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夹堤大捷

黄河岸边,一个锦绣少年骑在马上,手里牵着缰绳,看着河中前行的船只,高声笑道:“粘罕,你给老子记住。小爷我叫朱玉平,下次再敢侵我大宋,定然叫你有来无回!”

木船上的完颜宗望历经此次战败,从最一开始的惊怒交集,此刻竟然出奇的冷静。

右眼的箭矢依旧插进眼里,完颜宗望大叫一声用力拔了出来。身旁的金兵,都被惊得一阵哆嗦。

完颜宗望也算是个人物,他扔掉箭矢。随手撕下一块布袍,麻利的绑住了右眼。此时的完颜宗望已经收起了先前的轻蔑之心,他对着朱玉平一拱手:“久闻小国舅大名,咱们来日方长。”

朱玉平哈哈一笑,调转马头扬长而去。

完颜宗望征战无数,一生鲜有对手。能够遇到朱玉平这样的劲敌,其实也是非常渴望的。但凡领兵之人,只有打败一个强大的对手,才会有更大的成就感。

下一次再和朱玉平相遇,完颜宗望立誓,一定要报此次瞎眼之仇。除掉朱玉平这个劲敌,灭宋才会指日可待。

河岸的种家军,纷纷高举着武器:“胜!胜!胜!...”

长久的怨气,宋军一败再败。败到最后宋军很愤怒,他们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我们都知道宋军羸弱,将领无能士兵厌战。可并不代表所有的宋军都如此羸弱,其中也不乏一些忠义之士。也有一些想以死报国的将领。可这些人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兵,最后败的仍然是我们。

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金兵的战斗力如此强悍。除了骑兵的优势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

直到在兰县夹堤这个地方,种家军一鼓作气,彻底击败了完颜宗望的大军,歼敌逾万。可以说,从太祖皇帝赵匡胤建国以来。宋军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游猎民族的战争中,朱玉平的这次夹堤大捷,也绝对称得上是彪炳史册的。

倒戈将军郭药师,此时已经被种家军活捉。这位昔日投降宋军的将领,在投降了金人之后,一路引着金人南下。

完颜宗望能够顺利的抵达京城城下,郭药师有着极大的功劳。如今他被种家军俘虏,是什么下场他自己也是一清二楚。

郭药师自知无幸,况且他自己的部下也早已死伤殆尽。

对于郭药师这样的无耻小人,种师道是对此不屑一顾的。此时的郭药师已经被五花大绑,种师道路过他身边的时候,看都不看他一眼。

倒是朱玉平,似乎对他颇为感兴趣。

朱玉平翻身下马,走到浑身是血的郭药师面前:“郭药师?”

郭药师缓缓地抬起头:“小国舅竟如此年轻,当真是英雄出少年。罢了罢了,天意如此天意如此。”

朱玉平微微一笑:“我命由我不由天,命运是由自己做主的。走什么样的路,取决于你自己如何选择。”

郭药师长叹一声:“小国舅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没错。是我投降的金人,也是我带金人打到的开封城。事已至此,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反正横竖都是个死了,郭药师也就豁出去了。这倒是让朱玉平有些欣赏,他点了点头:“死到临头你倒也光明磊落,好吧,我就给你一个痛快的。你也不想,我们把你送回京城,由朝中的那些昏官发落吧。”

朝中昏官当道,郭药师也知道被押送京城面对的是什么。除了无尽的羞辱,皇城司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也是免不了的。到时候群情激奋,再给自己来一个凌迟处死也不是不可能。

大宋以文治国,不是以仁治国。只要是封建时代,酷刑就一直存在。就连一向以宽仁著称的宋仁宗赵祯,也曾下达过凌迟处死。

朱玉平的意思,是想给郭药师一个痛快的。免得他到了京城,生不如死。

郭药师感激的看了他一眼:“多谢小国舅大恩,不过小人也提醒小国舅一句。朝中的哪些人,你是斗不过他们的。”

朱玉平微微一笑:“你说的,是哪些人?”

郭药师摇摇头:“所有人,昏官当道。朝中上上下下,满朝文武。小国舅你是个不世出的奇才,可惜生不逢时。京城龙潭虎穴,即便你国舅之尊又如何,就连官家有时也得受制于他们。小国舅,好自为之。”

“嗯,我记住你的话了。不过我也想告诉你一句,朝中昏官当道是不假。可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小爷我一个也不会放过他们。”

郭药师奇怪的看着他:“小国舅,你到底是什么人。”

这倒是把朱玉平给问懵了,难道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暴露了。随即,他讶然失笑起来:“你很奇怪?”

郭药师点了点头:“朝廷糜烂至斯,说句不该说的话,可以说是气数已尽。小国舅绝顶聪明,不会看不出来吧。”

朱玉平沉默,他承认郭药师说的没错。照这样下去,大宋确实是气数已尽。

郭药师也跟着失笑起来:“不过朝廷能出现小国舅这样的人物,也算是命不该绝。也罢,若是有朝一日小国舅能够还天下百姓一个清平世界自是最好,小人看不到了。”

朱玉平没有再说什么,虽然他和郭药师的这番对话感触颇深。可像是郭药师这样的人,死不足惜。

后来,种师道给朝廷的奏表中写到,罪臣郭药师死于押解回京途中。死亡原因,暴毙。

夹堤大捷,种家军名震天下。朝廷当然不会去追究一个该死之人的死因,况且这个时代医疗技术落后,途中染病而亡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完颜宗望的大军在返回途中遭遇重创,好在最先过河的主力尚在。而另一路完颜宗翰的大军,在太原也受到了宋军顽强的抵抗。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随着金人撤兵北上而宣告结束。

整个开封城张灯结彩,百姓们奔走相告。朝中上下,也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

皇帝赵桓亲自接见了种师道,亲切的称其为老种。然而,接下来赵桓的一系列操作,着实就令人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