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朝廷争议

数月整军备战,调领来自各州的兵马,合计四五十万大军,征调粮食器械无数,光是后勤大军,便有十万。

大武上下,为抗匈奴,可谓同心戮力,捐钱捐物,抵御北方蛮族。谁都知道,匈奴攻破五关,北凉、并州、幽州、冀州,必会首先遭到匈奴人的洗劫。

第一步!先是将各郡城的财宝、粮食,劫掠一空。再者!杀光百姓,侮辱妇女,四州之地,将会成为人间炼狱。两百年前的那场大战,就是最好的证明。

抵御匈奴,不止是朝廷单方面的事,而是整个大武百姓的事。为了这一场数百年都难遇的大战,多少百姓捐出了自家的最后一点存粮,多少人为此受官厉压迫,家破人亡。

这场大战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大到百姓苦受,民间早已尸殍遍野,白骨遍地。甚至!有些地方,因迫不了官府的压力,揭竿而起的声音,越发大了。

外有匈奴、倭寇肆虐,内有起义军作乱。内忧外患,此等窘迫局面,大武若亡,必顶不过二世。

大武多少百姓?沉浸在漫无边际的恐慌中!甚至!百年难遇的大迁徙,也在并州、幽州、冀州等地,陆续上演,纷纷携家带口,往南边迁徙。

不光是百姓,就是朝廷内众大臣,也是吵的不可开交。

朝廷内,自从大将军战死后的消息,传回大武。众大臣为此,都在估划起来了自己的未来。

没人相信!失去大将军柳文龙的大武,到底还有没有胜算。

朝廷大臣,离心离德,不思朝廷安危、只顾自己,全然将大义,抛之脑后。甚至!更有丧心病狂者,提议宣武帝,尽快准备随时南迁金陵的举措。

毕竟!匈奴一旦攻破五关,可不会给你时间,准备南迁的事宜。

至于北边的秦王,在大将军柳文龙败北后,已经没有人会相信,区区一个初出茅庐、只有十八岁的小子,会将匈奴打败。

毕竟!这次的兵力,不是十万,而是三十万。大将军败北之后,北凉一州加一尊秦王,即将面对的,可是百万之师。

洛启帝都!朝廷!极武殿!

“陛下!臣等决议,还是尽早准备好随时南迁的事宜!”蔡中拜道。

随着北方战局的越发不利,像蔡中、叶伊这样的三公大臣,都纷纷发出南迁呐喊。今日、已经是数日来的第五次了。

三公其中之二,都纷纷发表南迁的声明,做为皇帝的东方朔,坐在那张龙椅上,都仿佛是如坐针毡,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朝中的武将,自然是不愿南迁班师的,仗还没打完,北方地区,仍旧有着几十万人马。

其中!就以骠骑将军史文龙、郭亦、郭登、郭江三将为首,全力拒绝南迁;连大司马王铭章,掌管兵部如此之久,总算为自己发出了声明,决议不南迁,就算死战,也不退洛启半步。

而大洪胪赵世延、中常侍固鸠,司徒王贵,等文职大员,皆愿死战到底。

听到蔡中的话,王铭章赫然大怒:“蔡中,做为三公之一,朝廷股肱之臣,不思报国也就罢了!居还提出陷陛下于不义的地步,枉你还读圣贤之书,却不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意!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心都不干净了。”

同为三公,有同列为天下四大家族,王铭章自然不用害怕蔡中。并且!王铭章支持的齐王,并非太子,怼你蔡中又如何?

洛启!乃是四大家族,居住百年之久,实力早已根深蒂固。况且!数百年祖业,都留在洛启,王铭章宁可死战,也不愿后退一步。

否则!祖业未好好守护,家国未好好守护,待他死后,该如何向王家的列祖列宗交代。

蔡中口舌,丝毫不弱,“粗鄙之徒,目光短浅!你可知,五关若破,匈奴大军直指,便是京城。若崤关失守,四面围城,我军将陷入死地。”

“王铭章,莫以为,老夫不知你心中心思,就你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守住大武、守住陛下、守住祖业,我蔡中安能不想!但你可知,陛下若有闪失,我大武该怎么办,失去的失地,又该如何?”

“蔡中老命一条,死了便死了,大不了!撞死在城头之下,不过一方肥土。但陛下不同,真龙之躯、九五至尊,陛下乃是大武国本,魂之所在,陛下若有闪失,你可担待得起。”

“咳咳咳!”

因为激动,蔡中的喉咙处,不由发出几道剧烈的咳嗽。

年纪大了,身体自然就不如从前。

只是没想到!这几日吵着闹着要迁都的蔡中,并非因为恐惧匈奴,而是担心宣武帝以及大武的未来。

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居还有如此一批大臣,在默默支撑着。今日的吵骂,是宣武帝十几年来,听了最受益的话。

莫名中,倒还是有些小感动。

那些个小官小吏,没有家国之情,倒也无妨!只要这些朝廷重臣,还心思大武,便就足够了。

“好了!两位爱卿的意思,朕已经明白了。”宣武帝很高兴,至少来说,臣心可用。

王铭章与蔡中,相继退了一步,也不在争执。

“王爱卿要死战,蔡爱卿要南迁,都是为了大武国的未来着想。武能死战,文能死谏,便已经足够。”

“朕就说几句话!武国疆土,绝不退让;洛启尚有十万精锐,北方依旧有卫迟延、方登死战,我大武,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蔡中,南迁金陵事宜,你该准备的就准备!王铭章,你既然要死战,那朕!自然也不会恐惧半分。朕决议,若五关攻破,朕势必身穿金甲,手握长矛,登上洛启城楼,与敌决一死战。”

“但国不可一日无主,若洛启城被攻破,朕战死沙场!诸位爱卿,便携太子,去往金陵,重立大武。”宣武帝豪迈壮阔,震声有力。

想他少年时,也是一员征战沙场的无双猛将呢!

“陛…陛下…”

而此时!所有还对大武,有着恋国之心的大臣,无比触动。

亦是太子,也是露出一副惊愕的眸子。柳文龙之所以能败,很大的“功劳”,可得算在他的头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