强国只要民国一个就够了,再多了就会打架,美国是海洋强国。民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苏联被削弱了几次。而德国一旦得到了苏联的工业区,整合了欧洲,以欧洲的实力,迟早会再与民国在中亚,中东爆发冲突。那么远的距离,即便是民国也未必能有必胜的把握。德国的军事体制直到现在仍然是世界最为完善的,比起民国还要胜出一筹。另外德国的攻击性太强。得到了整个欧洲和苏联大部的人口,制约德国的人口也将不再是问题。民国虽然在人口上仍然占据优势,但战争归根到底还是打的工业实力。欧洲工业引领了全球的近代史,根基深厚,不是民国可比的。
光是一个德国工业实力几乎可以和民国比肩,再加上一个苏联,另外还有欧洲的其他小国,合力之后,工业规模至少要超过民国一倍多。
利用德削弱苏联的战争潜力,然后再一巴掌把德国拍下去,使得欧洲重新四分五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欧洲无法形成合力,便无法对民国产生太大的威胁。而大战之后的苏联,在民国的强势下,也不得不看民国的脸色。民国将会成为亚欧大陆上的唯一霸主。而不是德国第一,民国老二。
若是与德国一起夹击苏联,看似暂时得到了更多的领土,实际上却给未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即使像后世一样出现欧洲共同体,那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几十年足以让民国的人口增长到十五六亿,整合所有的占领区。有几十年的沉淀,民国的霸权才算是彻底稳固下来。
法国好歹也有几百万的陆军,又与英国共同进退,可斯大林没有想到法国会败得这么快。历史上斯大林不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那是因为斯大林有着绝对的自信,当时苏联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陆军,装备的火炮,飞机,坦克都是最多的,而且还制造出了t34这样的坦克新锐,更有着世界最为辽阔的土地,所有的资源都能自给自足。寒冷的冬季更是苏联的一大利器。
而此时苏联在民国战场上连遭挫败,不止别人看低苏联的实力,就连苏军自己此时多少也有点不自信,信心是打出来的。
历史上斯大林的自信是因为苏联有自信的底气,而此时苏联已经走向了岔道,实力并排不上顶尖,一旦不是那么自信后,对于各种信息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因此对于东线民国方面,还有西线的德国方面戒备都加强了不少。
不过虽然连遭惨败,苏军自大清洗之后新近提拔起来的各级军官却得到了战火的锤炼,不再是青涩的菜鸟。更重要的是由于战争的促进作用,苏联生产t34坦克的进度比历史上要提前。也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的i-15,i-16的不足。对于全新的下单翼驱逐机的开发进度比起历史上要提前了一年半。此时苏联的拉沃奇金航空设计局便开始实验新式的飞机,速度不可谓不快。如果能赶在德国入侵前开发出能与bf109一决高下的战机,初期的苏德战争也必然不会像历史上那样难看。
经过短期的筹备之后,民国很快在东线战场上聚集了超过130万大军。
另外两个集团军37万余人的兵力也开始从奉天向朝鲜发动猛攻。
远东占领区是日本最重要的钢铁,煤炭的来源基地。不容有失,更何况远东大陆离库页岛之间的最短的地方只有十几公里,民国的轰炸机群可以在龙鹰的护航下轻易地覆盖全岛。民国想要强行夺岛,日军根本无法阻止。从库页岛起飞的轰炸机可以轰炸整个北海道。
从库页岛,以及朝鲜半岛,民国的战略轰炸机可以威胁整个日本,当然,龙鹰的航程有限,只辐射北海岛,九州两个大岛,以及本州西南一带。但这样仍然能让日本感到棘手了。没有人愿意将自己随时置于敌人的轰炸机之下。日本此时可没有雷达防御那些无孔不入的机群。
除此之外平云南,广西一带最初经过了丛林战训练的第一批三十万军队开始南下,第二批军队正在进行最后的训练。
按理说此时还未与苏联停战的情况下,与日本打全面战争是极其大胆的,不过只要存在即是合理。
远东,朝鲜,两个战场都是家门口作战,特别是远东,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军队展开。朝鲜半岛地势不怎么好,因为就在家门口的关系,后勤上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只有东南亚的补给相对困难一些。
但是比起在中亚,以及伊尔库茨克动则奔袭上千公里,这三个局部战场加起来的消耗远比不起中亚和伊尔库茨克。
与苏联打的时候,叶重一直避免打全面战争。因为苏联有着更加恐怖的战争潜力,战略纵深,哪怕是向西退一两千公里,苏联的工业基础依然不会受到大的损害。可是这两千公里却会成为国防军后勤上致命的负担。
日本不一样,日本没有苏联那样雄厚的底蕴,日本的军力看似强大,可这一切是要源源不断地消耗海量的物资为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