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厚待

见到无论是傅远山,还是吕端神色上都有些迟疑。也知道二人难处的黄琼,却是摇头道:“朕知道,那笔钱怎么花,你们心中都有了规划。或是说,在你们那里都有了去处。可朕还是要说一句,阵亡将士的抚恤,以及残疾官军的恩养,这事上不能省。这关系到诸军的士气。人家上战场为国拼杀,人残废了不能在为国效力了,朝廷便将其抛弃不在管。”

“这无论从哪方面,都是说不过去的。这不仅让征战的将士心寒,便是天下的百姓也会心寒。抚恤与恩养不到位,今后谁又愿意让自己家的子弟从军报国?朕还是那句话,省钱不能在这方面省。朕也知道,你们都是朝廷的当家人。这么大的一个朝廷,文武百官、几十万军马,还有河工、漕运、赈灾,每日里面开支,可谓不是不巨大。”

“而每年的进项就那么多,怎么分估计都有些不够。更何况,如今江南西路、湖广南路,非但钱粮收不上来,朝廷至少还要贴补几年才行。为了备灾,朝廷手中至少还要留一些备用钱粮。阵亡将士的烧埋钱,都已经发了下去。抚恤上,是不是可以节省一些?还有残疾将士的恩养,朝廷是有定制的。给粮和给衣,再多给那就是恶性循环了。”

“可对于那些阵亡与残疾的将士,这么做公平吗?那点烧埋钱是发了下去,可能管他们眷属一辈子吗?你们也都是做父母儿子的,知道养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粮?将来孩子娶妻,出嫁,都是要钱的。还有那些残疾将士,不是给粮给衣就完事了。他们还有后半辈子要活着。也要娶妻生子,要生儿育女,要养活年老的父母和家人。”

“朕的意思是,除了原本发下去的烧埋钱之外。阵亡将士父母眷属,无依无靠的,朝廷要恩养起来。一直到其子女成人。身有残疾,不能劳动或是征战的将士,朝廷也要管起来。每年给予一定的钱粮,衣物。将他们集中起来居住,由朝廷统一恩养。这笔钱其实看起来很多,但平均分到每个人头上,又有多少钱?这么一点钱,从哪里省一些便都出来了。”

“此外,恩养起来也未必都是给钱吗?那些身有残疾的将士,朝廷可以鼓励他们去经商,在税收上给与一定的便利。比如他们不能做重体力劳动,可让他们学学酿酒,组织他们眷属织布,他们出的酒和布朝廷出钱做价收购。可以给与一些食盐专卖的权利,朝廷每年给与他们一些低价盐,让他们自由买卖。包括阵亡将士的眷属,也可以照此办理吗。”

“还有的人,可能种地做工都不行。可放羊养鸡养猪,朕想终归还是可以吧。朕会下一道旨意,残疾将士与阵亡将士眷属养的羊,宫中将会派人统一优惠收购。如果实在连这个都做不了,朝廷在出钱恩养。可以让那些将士与眷属,自己选择哪一个吗?如果选择经商,或是其他的,朝廷可以借贷成本。在生意走上正规之前,朝廷会发放部分钱粮。”

“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等待他们可以自立了,朝廷在停发全部恩养钱粮。这样朝廷的负担,就未必有你们想想的大了。朕的想法是,对阵亡将士眷属以及残疾将士的恩养和扶持,由兵部统一管起来。免得某些龌龊官,来回的踢球。或是在其中,大势的伸手。此外,由工部抓紧时间,修建一个祭坛,以祭奠大齐开国以来,历次作战阵亡的将士。”

“此次平叛作战,以及北上御敌,所有阵亡将士的名单,都要刻成石碑立于祭坛之内。从大齐开国以来,历代御敌阵亡的将士,能找到名单的都要刻上去。还有,那些开国功臣,为朝廷立大功的官员,不分文武官员死后也都刻上去。待祭坛落成之后,朕会与皇后亲临祭奠。今后,朕的子子孙孙,每年都要去祭坛祭奠。这个事,从朕这里开始要成惯例。”

“今后,新君继位,除了祭天与历代先祖之外,这个阵亡将士祭祀坛,也要亲临祭祀。朕不是要重新扶持武官秉政,但忘记那些为大齐浴血沙场的将士,就意味着对过去的背叛。我们需要祭祀的,不单单是那些功臣,还有无数的普通将士。你们都是读书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不用朕说也都是知道的。我们都是不应该忘记他们的。”

黄琼的话音落下,在场的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尽管明知道此事有些不妥。像是食盐专卖,是国家的定制。还有酒水抽重税,这也是朝廷的定制。为那些战场上残疾将士,或是阵亡将士眷属免税,并给与一定的食盐数额,这无疑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的定制。这样,还不如直接给他们继续发钱粮。但却都不能不承认,这位主说的几位有道理。

若是此事真的做成了,那些残疾将士或是阵亡将士眷属,自己可以养活自己,将来朝廷倒是可以节省相当一笔钱粮。而那些残疾将士,以及阵亡将士眷属,自己可以养活自己。长期以往,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大好事。只是后面的这个祭坛,却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事情。祭祀国家功臣倒是正常,可祭祀普通战死将士,却是历朝历代从来没有的事情。

只是黄琼态度异常坚决,几个人虽说犹豫了一些,可也知道此事若是真成了,对大齐将士的士气可谓是一个振奋。傅远山与吕端还没有来得及说话,知道此事会给那些普通将士,带来多大好处的,统军多年的于明远,却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留下的傅远山与吕端,两个人也只能同意。此事定下来之后,接下来的政务在处置上便简单多了。

接下来的事情,大多是官员调动,以及对大理国那些王宗,还有桂林郡王府王宗安置的事情。尤其是前大理国王段素廉的安置。傅远山与吕端的意思,都是封一个空有爵位养起来便是。问题是,给这个家伙封一个什么爵位。是按照大齐宗室的惯例,还是按照臣爵的例子。按照大齐宗室吧,他又不是宗室之人。按照臣爵的例子吧,大齐封爵是要建功立业的。

这家伙,非但没有建功立业,反倒是给大齐惹了不少的篓子。对于段素廉,还有那些大理国王宗处置,让中书省上下都很是头疼。最终买还是推到了黄琼这里。听到几个人的意思,黄琼倒是没有立即回答他们。而是站起来,走到温德殿的大门处,一把拉开之前关着的房门。沉吟良久,还是一锤定音:“他好赖不计,也算是当过一国之君。”

“大理国,朕既然已经封了一个郡王了,就不能在封王爵了。他虽说不是亡国之君,可也是大理国走到如今地步的罪魁祸首。只是本朝宽厚,不忍诛杀,还是给一个爵位。如今大理国虽说是大齐的藩属,按照道理来说,该给一个臣爵。但他毕竟是朕的姻侄,还是给一个宗室爵位为好。这样,封他为奉恩将军的爵位,在京城赏赐一个府邸就是了。”

“至于被押解进京的其他王宗,段素廉诸兄弟一律封中尉。其余的三服以来的,一律册封为除了段素廉的将军一职之外,其余的爵位不能世袭罔替。每一代都要递降。便是段素廉的诸子,除了长子为世子之外,一律都封为朝请郎散官。其诸子在待遇上,便按照八品官员就是了。女儿按照朝廷宗女的待遇,由皇后,每年每人赏赐胭脂钱三十贯、缎五匹。”

”此外,阖府上下给粮和菜田百亩。诸王宗俸禄上,不能按照宗室来。那些王宗太多,都比照宗室来,朝廷也养不起。要比照递降。出了三服的,一律给予七品或是八品散官。其中能力可以的,通过吏部考核的。该外放的外放,该晋升的晋升。就按照举人选官的待遇办。还有,鼓励他们读书,国子监每年要给他们三十个名额。进士及第的要优先录用。”

说到这里,黄琼沉思了一下,对着傅远山道:“对于大理国云萝公主,给予县主的封号。待遇也按照宗室县主来。其余两代国王所出的公主,一律降为乡君。还有桂林郡王的人选,你们现在拿出来没有?若是还没有选出来,抓紧时间拿出人选来。至于其他的王宗,你们也要拿出一个章程来。虽说后世子孙犯了大罪,但看在其先祖的面上,朕也不忍心让其绝祀。”

黄琼的话音落下,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我。最终傅远山还是开口道:“陛下,段素廉只给一个将军的爵位,是不是有些低了?毕竟其也算是一国之君。便是五胡十六国时代,一般对归顺的小国,东晋也是加封侯爵的。臣不是想要为段素廉求情,臣还是以为,我朝应该在此事上显得更加宽厚一些为好。而且,封爵,还是以臣爵封爵为好。”

“如今大理国还在,并未并入大齐的版图,还是大齐的藩属国。臣以为就算不以前隋对西梁末帝,封莒国公那般对待,至少也要按照东晋对成汉末帝,封为归义侯为例对待。以显得我大齐天朝上国,宽怀大度。陛下废除其王位,改立其弟为王,并将其王宗尽数迁到大齐,是为了更好加强对大理国的控制。免得那些王宗留在大理国,再生出什么不轨之心。”

“陛下废立之事都做了,又何必在意一个爵位?那个东西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别说封为侯爵,就算是给一个国公,也还不是一样得老老实实的,在京城里面待着?生死,都在陛下一念之间罢了。更何况,他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一群人。”

“只要不给实权,爵位给的高一些,才好向大理国上下,展示我大齐的宽大为怀。也是为将来,有一个好的铺垫。最为关键的是,爵位给的高一些,也是给现任大理国王,吃一个定心丸。受了大齐的爵位,将来在想要返回大理国再无可能。也为下一步,陛下若是还想要更进一步的心思,此次封爵,可以做一个更好的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