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十三将小剑向上一抛,只见绿光一闪,抛出的飞剑化为一人,手中所持便是先前抛上空中的飞剑模样,燕十三则跌坐于剑上,眼睛微闭,双手合十,一副入定的样子。剑人则可自由飞行,他本为小剑所化,自然有自动飞行之能。
绿水谢家剑令激发后,元力加持比提升到四百四十倍,虽然仍不及三金丹的六百倍,但已相差不大,自己的剑法远胜于九头鸟,综合实力不见得低于他。
其实九头鸟没想过要阴一把燕十三,所以开始时没有主动进攻也因为此,都是武当门徒,若自己这次阴了燕十三,以后如何相处?所以他要先展现自己的实力,若燕十三太蠢,打半天都发现不了攻击力差距的原因,那就不是自己阴他,只能怪他自己蠢,一见燕十三只接触了一招即判断出他已达三金丹境界,老鸟果然是老鸟,这一战不会很轻松啊。
剑人接管了攻击后,没敢再向前飞,燕十三已经御剑在空中,这时也不便落地,只好半空悬停,稍加考虑,便御两剑向九头鸟攻去,留一剑与剑人共同防守,九头鸟攻击力要高出不少,只有剑人防守似乎有些冒险。
燕十三加持比提升后,两剑齐齐攻到,一剑是最强飞剑,本身攻击力达到元力攻击50~55,加持比为四百四十倍,总攻击力高达二百二十万,另一剑本身攻击力3500,加持元力后,总攻击力达到一百五十四万。
九头鸟最强飞剑本身攻击力不过3500,加持六百倍元力后,总攻击力不过二百一十万,另外两剑总攻击力则为一百九十二万、一百八十万。
剑人本为燕十三心神控制,不过通过间接控制,稍稍影响了一些反应能力,两剑攻向九头鸟,一招泰山压顶,一招举手托天,先来了个上、下夹攻。
燕十三的泰山压顶可不同于首席喜欢使出的力劈华山那么简单,飞剑环绕、再加逼出的剑气,真如一座山般压下,攻击得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斜下方攻来得举手托天同样象一条剑柱捅了过来。
九头鸟与燕十三战过,对这招数的威力颇为忌惮,御两剑对付泰山压顶,一剑去挡举手托天,两剑自然叠成十字,“当、当”两响,这次没能将燕十三的飞剑击飞,只将之震退三米,下面一剑则没能完全挡住举手托天,只将其震偏,擦身而过,九头鸟吓了一跳,燕大队长名不虚传,虽只是双金丹高手,借助绿水谢家剑令之力,居然与自己的攻击力相差并不大,糟了,还是干不过人家。
二人都忘了,飞剑本身攻击力差了近一倍,燕十三七加八加,最强攻击力已经超过九头鸟,再加上他本身剑法就强得多,一招之后,心里有底了,两剑化为两条银龙,围住九头鸟狂殴,这又成了上次排名赛的翻版,九头鸟左支右绌,挡了七、八分钟,被燕十三一剑斩杀。燕十三胜。
不过与上一战不同之处,这战燕十三已经出了全力,三百大法宝也不得不祭出,否则根本破不掉九头鸟六百倍的加持比。
九头鸟复活回到主席台,垂头丧气,原本以为自己成了三颗金丹高手,武当除了方哥就数他厉害,结果还是打不过燕大队长,实在是窝囊,差距主要在什么地方他也知道,但剑法可不是那么好练地,就连方哥的剑法也只能算差强人意,没什么特别高明之处,看来以后这方面要加强啊。
这次联谊会每轮比赛转换之间要隔十分钟,而且只有前三名有奖,下轮比赛便是争夺第三名比赛,首席招手将九头鸟叫到身边,然后摸出两个法宝递给他,道:“鸟鸟,振作起来,下面还有争夺第三名的比赛,这两个法宝先借给你用,对上水云烟先将这两个法宝激发,可以克制她的伤心小箭,若得了第三名,为武当争光,你便是英雄,比燕十三还风光。”
首席将法宝栏中太阳青炎焕神佩与太微玄穹锁神环卸下来借给九头鸟,同时鼓励他振作,下一战是关键之战,九头鸟若免役伤心小箭功用,有极大的可能战胜水云烟,毕竟他是三金丹高手,伤心小箭可没有提升加持比的能力,加持比相差到一定程度,可以弥补剑法的不足。
九头鸟赶快将两个法宝收起,顺便表表决心:“方哥,你放心,前面水云烟的比赛我也看了,与他对阵之人往往在受到伤心小箭攻击后,就变得动作迟缓,我就知道伤心小箭有猫腻,没想到方哥一上场就镇住了水美眉,当时急着上场跟燕十三对阵,没时间问这事儿,原来方哥是靠这两个法宝克制伤心小箭的,这下好了,伤心小箭失效之后,看水美眉如何胜我这三丹之力?”
九头鸟的颓丧心情一扫而光,如果胜了水云烟,武当将包揽前三名,到时人家问起“是谁战胜了唯一一个非武当的选手啊?”那便是他九头鸟,这比战胜燕十三名气响亮得多,再说了,剑法暂时提升不上去,但自己三丹之后还可继续提升境界,如果早日踏入元婴境界,燕十三再用那三百大法宝,恐怕也不好使了吧?前途一片光明,道路比较曲折,自己还得努力啊。
十分钟休息时间结束,石道人站起趋前,道:“三派联谊会第三名争夺战开始,请水云烟、九头鸟入场。”说完,将手中云黄球一抛,悬于擂台顶上,云黄球开始涨大,到百米直径时,球上白光一闪,亮出一行字幕:第三名争夺战:水云烟对九头鸟。
二人御剑飞入擂台,九头鸟心中有了底儿,便有兴致观察这美眉,发现水云烟清冷精致,不苟言笑,显然自视极高。
云黄球发声“开始”后,九头鸟连忙激发了三个法宝,其中一个便是他刚得自白石谷的防御性法宝,这法宝支持百倍元力加持,几乎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得陇望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