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落了下乘

二十艘战舰倒无所谓,只要有钱就随时都能造出来。王府还不在乎,那二十条战船的损失。这些年海上讨生活,那年不损失几条船?最多的一年,曾经因为遇到台风,在南洋一次损失十余条商船。所以,对于二十条战船的损失,他并不在乎。商船与战船,基本没啥太大区别。

靠着海上贸易起家王府,最不差就是船。最大的损失是那些千锤百炼,在海上不知道摔打多少年,才培养的水手却是再多钱都换不来的。还有那一万三千精锐,是自己在流求部署两万军马之中大部分。而在流求那两万军马,是自己所有本钱中,用来做最后依仗的最后本钱。

但问题是,自己这些年,为了与朝廷争夺天下,在十万大山之中苦心训练那二十万大军,还有收买朝廷官员花费了太多银钱。在水师方面投入,与以往比相差过大。如今维持这八十艘战舰,如今已经是到极致。现在一战损失了三成,自己在水师方面战力,可就捉襟见肘了。

剩下的水师,都是自己保命最后资本,不能再有一丝一毫损伤了。想到这里,他站起身来,对着自己这个最为器重的三儿子道:“你起来吧,此事原本也要怪不得你。谁能想到,那个狗皇帝年纪轻轻,行事却是如此的老练。咱们能想到的法子,居然都拿出来了应对之策。”

“不过二十条船吗?咱们还是损失得起的。如今咱们海上的力量,的确有些薄弱。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大齐朝七成的造船工匠,都在咱们的手中。别说东瀛和南洋,就是流求漫山遍野,都是几百年的大树。咱们又在流求种植了大量桐树,弥补这些损失轻而易举。”

“咱们王府的船队,别说如今的战时,就算是平常日子里,遇到风浪损失个十几条船的年份,也不在少数。那些阵亡的船工与水手,该给的恩典与抚恤要给。就算是打了败仗,也绝对不能让那些跟着你,在海上、在流求讨生活的人失望。咱们家是靠着海外通商起家的。”

“海上的生活,才是咱们真正根系所在。这些人,才是咱们真正的根本和退路。从陆地无论去流求,还是南洋都离不开他们。如果这些人到了海上,私底下搞什么事情,咱们这些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一点,你一定要记住。只有船队在,朝廷就永远奈何不了咱们。”

“你在府中好好修养几日,然后立即返回琉求,将府中能带走的全部都带走。此外,本王手中还有七千精兵,还存有一大批大理国军械、盔甲,以及两千匹刚运到的大理马,十门五千斤大炮,刚刚铸好的一千五百斤大炮三十门,火器药三十万斤,这次你也全部一并都带走。

“此外,府中库存的二百万两白银,十五万两黄金,还有铸炮工匠也全部都带走。这个时候,流求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咱们如今局势不算太好,早就窥视流求的东瀛人和冲绳人,难保不会落井下石。琉求是咱们接下来存身之地,那些钱和军械是咱们在流求立足的根。”

“朝廷那里,其实本王并不太担心。就朝廷那点破烂不堪的水师,让他们缉拿海盗都做不到,更别提远渡重洋攻占流求。本王最担心的是东瀛人。别看他们平日里面,求着本王的很。可若是咱们真的落难了,第一个动手的恐怕就是惯于笑里藏刀的他们。东瀛人一定严防。”

听到他的吩咐,刘晋礼却是有些犹豫道:“父王,黄金细软和军械带走无所谓。可那些精兵,儿子若是带走,您身边可就真没有可用之兵了,接下来的局面您还怎么应对?还有,府中眷属,是不是也一并都带走?她们若是落到朝廷手中,给王府带来的羞辱,那可就太大了。”

对于刘晋礼的担心,汉王却是摇了摇头道:“如果那一万三千军马,没有在此次损失惨重,本王自然不需要将这七千军马调往流求。可流求就两万军马,此次十去其七,剩下的七千军马,根本就无力固守流求。流求本身汉人就不多,咱们募民垦荒多年,也一共只召到三十万。”

“而那些山地人,毕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山地人可以用,但绝对不能信任。三十万人之中,之前征集两万军马虽说还未到极限,但咱们还要留人耕种。这七千军马调到流求,虽说不能完全补充损失,可总比咱们伤筋动骨要强。至于本王的安全,你就不用操心了。”

“本王已经知会福建沿海诸府,让他们强行迁移所属民众出海。他们拿了本王那么多的钱帛,现在更借着本王起兵之势,做出割据一方的事情。他们也不想想,若是本王倒了,他们又岂能独善其身?拿了本王的钱,还想一点事情都不给本王办,这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如今江西战局落幕之后,朝廷现在已经腾出手来,找机会对付他们了。根据京中传来的消息,现任签判枢密院事杨继元,正在星夜兼程南下。此人一旦到江南,恐怕着手便是福建路方向。所以留给咱们的时日不多了。既然现在已经公开撕破脸,那就不要再有任何的忌讳。”

“保住咱们的根,那才是头等的大事。至于王府眷属,暂时一个都不能动。他们太过于显眼了,若是他们走了,这广南西路也就彻底乱了。如果你实在担心,走的时候,在雷州留下一条大船就是了。等到实在不可为的时候,本王会派人送他们离开,但是现在并不是时机。”

当然,这位自继承郡王之爵以来,便一向以城府之深,著称本朝的汉王,自然不会当着这个还没有被功利彻底迷失了双眼,心中还尚存一丝善念的儿子说实话。桂林郡王府那些现存王宗若是他真的有一天,走到彻底失败地步的时候,他压根就没有打算让这些人活下去。

他不会允许这些人,对流求那个他最后的立身之地,有任何威胁。别说没有与这个儿子说实话,便是神色上也无一丝的表露。只是尽管他没有说实话,可知子莫若父,但很多时候反过来其实也是一样。儿子对父亲,何尝又不了解?尤其是独自在外打拼这么多年的刘晋礼?

也正是熟悉自己父亲的性格,刘晋礼虽说已经明白了父亲的想法,可却是连求情都不敢。生怕惹恼了父亲,提前给府中的亲人招来横祸。尤其是自己那几个,实际上已经是等同于软禁的叔伯几家。一旦父亲察觉到自己心中不忍,为了永绝后患,会在第一时间解决掉他们。

犹豫了一下,还是多少想让自己那些叔伯,多活一段时间,给他们自己争取逃命时间的刘晋礼,最终还是咽下了继续劝父亲的话题。因为他知道,自己那些叔伯在府内心腹,早就被自己父亲肃清一空。在父亲起兵之后,又第一时间就直接被全部软禁,在自己居住院子里面。

但他们一个个的,毕竟在府中经营这么多年。虽说被软禁在府中,可多多少少都还是有一些求生渠道。自己不求情,他们倒是还有机会能逃出去。若是自己坚持求情要带走他们,会让父亲以为他们,已经严重的影响到自己。恐怕就是明儿的太阳,都未必能绕过他们见到。

不过虽说不打算再求情,可刘晋礼还是打算,将自己侄儿、侄女都偷偷的接走。父亲就算知道了,想必也不会迁怒自己孙子、孙女吧。而看着父亲身上,只有天子才能穿的龙袍以及翼善冠,刘晋礼却是沉吟一下之后,最终还是问出了口:“父王,您这是准备要正式登基吗?”

而面对神色上,明显不是太赞同的刘晋礼,汉王却是没有发怒,直接开口道:“礼儿,你们这些兄弟。你大哥走的早,你二哥又是一个书生。其余兄弟不是不成材,就是只会贪图享乐。你是你们所有兄弟之中,本王最为看重一个。这段日子里面,有不少人都一直在劝进。”

“他们的心思,本王还是清楚的。为本王着想,这恐怕他们自己都不会相信。他们劝进本王,不过是为了自己罢了。也正因为明白他们心思,所以本王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本王自从继承王位以来,还是第一有如此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是我最看重的儿子,今儿想听你的意见。”

面对父亲的质问,刘晋礼沉吟了一下,掂对了一些措词之后道:“父王,如果咱们已经席卷江南,您若是登基为帝,儿子自然是全力支持。只是如今的局面?您这个时候登基,的确是可以起到鼓励军民,确切说一心想做从龙之臣士气的作用。可在大义上,却是落了下乘。”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时候您登基为帝,会使得那些依附我们的夷人部落,在接下来时日,对我们配合或是支援有所顾忌。甚至有可能让他们为了从朝廷那里,获得重赏而转为配合官军对付我们。尤其是如今官军,已经进入梅关以北,接下来随时都有可能进入广南东西路。”

“父王,你是太祖皇帝钦封的世袭罔替,镇守广南西路的郡王。便是造反,只要您一天没有另立国号,那些夷人部族便一日不敢对我们稍有不恭。可您一旦另立国号,登基为帝,就代表与朝廷彻底的决裂。就目前的态势之下,那些本就是墙头草一般的夷人部族,真不好说。”

其实,刘晋礼并没有将所有的原因,都说了出来。因为后面的那句,若是登基为帝,就代表与朝廷彻底的决裂,到时候便是祖传的,便是造反也可以罪减一等的,太祖皇帝留下的丹书铁券,也就彻底没有了作用。您手眼通天,关系网密集,到时候实在不行可以扬帆出海。

自己在流求,苦心经营这么多年,不就是为父亲经营一块最后地盘?但王府的那些眷属呢?王府的王宗呢?如今开国已经百余年,历代郡王以及王子又无不广纳妻妾。百余年来的繁衍生息下来,如今整个王府已经是枝繁叶茂、树大根深。单单没出五服的叔伯兄弟就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