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改革方向,处理武安王尸身

而待得,百官都热闹完了,武媚儿也是开口说道:“既然荆州平反的事,各位爱卿都已经知道了,那我就不说了。”

群臣齐声应是,有一位大臣更是直接说道:“陛下,荆州已平反,我朝歌国运如虹,暂无其他内乱了啊。”

武媚儿淡淡点头:“这是好事,也是各位爱卿的功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沾沾自喜,还需要继续保持警惕,以防有变。”

群臣纷纷点头,他们深知武媚儿的话不无道理。虽然荆州已经平反,但朝歌还有不少诸侯,他们可是实实在在掌握着兵权。

虽然他们比不上武安王,但是不得不去提防。

这时,又有大臣上前说道:“陛下,如今荆州平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革朝政上?”

诸位大臣点了点头,他们都是觉得,朝政改革是必须实行的。

毕竟现在虽然已是没有了内忧,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内乱,朝歌这个王朝,已经可谓是千疮百孔,正待复习啊。

武媚儿微微点头,看着眼前的这位大臣,心中满是认同。他深知,朝政的改革是必要的,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这个国家重新焕发生机。

武媚儿站起身来,走到大殿的中央,环顾着四周的朝臣们,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各位,朝政的改革,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我明白,我们的国家经过这些年的内乱,已经变得疲惫不堪。我们需要改变,需要让这个国家重新焕发生机。”

武媚儿顿了一顿,目光扫过大殿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寻找支持他的人。

“我已经有了计划,我们需要从各个层面进行改革。首先,我们要整顿军队,提高士兵的待遇,减少兵变的可能性。其次,我们要加强地方的管理,让地方官员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此外,我们还要重视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

武媚儿的话音刚落,大殿里就响起了掌声。大臣们纷纷表示支持武媚儿的决定,他们明白,这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的福祉。

武媚儿看着眼前的大臣们,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这再也不是那个以李思和唐蓝玉为首的朝堂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武媚儿与群臣畅谈国家大事,探讨各种政策。他们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而在这融洽的气氛中,朝歌的未来也变得更加明朗起来。

而在琐碎的事情都聊得差不多的时候,武媚儿见差不多了,便是把“武安王”的事给搬出来了。

武媚儿看向群臣问道:“眼下叛乱之首的武安王已经自尽,尸体也已经运到京城了,不知众爱卿觉得这尸体如何处置啊。”

听完武媚儿的话,群臣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思考的表情。他们相互交换着眼色,显然都在斟酌着最好的处理方式。

“陛下,”一个大臣开口道,“武安王虽已自尽,但他毕竟曾是叛乱之首,影响极其恶劣。依微臣看,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鞭尸示众,以示惩罚。”

武媚儿微微皱起了眉头,她知道这个大臣按理来说是对的,但这样做未免太过残酷。而且,她也不想让已经死去的武安王再受更多的羞辱。

“陛下,末将有一建议。”一个身披铠甲的将军站出来说道,“不如将武安王的尸体挂到城门上,暴晒几天,好让那些诸侯都知道,叛乱的下场。”

下方还在讨论不绝,但是武媚儿沉吟片刻,然后缓缓开口:“众爱卿,我明白你们的建议,将武安王鞭尸示众,确实可以给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以震慑。然而,我认为我们已经给了武安王足够的惩罚。他用自己的生命来赎罪,我们是否应该给予他一些尊重呢?”

“这...”百官看着那位于皇位上的武媚儿,显然有些不解她为何会这样做。

然而,江自流此时却是神助攻的对武媚儿拱了拱手:“陛下英明。”

“在这要落井下石的时候,女帝如此行径,想必给人们展示出一个更为宽容和仁慈的形象。并且还能平息武安王生前的将士和他所在三州的势力,如此来说,是利大于弊啊。”

江自流的话语,让百官们开始理解了武媚儿的做法。的确,这样的行为,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不仅可以展现出她的宽容和仁慈,更能够平息一些可能的纷争和动荡。

见状,武媚儿又是再度出声道:“那么,依朕看,我们可以将武安王的尸体厚葬,并立碑记述他的功与过。这样既显示了我们的宽容,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警示。”武媚儿的话落下,大臣们纷纷表示支持。

江自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点了点头,道:“陛下,您的决策无比明智。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能展现出您的仁慈和宽容,也能平息可能出现的纷争和动荡。同时,立碑记述武安王的功与过,不仅是对他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众大臣齐声应诺,对于武媚儿的决定表示了绝对的服从。他们深知,这位女皇在政治上的智慧和决断力,她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武媚儿接着道:“另外,朕听说武安王的部下有些已经年迈,身体状况不再适合在边境苦寒之地生活。朕决定将他们召回京城,让他们在温暖的家园中安享晚年。这也是对他们多年来忠诚服务的回报。”

大臣们对于这个决定都表示赞同,他们对于武媚儿的宽大和仁慈表示了由衷的钦佩。

武媚儿又道:“至于武安王的葬礼,朕决定让他和他的父母葬在一起。并且朕会亲自到场,以表达对他的缅怀和敬意。朕也希望众位爱卿能够一同前往,共同悼念。”

大臣们纷纷表示会如期参加,他们对于武媚儿的决定表示了绝对的忠诚和支持。对于武媚儿的决策表示拥护。他们心中明白,这位女皇帝的智慧和决策,是他们所不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