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我把柴刀都领回来了

“大叔,我一直莫想得明白噢,你是为么事要藏起噻?”

“姑娘,你们有你们的秘密,我有我的秘密,我们谁都不要多问!可好?”

“好噻。等我们在一起呆久了,也许你就相信我们了。”

“那,就这样好吧,我和那些孩子去西城。我对那里熟,可能更好办一些。”

晓烟一想,这样确实更好一些。麻子也莫去过西城,两眼一抹黑。要是瞎撞,恐怕还是有麻烦。

她小声说:“那就这样,我们这些个孩子,就要靠大叔关照喽。”

颜伯苓嘿嘿地笑起来,“我更需要你们保护我噢,晓得吧!”

8-28

凌晨三点钟,颜伯苓和晓烟先出了门,在前面探路。

片刻,金钱帮的孩子们三四个人一伙,也先后出了门。他们背着自己的行李卷,走在街边的阴影里,小心翼翼观察周围,盯着前面的人,悄悄走着。

他们先后到了西湖桥码头。大叔先在窗口里买了票,发到每个孩子手里。

那些孩子们不用交待,拿到票就四散走开,混在等候渡轮的乘客之中。

天快亮的时候,早班渡轮起航了。孩子们静静地站在船舷边,看着无声流过的江水。

下了渡轮,大叔不敢停留,带着孩子沿小路进了岳麓山,在一处密林丛中停下。

颜伯苓说:“我先去给你们找住的地方,再联系干活的事,也不知还有没有。”

这时,晓烟就掏出一百元钱,无声交到他手里,说:“大叔,你先拿着用。如果不够,咱们再商量,好噻?”

颜伯苓无声地笑了。他什么也没说,但隐约察觉到,这些孩子的麻烦,一定和钱有关系!不过,我也有麻烦,并且是要人命的麻烦!我和他们差不多吧!

8-29

快到中午的时候,大叔脸上露出藏不住的笑容,重新回到密林里。

他说:“小烟姑娘,我揽到两个活儿,一个是看林子的活,一个月四十元,这个看林人就是我。我还给孩子们揽到了活儿,就是我昨天对你说的,在山林里砍枯树枝。这个活儿,干一天八毛钱。你觉得可好?”

晓烟问:“有住的地方么?”

大叔笑着说:“有,就是我的看林人小屋。我去看过了,房子挺宽敞,木地板,睡觉没问题!还有一个小厨房,要想自己做点饭吃,也没问题!”

8-30

大叔说的看林小屋就在密林深处,位于一条小溪旁,房子前后有几条小路,看上去很久没人走了,已长出了野草。

看林小屋是木板房,草顶,房子悬空搭建,地板下面扔满了垃圾。

晓烟他们进去一看,都感觉很好。房子里还有一些常用的物品,什么马灯、桌凳、床,水缸、木桶,还有一些瓶瓶罐罐什么的,摆放在窗台上和桌子上。

小厨房里有砖砌的灶,但没有锅碗瓢盆什么的,要用,他们就得出去买。

孩子很快清理的房子内外,将桌椅推到墙边,就在木地板上铺开自己的小行李卷。

竹竿说:“烟姐,这个地方一定很少有人来,小路上全长草了!”

石头问:“大叔,我们做么活噻?”

大叔说:“就是砍柴!我把柴刀都领回来了。”他指着门后说。

孩子这才注意到,门后放着十几把柴刀,都是锈迹斑斑的,不知能不能砍柴。

石头又问:“大叔,我们砍了柴,能卖么?”

大叔眨着眼睛看着他,“哎呀,这个么,我听说是能卖。但怎么卖,我还真不知道。”

8-31

下午,金钱帮的孩子们在小溪边,把他们手里的柴刀磨了又磨,磨出亮来,多少有了刀口,就跟在大叔身后进了山。

按照大叔的指点,他们只能砍那些枯干的树枝,掉在地上的干树枝也行。

这些孩子都是猴子变的,眨眼功夫就攀到树上,抡起柴刀就砍了起来。

晓烟可没本事上树。还有一个上不了树的,就是安江。

他们就只能在下面收拾那些砍下来的树枝,聚成一堆一堆的。就是这样的活儿,也让他们出了一头汗,因为要跑上跑下,还要把枝杈劈开,以便捆绑。

两个小时后,金钱帮的孩子们每人扛了一大捆柴,沉甸甸的向山下走去。

晓烟也扛了一捆柴,问走在身边的颜伯苓,“大叔,咱们要送到哪里去?”

看得出来,大叔也没干过这个差事,一捆柴在他肩上换来换去的。

他认真说:“咱们来的山那边,不太远,就是岳麓山管理所,山上的事,他们都管。他们说,这些柴要送到柴场。我问柴场在哪里。他就让我往这边走,说到了地方就知道了。他们还说,这个柴是可以卖的,但怎么卖,他们可没说,我也忘了问。”

孩子们扛着沉甸甸的柴,走了很长的路,中间还歇了一下肩,果然看见了柴场。

所谓柴场,就是山脚下的一片坡地,地上积了厚厚的碎树枝,也不知是多少年存下来的。孩子们把柴卸在柴场上,都坐在地上喘粗气。

只不大功夫,就有山下的居民走上来,问:“柴禾怎么卖?”

大叔眨着眼睛想了想,也不敢多要钱,就说:“五毛钱一捆。”

那居民什么话也不说,就开始挑柴禾。他挑的都是一些粗树枝。他很快捆了一捆,递给大叔五毛钱,就扛起来走了。

大叔向晓烟笑着说:“看出来喽,咱们卖便宜了。”

晓烟说:“莫事噻,一捆五毛钱也蛮好噢。”

不久,附近的居民都听说柴场有柴禾卖了,也都来了。

五毛钱一捆,孩子们背下来的柴,很快就卖光了。

金钱帮孩子的砍柴卖柴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9-1

过了两天,就有一个中年妇女也来买柴。

她就是桂龙海的江北阿姨。跟她一起来看新鲜的,是桂龙海的女儿桂小静。

江北阿姨听说山边的柴场开始卖柴了,就放下手里的活儿,要去买柴。

桂小静听说是给家里买柴禾,扔下手里的作业也跟来了。

她今年十岁,刚上三年级。多说一句,她也是个人小鬼大的孩子!

此时的柴场,已有好几个附近居民来买柴。

颜伯苓看见人多,就不敢再靠前,怕被人认出来。他只坐在远处看着。

现在卖柴的人,就是个子高高的竹竿。孩子们中,只有他像个成年人。他今天的卖价是,六毛钱一捆!没想到,那些挑柴禾的人仍然不还价!

坐在远处的颜伯苓和晓烟,相视一笑,都把嘴巴歪了歪,还是卖便宜了!

他们哪里知道,从去年底开始,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沦陷区,物价都在飞涨!物价为什么会飞涨,谁也说不清这个道理!

来看热闹的桂小静,首先看见柴堆里有几个半大孩子,正用柴刀帮居民们劈开树杈,好方便他们捆扎。

她走过去,开口就问:“你是樵夫么?”

她如果问别的孩子,谁也不知道樵夫是个什么东西。但她问的,偏偏就是安江。

安江读过书,知道樵夫是文人雅士对卖柴人的雅称,就说:“噢,是喽。”

接着,桂小静又问了一句要人命的话:“为什么你的口音和他们不一样?”

安江被她这句问话吓了一跳,不敢再开口,低着头走开了。

9-2

晚上,桂龙海和傅雪岚都下班回家了。

江北阿姨已做好了饭,催着他们洗脸洗手,同时把饭菜都端上来。

江北阿姨抱着孩子,用奶瓶给他喂奶。桂龙海、傅雪岚和桂小静坐下来吃饭。

吃饭中间,桂小静就说起她跟着阿姨去柴场买柴的经过。

她说:“那个小樵夫,比我也大不了几岁,砍来不少柴呢!”

傅雪岚向她做怪脸,“小静,你不好想去做樵夫吧?”

不料,桂小静却朗声念道:“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傅雪岚看了桂龙海一眼,轻声说:“小静,那都是吃饱饭的闲文人作的歪诗。其实砍柴是最苦最累的活,但凡有一点办法,谁也不会去砍柴求生。”

桂小静并不和她争论,继续低头吃饭。她的性格就是这样,从不和人争论。但她真要开口时,一句话就能把人顶到墙边去!

她忽然开口说:“那个孩子……”

桂龙海插嘴说:“你刚才也说了,都比你大,怎么就那个孩子,那个孩子的!”

傅雪岚瞪他一眼,说:“他们都是孩子,又不知道名字,只能说那个孩子了!小静,那个孩子怎么了?”

桂小静说:“我听着吧,他的口音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傅雪岚问:“怎么不一样了?”

桂小静说:“那个孩子吧……”她说到这里,还是向傅雪岚笑了一下,“他是本地口音,我在咱们这附近听惯了的。那些个孩子可不是。他们说话怪怪的,是那个调的。”

傅雪岚满脸都是笑容,说:“你学我听听,也许我就听出来了呢。”

桂小静张口就说:“做么噻!做么噻!就是这么说的,你们听出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