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朝局改革

而到了大汉朝,同样是以三公九卿为首,只不过郡守改成了太守,换个名字,换汤不换药罢了。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结合在一起的力量,甚至能超过皇帝。

丞相为百官之首,总领全国政务,下属的官吏事务官署,拥有吏治之权。

而以太尉为首的兵政系统,总领一切军务,节治天下兵马。

御史大夫这统领着御史台,监察百官并天下郡县,是话语权最重的喷子衙门。

刘彻准备改变的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公权柄过重的政治权力结构。

他准备把三公的一部分权力,分给人数更多的九卿。

三公之下,为九卿。

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大行令、大司农、少府等九卿,分别执掌着,其下九大领域的施政系统。

九卿是副职,主要在三公

廷尉是刑法、监视机构,设左监右监狱,上级是御史大夫。

大司农掌百姓田亩民生诸事,隶属丞相系统。

大行令类似于礼部,掌礼仪和邦交,同样隶属丞相府。

少府的权利类似于户部,执掌国赋税,同掉隶属丞相府。

太仆掌管全国兵马、车甲,是一切军械制造衙门的上级衙门,归太尉府调遣。

卫尉主掌皇宫禁军力量,直属于皇帝。

郎中令则掌控着长安城四座城门,有这个控制长安城布防的权力。

宗正则是管理着整个刘氏皇族的宗庙礼仪,通常由刘氏皇族辈分最高的长辈担任,和皇帝互相制衡。

长安城现如今大汉的帝都,建在沣河、渭河交汇处。

而在八百年前,这一坐卧着,西周的首都沣京,也是当时周王朝文明的中心所在。

四百年前,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玩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糊涂事,最后却丢了性命,失了祖宗的江山。

犬戎攻入周王朝的两座都城沣京和鄗京,掠夺了周王朝四百年积累下的无数财富,并将这两座当世,最为繁华的大城市,付之一炬。

当时的周太子宜臼,带着残部亡命逃窜,进入了关中。

齐、晋、宋、陈、周、郑、卫、鲁、曹、楚、吴、燕等诸侯王,都冷眼旁观着,周王室的覆灭。

他们认为,国运四百年的西周,将会因此而亡周王室会重演当年商汤的之结局…

只有昔日给周天子养马的秦襄公,领着五万步兵士卒,东进勤王。

秦人们,帮助当时的周太子宜臼,建议了东周,奠定了春秋战国四百年的争霸。

讽刺的是,原本挽救了周王朝的人,再次亲手灭亡了周王朝,最终一统天下。

更讽刺的是,秦人们一统天下,集天下之财宝运往国都咸阳,不过二十年,便又化为了尘土。

如今的沣河、渭河,又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城市。

西周、东周、大秦遗留的残桓断壁,现在还残留在河岸边上。

汉朝的皇帝,包括汉武帝刘彻即便再大修土木,也没有动过这些朝代留下来都城残桓。

似乎在缅怀,似乎在祭奠,更似乎是在警示。

“……”

元光三年,一月十五日。

朝堂之上,一片肃穆!

皇帝、三公九卿、百官齐聚于朝堂之上。

在这次朝会上,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是刘彻,这次没有身穿帝袍,而是身穿铠甲,手拿湛卢剑。

很多的老臣,看着杀气腾腾,端坐在龙椅的汉武帝刘彻,只觉得有些熟悉,却想不起来是曾经在哪里看到过…

即便是老谋深算的丞相田汾,也不禁有那么一刹那的失神。

这一幕他真的是太熟悉了,熟悉到即使是再过几十年,他也不会忘记…

眼前的汉武帝刘彻,不正是二十年前,汉景帝刘启的翻版吗?

甚至刘彻,比当年的汉景帝刘启威势和杀意更甚。

二十年前,汉景帝刘启便是身穿铠甲,手拿利剑,废掉了太子刘荣,夺了丞相周亚夫的权力。

作为当年亲手参与扳倒太子刘荣,并且,后来对周亚夫落井下石的阴谋家,田汾瞬间感觉到不妙…

不过入朝为官多年,田汾自有城府,失神也仅仅是一刹那的事情。

随即,他对着坐在龙椅上的刘彻微微一拜,自顾自的走到,最上首,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以他百官之首的身份,确实不用对前来参加朝会的任何人行礼。

不知道,刘彻究竟有什么目的的田汾,索性低眉垂目,装起了死人。

以往朝堂议事的时候,在皇帝还未开口之前,三公九卿这等级别的大臣,还会寒暄一下,聊一下家常…

但是看着现如今的情况,文武百官却是集体陷入了沉默,各自想着心思。

其实朝堂上的异常,并不仅仅单指刘彻身穿铠甲,手持湛卢剑。

更是因为已经多年不变的朝堂上,突然多出了十几个陌生的面孔。

以东方朔、主父偃为首的十几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什么人,陡然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看着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脸上皆是露出了诧异之色。

与他们相反,早就知道内幕消息的东方朔、主父偃等人,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皇帝陛下要以他们这些人为框架,组建独属于他自己的内阁,剥夺三公九卿的部分权力

这是否代表着,他们可以拥有三公九卿的权力。

看着沉默寡言的文武百官,不想和他们扯皮的刘彻,直接扭头对着:侍立在一边的掌印太监春陀吩咐道:“宣读,朕定下来的国策!”

一听到“国策”两字,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无一不是浑身一震。

“又是这样!”

“皇帝又是这样!”

丞相田汾在心里面,愤怒的狂吼道。

自从汉武帝刘彻正式亲政之后,针对全国方面的国策,经过文武百官会议之后,再拟定诏书的旨意,少之又少。

这位皇帝,太独断专行了些吧…

他把文武百官当成什么了,把自己的这个丞相当成什么?

田汾心里面的不满已经快压制不住,但是脸上依然不动声色,恭敬的起身,准备听诏!

其他文武百官相互对视一眼,同样起身,等待着听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