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云南鲴

走到一个比较避静的地方,按下接听键小声说道:“肖组长,可是有好消息了?”

打电话过来的正是肖颂华,只听他开口说道:“你不要太激动,我们虽然没有检测到长江白鲟的踪迹,但我们现在发现了四尾黄片。”

“黄片?”江象鱼觉得这个名字好像是在哪里听过,可一时半会儿根本就想不起来,可纵然不确定那是什么东西,也知道应该是非常珍惜少有的鱼类,不然肖颂华不会专门打这一个电话过来说。

“油鱼,也就是云南鲴,我们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没有监测到它们了,这个物种目前非常的稀少,已经列入了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了。”

肖颂华一说到学名,江象鱼便立刻反应过来了,虽然自己一直对珍稀鱼类有所研究,但记住的都是它们的学名,冷不丁的来个本土名字,自己还真反应不过来。

云南鲴属于鲤科鱼,分布在滇池,金沙江中下游,长江上游,闽江,嘉陵江,培江等江段。习惯于水体的中下层生活,生长速度缓慢,两龄鱼就可达到性成熟,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5~6月份,虽然个体不大,但以肉嫩鲜美而盛名,特别是初冬季节,肠管周围挤满脂肪,故又被当地人称为油鱼。

可近年来,数量越发稀少,已经很久没有采集到标本了。

“四尾,大概有多大?”江象鱼激动不已地问道。

“看个头还行,应该是已经满了两龄的成鱼,因为这边水下情况有些复杂,分辨不出是雄鱼还是雌鱼。..

哦不对……里面有三条雌鱼,其中还有一条看腹部应该是有鱼籽了,可油鱼不是应该五六月份才繁殖的吗?”

肖颂华此刻正坐在水底探测仪的显示屏前,仔细地看着江底传送上来的画面和数据,激动不已地进行着介绍。

“抓吗?”肖颂华有些紧张,却又不敢随便捕捞,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并不是看到珍稀鱼类就抓起来研究的意思。

江象鱼沉默了一会儿,对于已经有了鱼籽的稀有鱼类来说,最好是让它们留在江里,不能过多地去干预它们的繁殖情况。

“不要,现在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良好的保护,还是要让它们养成自然繁殖的习惯才行,除非实在是没有办法繁殖的物种,又或者是被误捕了的,只要在江里生活得很好的,咱们都不用去管它。”

之前捕捉黑鲤鱼,是因为在那里只发现了一尾,但凡有个两尾,江项鱼也不会让周晔动手。

现在发现了四尾云南鲴,而且有雌鱼和雄鱼,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连接群体,完全没有必要去进行干扰。

“好,不用捕捞的话那我们就继续往前探测了。”肖颂华拿出手机对着显示仪接连拍了好几张照片。

一个濒危动物出现了生态群体,对保护江河生态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证明这几年大家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谢谢肖组长,希望你们搜江结束之后,能够把探测到的数据复制一份给我,我也想了解一下,今年金沙江水底的情况。”

江象鱼特别需要这一份数据,因为再过几天环境dna的数据结果出来,刚好可以做一个对比。

“好的好的,预计后天就能完成数据统计,油鱼都有了,说不定长江白鲟真的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而已。

听说江苏那边已经在做环境dna测试了,希望我们这边也能够早点投入使用,”肖颂华真的是一个话唠,只要话匣子一打开,就没有想结束的时候。

“我昨天取了江水样本,送了一份去江苏,还送了一份去武汉,应该过两天就有消息了,如果那边有数据报告,我到时候可以发一份给肖组长。”江象鱼自然是明白投桃报李这个道理的。

“那最好不过了,之前就听人说过环境dna非常的神奇,有取一杯水,便能知海的称号,可惜我们宜宾没有,要是有的话,就不用这样挨着做探测了。”肖颂华声音里面充满了无奈,科技是越来越发达,可总有一种离自己很遥远的感觉。

“会有的,咱们坐拥三江,拥有长江第一城的美称,等到这个技术完整之后,宜宾肯定是被首先考虑的。”江象鱼也希望宜宾可以早点投入使用,对于面积这么大的保护区域,实在是太需要了。

“借你吉言,我们也会向上面提出申请,希望咱们的梦想可以早点实现,我得去下一个间断做检测了,咱们保持联系。”

肖颂华说完之后便挂断了电话,之所以要故意提出这一点,是知道就算组建环境dna,也不可能组建到渔政部门。

相对于宜宾水产的其他部门,有中科院水生物研究院做背景的百子溪反而机会更大。

江象鱼把电话装进衣兜里,转身一看,发现秦峰他们已经把所有的竹笋都清洗干净了,甚至还按照周晔之前所说的做了大小分类。

周晔也烧好了沸水,拎着两大桶竹笋进了屋,其他几人跟在他身后前去围观。

只见他把灶里的火加大,拎起那一桶看起来比较细小的竹笋倒进了锅里,对着周围围观的几人说道:“做泡酸笋,首先讲究的是一个脆字,所以过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煮太久了不行,竹笋会软,煮的不够也不行,没办法完全去涩。

像这样的沸水倒下去,等到锅里的水再次沸腾起来,用锅铲从上到下翻一个遍,大约两三分钟,就可以打捞出来,把水沥干,放在太阳下晒一会,等到表面的水分干了之后,就可以把它放置进已经准备好调料的陶坛里面,封上坛口,加足坛弦水,大约三四天时间就能入味。”

周晔一边简单的做着介绍,一边进行着实际操作,秦峰和郑坚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错过了某一个重要环节。

江象鱼对于腌制酸笋并不感兴趣,转身出了厨房,准备去江边看看,就看到周爷爷正在洗衣台旁边的水龙头前清洗一个足有半米多高的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