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这就是宋国的教材

感谢书友的月票

……

刘秉忠很好奇那人是谁,这时候窦默一脸疑惑问他:“聪书记要进去?”

刘秉忠道:“我从未听说过西湖书院,想看看这书院到底教的是些什么东西?顺便能从中打探到些许有用的消息。”

窦默也想进去,但刘秉忠觉得人太多了,容易引起怀疑,于是在那小孩子的带头下进去了。

刘秉忠进去之后就发现书院的占地面积非常的大,内部也十分整洁,甚至在中间还有一个广场,广场上他看到穿着统一制服的学生正在跑步。

是的,刘秉忠没看错,这一群学生正在围绕那个画着圈圈的空地跑了起来。

刘秉忠心道:西湖书院到底在教这些学生什么。

那个穿着短衣的学究过来了,看到刘秉忠道:“是来应聘体育老师的么?”

“体育?”刘秉忠不太明白,然后问那小孩子,那小孩子道:“就是强身健体,每天都要跑步,还要做体操呢。”

刘秉忠一脸不明白,接着他在带领下继续在学院内部走了起来。

接着就听见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

刘秉忠才觉得正常起来。

不过学生们念的东西,他真的没有听说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刘秉忠只觉得三个字的朗朗上口,他不知道这是什么课文,从来就没有听过这篇,也不知道是哪个圣贤人写的,于是问那个小孩子,那小孩子道:“这是王先生编写的三字经。”

“三字经?哪个王先生,我怎不知道?”

“就是厚斋先生。”

刘秉忠后来才想起那人叫王应麟,也就是皇帝身边的官员,然后就问那个小孩子,“这三字经你会背么?”

小孩子转过头点点头:“这个我早就会背了,蒙学就学这个。”然后就边带刘秉忠,边背起三字经来。

刘秉忠听着听着面色大变,这三字经选取了好多各朝各代的典范故事,包含了仁,义,诚,敬,孝等道理,读来朗朗上口,道理也非常浅显易懂,非常适合蒙学教育孩童。

刘秉忠想起燕京城的太极书院来,他们在北地也建立了书院来教书育人,给国家培养人才,若是这三字经能传到北地去那就太好了。

只是他身为阶下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

不久之后,刘秉忠就来到了后院,那小孩子见到人后就跑了过去,然后叫起哥哥来。

赵诵低下身将李子杏抱了起来:“杏儿,你不在私塾那边待着,怎么跑来这边了?”

刘秉忠听见声音,凝视一看,非常意外,他没想到小孩子口中的先生居然就是赵诵,刘秉忠于是施礼:“子聪见过太子殿下!”

忽然见到刘秉忠来了,赵诵大吃一惊道:“聪书记怎么来了西湖书院?”

刘秉忠就将方才的事情说给赵诵听。

赵诵笑问刘秉忠:“先生也想知道为什么鸟儿会飞么?”

听了赵诵说的,刘秉忠有些好笑的样子看着赵诵:“鸟儿不是天生就会飞么,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奥妙?”

“存在就是合理,这鸟儿会飞自然有奥秘。”

赵诵简单的解释起来,刘秉忠听得一头雾水,很多东西都没有听明白。

接着赵诵就将学院的教材拿给刘秉忠看。

这是一本科学书籍,里面介绍了不同的知识点。

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以及为何星星不会掉落下来。

刘秉忠眯着眼睛看了起来,很多都看不懂,这和当初李怀恩、苏婉他们的反应差不多。

刘秉忠翻完了始终都不见三字经这个课文,然后问赵诵:“子聪方才听说这三字经,不知道殿下可否让我看看这书?”

听刘秉忠提起三字经,赵诵道:“原来先生要看那个。”

赵诵跟李子杏说了一句,然后李子杏就跑到书房,接着拿出一个课本跑了出来给刘秉忠看。

刘秉忠翻开看了起来,果然就到了三字经的课文,除了三字经外,还有其他的课文,不过封面上写着的一年级教材,他有些不明所以,他问赵诵:“殿下,这是书院给孩子们的教材?”

“是的,这是一年级学生的教材,差不多快用了一年了,除了一年级的教材外,还有其他年级的教材。”

刘秉忠问赵诵:“这一年级是什么?”

赵诵很快就给出了解答,刘秉忠才明白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划分的,然后对赵诵道:“殿下可否将这些教材赠与我?”

“聪书记要教材?”赵诵听闻内心窃喜,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然后对刘秉忠道:“这段时间西湖学院正在招收教书先生,不知道聪书记可有兴趣?只要先生担任西湖书院的院长,这教材先生可以随便拿!”

赵诵说完就看着刘秉忠的眼神,发现当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刘秉忠陷入了沉思,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话,因为赵诵说的话本来就是一个陷阱。

刘秉忠本以为赵诵会直接给他教材,却没想到会用这样的方式逼他,有些好笑却笑不出来,良久之后才道:“殿下这般逼我,还不如当初杀了我呢?”

赵诵道:“聪书记有奇才,我舍不得杀,再说我与你也没有仇恨,最多只是站在不同的利益面前,我知道聪书记在意的天下百姓,而非君王。”

刘秉忠听了赵诵说的,慢慢咀嚼起来。

实际上在他心中忽必烈就是合格的君王人选,所以他才认定忽必烈会善待天下的百姓,刘秉忠一直以来就是这个想法。

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那首先得拥有一个好的君王,才有可能实现天下太平的愿望,而忽必烈就是最好的君王人选。

赵诵一眼就看透了刘秉忠的内心想法:“聪书记觉得忽必烈是合适的君王人选?”

刘秉忠听赵诵问他,于是说道:“不瞒殿下,子聪效忠的乃是宗王,当初投降宋国也是无奈之举,还希望殿下早日放我等回国。子聪必定想念殿下的恩德。”

听刘秉忠很诚恳的样子,赵诵道:“聪书记家人都来了,还要回北方么,再过一二日先生就可见到了。”

“子聪乃出家之人,无牵无挂,即便殿下将家人绑了来,我也不会就范。”

“我并不想以书记家人要挟书记,只是北方即将大乱,在南方才安全。”

刘秉忠听了赵诵说的,知道赵诵在暗示什么。

“殿下这么有信心。”

“那就请书记拭目以待吧。”

刘秉忠拂袖而去。

打搅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