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远方的消息

“向日葵这种东西长势十分旺盛,等再过几个月这片滩涂上就会长成一片了,到时候郝先生就能看到了。”

县令赵为仁喜滋滋地说了起来,因为去年种的不错,今年他打算将所有的滩涂这边都种上这些向日葵,而除了向日葵之外,再种一些适合在滩涂盐碱地上的作物。

郝经听了赵为仁说的点点头,接着就去了仁和县其他地方去视察春耕情况。

晚上的时候,郝经他们又回到了仁和县县衙,就着灯火记录这两天看到的情况。

郝经对这两天看到的春耕情况大体上颇为满意,也将看到的存在问题也记录了下来。

杜子如则在边上研墨,磨着磨着因为实在太累了就睡过去了。

郝经并没有生气,而是面色和悦继续在烛火下记着将来要向朝廷汇报的内容。

半夜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零星的小雨来,郝经才写完折子才起身关窗去了。

这时候杜子如才醒了过来,嗔怪自己睡了过去,但郝经并没有责怪杜子如。

第三日一早郝经与杜子如离开仁和县,他们下一站要去萧山县。

……

昨夜,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过后,次日一早空气中到处都是水汽,太阳光从南高峰、北高峰上倾泄下来,在山峰之间形成一道道光雾,在光照下散发彩虹一般的光晕……而这个时候钱塘江上微风徐徐,吹皱了江上的浪花,隔着好远只见雾气中忽然就撞出来不少海船。

在雾气背后,赫然出现几十艘海船,这些海船排列整齐,给人极其震撼的感觉。

此时此刻钱塘江北岸南星桥港口位置处的工人见到海船之后,便开始摇旗招呼、锣鼓喧天。

这些船正是从台湾府那边来的,在去年造船登记下海,每一艘船只上都镌刻了特殊的记号。

排在前头的这艘船被命名为开拓者壹号。

据说是在基隆港船坞厂那边制作而成,去年下海之后一直负责对外贸易与海外土地的开拓。

不一会儿,码头上的工人江大棉就认出了是刘一二与刘四五兄弟,许久不见不禁喜极而泣。

刘家兄弟刚到了南星桥的港口,就见远处岸边上耸立着不少的高土窑,这些窑与台湾府那边的窑口要差不多,二人一看这分明就是水泥制造厂,虽说现在的水泥还在试验阶段,但刘家兄弟深信一点,未来大宋必然要推广这种新的建筑材料。

三人一番谈论之后,江大棉忙令工人从船上卸货,顿时整个码头上忙碌成一片:“看你们这阵仗可是要见殿下?”

“对。”

“殿下就在那边的水泥厂,离这边很近哩!”江大棉指着南星桥那边道。

刘家兄弟听了之后迫不及待赶了过去。

而江大棉则继续指挥工人们搬运海船上来的货物。

这些货物若要进入临安城,就必须换平底船进入内河河道,然后再进入城内。

每一次刘家兄弟回来的时候,江大棉都感觉自己累得精疲力竭了,休息了好几日才恢复体力,而这次他也有同感,但令他非常骄傲。

不久之后刘家兄弟在南星桥水泥厂碰到了赵诵。

赵诵正在查看工人们试验新型水泥,目不转睛盯着刚出炉的水泥粉。

这时候有人告诉赵诵刘家兄弟来了。

赵诵才回头头看到刘家兄弟恭敬地站着朝着拱手。

赵诵也快一年没见刘家兄弟了,忙让他们不要行礼。

因为常年在海上,刘家兄弟的脸都被海风吹的有些皱了黑了。

见到赵诵之后刘家兄弟十分高兴,二人准备了一肚子要说的话说给赵诵听。

赵诵于是命边上的蔡子义与高襄去准备接风洗尘一应物事。

高、蔡二人便匆匆而去。

“走,去屋内聊去!”

赵诵边走边和他们聊起了台湾那边的情况。

听刘家兄弟说此时在澎湖列岛上已经建立起了一座军港。

当年还是贫瘠,鸟不拉屎的海外荒岛,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的岛屿,渔民出海捕鱼,牧民放牧,农民种植。

根据统计如今澎湖诸岛上有海民二千人,而常住士兵有三万人,他们守卫着这座岛屿,在岛上以及海域范围训练,时刻等待着朝廷的号令。

而身为沿海制置使李源已经为朝廷训练了一批三万人的海军。

赵诵听了甚是高兴,大宋朝廷将来北伐中原就必须要海陆两地一起进攻,因此海上的补给线至关重要。

除了澎湖之外,赵诵也关心那边的情况。

当刘家兄弟说起台湾府的现状,二人脸上的喜悦与自豪的表情油然而生。

据说眼下台湾府的官吏正在计划建设环岛道路。

要致富先修路,赵诵也清楚将来若是这条道路通了,就可将分散在台湾岛内的各处聚落串联在一起,也会极大地促进了台湾各地的交流与商贸。

赵诵非常期待这条道路能尽快通。

而除了道路之外,基隆港那边的情况也是振奋人心。

如今的基隆港口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军港、商港为一体的港口,围绕港口附近还新建了一座新的小型镇子,附近也形成了不少的村落。

在基隆港口最多的就是船坞厂了,那边的船坞厂负责制造的是民用海船以及大型海上战船。

还有今天八斗子煤矿厂的煤炭,金瓜石和九份金矿厂的金矿,大屯山硫磺矿厂的硫磺矿,还有布袋盐场的盐等也是通过海船运来的,如果没有船只,这些都运不过来。

接着刘家兄弟就谈起台北城的情况。

赵诵屏住呼吸都不敢随便问话,深怕遗漏了一点。

刘家兄弟继续说着台北的现状。

工匠们在也黑迭儿等人设计下正在建造这座号称台湾府第一城市。

而眼下台北城成为整个台湾府的首府,当初来自南宋各地的百姓在这里定居下来,从事农林牧副渔等。

来自南洋占城、麻逸、三佛齐、浡泥国、高棉、罗斛等国家的商人也在南下北上的商贸中选择,据说有不少海商选择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带来了自己国家的文化。

在台北可以看到各国文化交流碰撞,在街道上就可以见到很多建筑的风格融合在一起。

还有在台湾府也有军队在训练,驯养马匹,孙家父子一家人都在尽心为大宋朝廷制作甲胄,为将来大宋朝的北伐战争做准备。

眼下赵诵没时间去那边亲眼看看,但他相信未来这座城池一定会是一座大城。

除了这些之外,赵诵关心的还是吃的问题,这涉及到民生问题,不容忽视。

赵诵这几个月吃的都是产自台南的大米,在临安街市上卖的也有台南来的大米,不过台北的大米价格要比临安本地的大米稍微贵一些。

据刘家兄弟所言,台南的水稻有用现在这个时代的占城稻谷种植的,也有用那批杂交水稻种子种植的,不过杂交水稻稻谷的子一代的性状比较稳定,到了第二代的时候还需要进行性状分离、杂交试育。

总的来说台南的水稻光照充足,香软程度要比这里的好不少。

打搅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