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

感受到黄琼语气中的心意,虽说异常的感动。但还冷静的贾权,却是在微微沉吟了一下后,摇了摇头道:“殿下的心意,真的让臣心里感动。外派做州县官员,虽说也算是权朝思暮想的事情。但殿下如今身边本就缺少可靠之人,范兄如今又外派做了知县,殿下的身边没有人。”

“权虽说不擅阳谋,对政务也不算熟悉。可留在殿下身边,至少也可以为殿下出出主意。另外,臣对京中的形势比较了解,可以作为殿下在京中的眼线。如今殿下已经不方便出宫,臣正可以留在外面,替殿下张罗事情。殿下,臣这个时候离京,对权固然是满足了心愿。”

“可对殿下来说,却是等于折断了一根手指。所以,臣以为臣如今还不到离京的时候。再说,臣如今孝期还未满。家父的坟墓在京城,臣留在京城也就等于为父亲就地守丧了。所以,殿下就不要考虑臣外放的事情了。等到殿下真正牢牢把握朝局的时候,臣在谋外放也不迟。”

贾权的回答,让黄琼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贾权说的没错,自己如今更需要的是他,留在京中,作为如今已经并不是太方便出宫的自己,放在宫外的眼睛。以及替自己处理一些不方便交给别人的事情。自己对下一步,究竟该怎么用贾权,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路和想法。

自己说的外放,只是想要变相的补偿一下,自己不在京中这段时日里,贾权所受的委屈罢了。黄琼知道,贾权是一个有野心,并不想在京城老老实实,做一个小京官的人。如今范剑放了外放,贾权心思不可能不出现异动的。自己想着将他外放,也是满足他一直以来的愿望。

但实则黄琼心中,还是希望贾权留在京中帮着自己的。面对老朽不堪的满朝官员,他已经决定从六部、翰林院选拔一批年轻官员,作为自己的秘书班子,替自己处理那些折子。其中贾权,就是他第一个人选。贾权为人虽说阴了一些,可在处理一些事情上,还真需要他的阴。

只是黄琼对贾权说完自己思路后,贾权却是一时没有回话。良久,贾权才自嘲的笑了笑道:“殿下的厚爱,臣无不感激涕零。但协助殿下处理朝政的,权并不是合适人选。协助殿下处理朝政,需要的是阳谋。权的性子有些阴狠,内心也不算光明,到时候很容易出现偏激。”

“说句不怕得罪殿下的话,其实殿下也是有些偏激之人。有些方面,也多少有些过于急于求成。权在这方面,与殿下有些类似。两个都性子有些偏激的人,凑到一起未必是什么好事,反倒容易坏事。殿下若是选择协助处理政务之人,不仅要心思缜密,性情需要平和一些。”

“更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劝住殿下的人。臣无论是心态和性格,还是为官经验都无法胜任。而且殿下如今身为国之储君,更应该放眼天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臣曾经是殿下的身边人,若是进入这个所谓的军机处,无私便也有私了,这对殿下的将来,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以权所见,殿下若是选拔这种人,最好从翰林院与六部中,进士及第的官员之中选拔。在人选之中,尽可能的要多方面选拔。既要选择一些年轻精干的人,也要选一批做过地方官的了。权记得,去年山西平叛,殿下曾经为傅远山,选择了一批新科进士跟着去山西历练。”

“殿下,可以考虑从那批进士之中选拔一批,在从翰林院和六部选出一批人来。人数也不用太多,十几个便足以。殿下,这些人在精不在多。至于臣,无论是三省六部都不合适。殿下若是想要将臣留在京中,有两个有司最适合臣。一个是通政司,另外一个则是大理寺。”

“臣非进士及第出身,最多也就算是举人选官。进入各级官员,几乎清一色都是进士出身的翰林院与六部,恐怕都要遭受到排挤。以臣的性子,恐怕也受不得那个气。到时候,殿下若是处置他们,因为臣一个人如此大动干戈。即不值得,同时对殿下的名声也有很大影响。

“可不处置,臣在他们排挤之下,就算勉强站住脚。估计也是坐冷板凳,无法为殿下效力。同样,进入地位更高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结果只能更差不会更好。最为关键的是开国已经百余年,虽说朝廷并没有规定什么定制,三省六部的官员必须要进士及第出身的官员担任。”

“但百余年下来,却是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定。朝廷如今从上到下,都已经理所当然认为三省六部的官员,必须要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殿下如今刚刚坐上储君之位,甚至可以说在朝堂之上,远还未到大局奠定。若是贸然打破这个惯例,恐怕会引起这天下官员群起反对。”

“所以,无论是翰林院,还是三省六部乃至御史台,这样的进士及第官员密集的有司。臣去都不合适,甚至只能对殿下起到反作用。至于剩下的九寺,大部分本身就是没有什么具体事务,甚至有些压根就是冷衙门。臣倒不是怕坐冷板凳,就是担心去了那些衙门帮不上殿下。”

“通政司位置重要,但若是帝王勤政的话,权柄却不重,并不引人注意。但有一个好处,那就可以随时与殿下相见。殿下有什么需要,只要打一个招呼便可。大理寺与刑部共同掌握刑名,但与刑部相比,属于权柄重而位不高的衙门。最为关键是,这两个衙门可以举人选官。”

“也是京城诸有司之中,少有的可以举人选官的衙门。毕竟这两个衙门,远非是三省六部那样权重衙门。殿下将臣安插在这两个衙门之中,即不引人注意,也不会引起文官的猜忌。就算有人有非议,可臣是殿下潜邸之臣,殿下适当照顾一下,放在清水衙门也不是不可以的。”

贾权这番一针见血的分析与判断,让黄琼微微点头后轻声的道:“大理寺管理刑名的,去不去没有什么太大意思,能帮上寡人的地方不多。就去通政司,先在经历厅做一个七品知事。你的孝期还有一年,等过了守孝期,寡人在直接简拔做知事。只是这样,多少有些委屈你了。”

对于黄琼让自己去通政司的决定,贾权并没有感到什么意外。而对于黄琼最后那句,多少有些委屈自己的话,这位爷不在京城这段日子里面,受了很大委屈。不仅俸禄被停发了,就连自己去那个衙门办差都不知道。若不是永王赏了一处房子,就连住处都没有了的贾权。

之前受到那么大的委屈,也都咬着牙硬挺过来,没有流过一滴眼泪的贾权,此时再也控制不住,两行清泪不由得流了下来。而看着贾权流泪,黄琼并没有去劝说和安慰。他知道,这个时候的贾权需要发泄出来。否则,以贾权那个有些倨傲的性子,非得憋出事情来不可。

当初,黄琼在离开京城西征的时候,之所以走之前,没有对贾权重新进行安置,就是打算要磨一磨他那个性子。别说走的不算匆忙,就算是匆忙了一些,调动一个人还是轻而易举的。但黄琼没有动他,除了让他留在王府,帮着并不擅长处理对外事务的司徒唤霜,掌控家务。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贾权的性子有些阴,为人即持才傲物,但也有些过于偏激。很多事情,更惯于剑走偏锋。这样的贾权,让黄琼在使用之上,总是因为有一定的顾虑,而无法放手。留他在京城磨一磨他的性子,看看能不能将他历练出来,以便自己将来可以放手使用。

当然,黄琼也是有些事情没有料到。他没有想到自己出京不久,老爷子便将自己家眷迁到了西苑,将英王府又还给了滕王。之后又没有对因为身子健全,而不能进入西苑的贾权,做任何的安置。既没有调动他的职位,也没有给他一个办差的地方,甚至就连住处都没有安排。

等于直接将作为英王府属官的贾权,给晾在了那里。这个情况的出现,是老爷子是真的忽视了,还是有意识的如此为之,等着自己回来在安置就不得而知了。而有些人趁机落井下石,借机停发了贾权本就不多俸禄。这是在变相的逼迫,贾权这个黄琼潜邸旧臣,主动离开京城。

这个情况,是黄琼当初没有预料到的。而无论是永王,还是贾权本人在给自己的信上,对这些事情从来都没有提起过。自己也是回京之后,才知道贾权处境如此艰难。原本对此事火冒三丈的黄琼,想要对吏部和户部一些官员追责。但犹豫良久,最终还是没有下决心处置。

那些官员不是一般狡猾,就在自己到京前三天。虽说没有给贾权官职,但却立即将拖欠贾权的俸禄,一口气的全部补发。这种情况之下,自己再处理某些人,就会引起极大的非议。而没有让黄琼下定决心处置某些人,是因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父皇。

有些事情做了,恐怕会引起老爷子的不满,所以黄琼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今儿见到贾权难过的样子,黄琼心中不舒服感再一次升了起来。贾权原来的性子,的确在官场上注定不会走得太远,需要好好的打磨一下才行。自己的确要打算磨练贾权,但并未打算这样磨练的。

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自己不在京城,有些人真的以为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趁着自己不在京城收拾贾权,明显就是做的整不了自己,就整治自己身边的旧人,以便可以狠狠打自己脸念头。这种阴损之极,外加有些不要脸的事情,黄琼不用猜都知道那个王八蛋做的。

只是看着泪流满面的贾权,黄琼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放弃了现在便收拾那个混蛋的念头。时日漫长,有些事情不在一朝一夕。只要自己早日掌控朝政,收拾他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