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可惜

杨朝进终究没能从杨振这里得到他想听到的话,这让他内心有点失望。

虽然这一点,并不是他这一次关外之行的重点,甚至都不在既定的计划之内,但是他仍然怅然若有所失。

对于杨振所说的东虏可灭,辽东可复之类的话,杨朝进也只当做杨振有锐意进取之心,肯担当,肯作为,但却并不当真。

他与张若麒不同,张若麒是一个读书读多了有点愣的主战派官,而他,虽然是个去了势的公公,却有一副心忧天下的肝胆,算是一个有着自己想法的太监。

辽事败坏多年了,朝廷投入越来越大,可是东虏不仅未平,眼瞅却也日益壮大,皇帝花了无数的冤枉钱,甚至不惜激起关内各地的反叛,但却始终收效甚微,只是白白养大了一批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宫内太监堆儿里,但凡是有一些见识的,都在私底下重提当年王在晋的说法,对此,杨朝进极为赞同。

可是他人微言轻,根本没有在皇帝和朝臣面前进言的资格,于是他就想着,能不能说服王德化,说动了王德化,也就距离说动崇祯皇帝不远了。

然而,杨朝进在王德化面前的冒险进言,却只是换来了这么一次来辽东的机会。

王德化听了他的隐晦进言,只是觉得他杨朝进多少懂一些辽东军事,至于拿了他说的那些话去向天子进言,那是门儿也没有。

王德化能混到今天这个地位,靠的可不是向皇帝进谏什么逆耳忠言,他靠的是擅于揣摩上意,百般逢迎上意。

让他冒着风险向皇帝进谏,而且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谏言,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杨朝进在王德化那里无从下手,就只好借着这个来辽东的机会,从杨振的身上入手了。

因为,他知道,崇祯皇帝也好,王德化也好,原本对于辽东军已经很失望了,对平灭东虏也有点灰心,甚至动摇了,可是杨振的出现,却让他们心生希望。

如果他能从杨振这里得到他想要的说法,他回头告诉王德化东虏十年八年平不了,再通过王德化的嘴,把这些话,传递到崇祯皇帝的耳朵里,也许他的想法就能迎来转机。

可惜的是,杨振并不配合他,反倒是因为接二连三的胜利,眼下心气正盛。

杨朝进倒也不是不希望杨振能够在辽东有所作为,他当然希望看见杨振在辽东不断取得胜利。

然而,即便是他亲眼见证了杨振渡海出击带回的重大战果,他也只是觉得,满辽东将领之中,唯有杨振一个精神可嘉而已。

不过,也仅此而已。

杨朝进与张若麒的看法不同,他不认为杨振当下取得的这些胜利,能够改变整个辽东的大局。

他仍然觉得,满鞑子在辽东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局面,不会因为杨振的敌后出击,而发生什么改变。

与此同时,对于杨朝进心底的失望,杨振能够理解,但是他却不准备迎合他,这倒不是因为杨振觉得他的策略不正确。

相反,若是这样的策略能够得到坚决的执行,那么大明朝大有希望能够得救。

但是,杨振很清楚,这个策略虽然正确,但是在大明朝堂上,尤其在崇祯皇帝那里,不可能得到坚决的执行。

因为自从王在晋当年提出这样的战略之后,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就从来没有间断过。

平白放弃山海关外四百里的疆土,这个决定任何人都不敢做出,也没有人敢承担这个责任,包括崇祯皇帝本人。

杨朝进有想法,杨振很欣赏,但是他却不支持他这么做,因为这么做等于白费功夫,而且徒劳地置自身于险地。

所以杨振与杨朝进谈到最后,只是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战略供他斟酌,并请杨朝进返回京师之后转告给王德化王督主。

杨振的战略,不是杨朝进从王在晋那里抄来的堵塞守关,而是毛龙当年行之有效的敌后游击。

杨振将自己的这一套战略打法,概括为先内后外,海攻陆守,向杨朝进解释了一番,并请他务必转告自己的世叔秉笔太监王公王督主。

杨振希望,如果有机会的话,能够通过他的手,重建东江镇,以辽东半岛两岸的那些荒岛为跳板,继续袭扰满奴的后方。

然而,可惜的是,杨朝进只是敷衍了事地告诉杨振,他会把话带给王德化,其他的则什么也没有说。

杨振略一想,也就明白了杨朝进的心思。

他自己心心念念想要重建东江镇,从海上进攻满奴后方,可是要这么做,则需要大量的粮饷。

当年东江镇为什么不废而废了呢?

除了东江镇各路人马自身分崩离析,竞相投靠了满鞑,使得皮岛最终被攻陷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各岛粮饷不继,朝廷供应不起。

当年尚可喜裹挟着长山岛、广鹿岛、石城岛等地军民,渡海投降满鞑之后,这些海上岛屿,并没有被满鞑派出军队进行实际占领。

就连皮岛被满鞑子攻陷之后,满鞑军队也只是杀光了岛上人口,毁掉了岛上城池,然后选择了撤军。

如果大明朝这边有心重建东江镇,或者随便叫个什么名字也行,至少在军事上,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只要从登莱或者南方各地抽调船只军队,再次渡海过去,登岛驻扎就可以了。

可是为什么大明朝没有这么做?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粮饷,既然没有粮饷,那么派出越多的军队,钱粮负担就越重,到最后依旧要重蹈东江镇的覆辙,甚至是白白给满鞑子送人头。

所以,自从皮岛失陷之后,重建东江镇的事情,就再也没有人提起了,满朝武反倒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即辽西,一再用力。

最终一直耗到大明朝彻底土崩瓦解,这个错误的战略才算停止执行。

两世为人的杨振,每每想起这一点,就痛心疾首,惋惜不已。

此时他见杨朝进对自己坦诚以待,他也就没有保留,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了,可惜的是,杨朝进的回应并不热烈。

当然了,杨振也绝不会白白浪费了与杨朝进见面的机会,既然杨朝进这么关注粮饷问题,他当然要把自己先遣营所需要的粮饷军资问题,拿出来与杨朝进讨论了。

在这个问题上,杨朝进倒是十分热烈的回应了,答应了杨振的许多要求,比如酌情多增加一些饷额的问题,比如从京师调拨一批火枪火炮的问题,再比如往松山多输送硫磺、火硝的问题。

这一回,趁着从敌后大胜归来的机会,杨振一股脑儿地全都提了出来,而杨朝进也没含糊,全都答应转告王德化,同意从中处理,运作兵部,优先拨给。

对杨朝进来说,朝廷每年输送到辽东的粮饷,多达两百万两银子,与其让这些珍贵的粮饷物资,像肉包子打狗一样,白白送给祖大寿麾下那些无所事事的辽东军使用,还不如多给能打的征东先遣营一些呢。

至少拨给杨振先遣营的粮饷军械,能够立竿见影地看到结果,起码能很快看到他们对鞑子作战的斩获啊!

所以,对于杨振提出调拨军械物资的请求,杨朝进十分痛快地拍着胸脯答应了下来,并且对杨振十分坦率地说道:

“朝廷的粮饷军械虽然有限,但是给谁不是给呢?!给了他人,他们能打满奴吗?!还不是白白浪费?!给了贤弟你,至少能换来一批满鞑子的首级,能换来圣上几天的舒心快意!

“说到这里,贤弟你且放宽心!这一回,你部斩获不少,其中还有满奴宗室,战果上呈天子以后,定有不一般的恩典下来!”

到最后,杨朝进暂时抛开了那些烦心事,想起杨振他们这一回带回来的巨大战果,心情逐渐轻快起来:

“你可知道?去岁冬天,满奴破边,劫掠山东,攻陷了济南城,德王被戮,德王府上下十不存一!当时,圣上在宫里,可是痛哭失声,连着数日茶饭不进,还下了罪己诏啊!

“前番你率部救援松山,不是说杀了满奴一个宗室贝子么,那个叫什么洛托的!虽则后来说,这个洛托不过是满奴的远支宗室,可是消息传到了宫内,圣上还是连呼痛快,开心了好几天呐!”

杨朝进说完这些话,那张原本阴郁的脸上,此时已经堆满了笑容:“贤弟啊贤弟,你想想看,这一回,你们斩获了满奴的固山贝子博洛,那可就不一样了!你们不仅带回了他的首级,而且人证物证俱在!

“那可是老奴奴儿哈赤的亲孙子!是当今满奴所谓饶余郡王阿巴泰的亲儿子!那也就是说,他是眼下这个满鞑子伪帝什么黄台吉的亲侄子啊!

“你想想,这要是圣上知道了消息,不知道该有多高兴呢!圣上要是高兴了,你还愁什么呢?!那时候,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