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首位谋士

宣室中,北中郎将朱广立在榻前,与天子说着话。刘辩挺喜欢这个臣子,尤其是在两次三番救驾之后。当然,除了喜欢之外,还有那么一点畏惧。当日在巩县那场恶战,朱广手执利刃,杀人如砍瓜切菜的场景让他心有余悸。

“程郎中请中郎去一趟。”

朱广应一声,回首对皇帝道:“陛下请安心休养,臣告退。”语毕一揖,倒退着出了房去,然后才穿了鞋子,佩了刀,往程笙处。

他并没有打算索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些特权,他更在意一些实际的东西。

到了程郎中处,朱广未及开口,程笙已经道:“下官请示了陛下,诏书已拟好加印,中郎请过目。”

朱广接过细看时,程郎中那张白净的面皮上浮现出一丝忧色。

“郎中有话要说?”朱广头也没抬地问道。

“哦,有一言,下官不知当说不当说。”

朱中郎笑一声,目光仍旧没有离开诏书。

“这杨奉是白波贼帅,白波和黑山中有不少黄巾余孽,中郎该不会忘记他们当初的号召吧?”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贼不是为了“勤王事”,也不是为了“清君侧”,而是明白无误地表示要取汉而代之。这也就难怪程笙有这样的顾虑了。

朱广将诏书一卷,目视着他正色道:“郎中,你应该明白我们现在的处境。近的有白波贼,河对岸可能还有董卓的追兵,甚至于以后的路上还会遇到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楚。我手里的兵力不足以保护天子,只要是能用的,我不管他是兵是贼,一切以保护天子周全为重。明白么?”

程郎中诺诺连声,解释道:“下官只是担心他们反复无常。”

“他不敢,也不会。”朱广扔下这句话,出门而去。

杨奉并没有考虑太多的时间,当天下午就给回了话,我愿意。

而朱中郎当然不会食言,给他弄了一个杂号校尉,从此华丽转身,由反贼成为比两千石的朝廷武官。

他这次来劫温县,带了七千人,但最后归到朱中郎麾下的,只有三千。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不相信朝廷,不相信朱广,也有想去而去不了的,朱三可不是什么人都收。

兵不血刃,一场劫难化作无形。温县乃至河内上下都松了口气。河内太守李府君特意派了官员下来,再三向朱中郎致意,并对自己不能亲自拜会表示抱歉。并保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凑齐中郎所需的物资。

就在温县暗呼庆幸之时,黄河对岸。五社津驻军营地。

都尉杜成一阵风似的卷出了营门,边走边骂,这又他娘的是谁?我是朝廷派驻此地的军官,不是他娘的船家!

远远一眺,骂声立止。

映入他眼帘的,是一片剽悍的铁骑!再看旗号,骑都尉吕!

杜都尉眼皮直跳,已经不好的预感,部下牵来了马,他犹豫片刻才翻身上去。带着十几名亲随,奔着对方阵前数人过去。

“足下便是五社津都尉杜成?”一灰袍羽扇,貌似儒雅的中年人问道。

杜成没回答他,注意力全在那长大的武将身上。能在这个时期作到“都尉”,那自然是经历过战阵的,但从征以来,杜都尉绝没见过如此威猛的战将!

灰袍又问一次,他才道:“正是,你们……”

“朱广昨天从这里过去的?”

对方的语气让他很不爽,便是朱广在我面前也客客气气,你算得老几?

就是这沉默的片刻,那长大的战将突然发作,厉喝道:“快说!”

“你是何人?我凭什么告诉你?”杜成也变了脸色。

“骑都尉息怒。”李儒劝住吕布,对杜成道“我们是奉朝廷之命,追击逆贼朱广,有劳杜都尉将你所知道的一切如实相告。”

一声冷笑,杜成道:“这就怪了,天下到底有几个朝廷?”

此言一出,李儒吕布俱皆作色!

李文优听出他话中有话,追问道:“莫非,朱广也自称奉了朝廷之命?”

“朝廷?人家朱中郎奉的是天子诏命!”

朱中郎?天子诏命?李儒很快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难怪在宫里遍寻不着“六玺”。这可不妙啊,朱广手里不但有天子,陈留王,还有六玺……

思量片刻,李儒取出一物,命骑士送过去:“这是太后授意,董太尉亲笔发下的命令。国家不幸,袁氏在洛阳发动叛乱,袁绍的爪牙朱广闯入皇宫,劫走了天子与陈留王。我们正是奉命追击,迎天子还都。”

杜成是袁绍的人,所以李儒的话唬不住他。但天子和陈留王居然在朱广手里,这让他无比震惊!也就是说,昨天,天子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被朱广带过了黄河!

听此人所言,董卓确已控制了洛阳。朱广本是右将军袁绍这边的,他既然带着天子和陈留王渡过了黄河,那就说明袁将军也下落不明。

现在,自己怎么办?

望着那手持大铁戟的战将,在他身后林立的铁骑,杜都尉沉默许久。

“昨日上午,朱广与郎中程笙经此渡过了黄河。他自称羽林中郎将,奉天子诏命行事,因有天子近臣在,所以末将并未怀疑,放他们过去了。”

吕布剑眉一拧,昨天上午过的河,现在必然没有走远。朱三什么也没有,他肯定要在河内补充给养。

一念至此,沉声道:“准备好船,渡我部过河。”

“慢。”李儒羽扇一挡。“杜都尉的部属中,有河内人吧?”

“有。”

“很好,那就烦请都尉派人过河,摸清朱广的行踪。天也不早了,务必今日之内报回来。”

杜成应一声,调马而去。

“先生何必如此谨慎?朱广只有千余人,且早已是惊弓之鸟仓皇逃窜,我还怕他不成”吕布不满道。

“骑都尉不必着急,在下自有安排。”李儒轻笑道。随即召过一人来,附耳说了片刻,那人便催马追杜成而去。

吕布忍了又忍,还是道:“太尉派你我二人同来,先生有事,该叫我知道。”

“哦,没什么,我只是让他去见河内太守李敏。”

吕奉先一琢磨,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牙残月遥挂夜空,温县城里已经开始执行宵禁,但贾诩却一路通行无阻地来到了朱广临时住所前。

门前下马时,早奔出几名士卒来,有人替他牵了马,又有人一路恭敬地将他引到了堂上。

这是一所普通民宅,勉强算是中上之家,一进门就能瞧见堂上正襟危坐的朱中郎。

贾诩在堂下施礼,朱广没说什么,直接示意他到对面落座,这算是礼遇了。

酒菜都很寻常,但对现在的贾诩来说,已经足够诱人。这位昨天还和马拴在一起呢。

朱广双眼通红,但精神却又不错,一边斟酒,一边笑道:“先生认为我招揽不到杨奉,现在怎么说?”

贾诩也不客气,先夹了两块肉嚼着,这才去倒酒。

“在下实没料到,中郎有如此威名。”

“哈哈,你不必奉承我。杨奉肯从,不是我朱广威名所致,是因为我给他开了一个不能拒绝的条件。”

贾诩点头道:“没错,换作谁,也无法拒绝。”

将盏中酒一饮而尽,朱中郎正色道:“天子病情已经好转,等杨奉之事一了,我就要启程,先生有什么打算?”

“这恐怕不是在下自己能够作主的吧?若我说要回洛阳,中郎会放我么?”

“会,怎么不会?”

“哦?这是为何?”

“以先生之智,你定然知道董卓最终免不了败亡,他是在与天下为敌。而且,即便送先生回去,董卓会重用你么?先生之才,胜李儒十倍,他能当谋主,而先生你却被派来与我作战。”

贾诩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听到“胜李儒十倍”这话时,心里还是挺受用的。

“所以,中郎也打算开一个不能拒绝的条件给在下?”

朱广闷了半晌,缓缓点头道:“我只是个武夫,若论智谋机略,拍马也赶不上先生。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先生留下来,所以,恐怕也只能用这个办法了。”

他的坦诚倒让贾诩赞赏,略一思索,忽笑道:“中郎与我相遇不过两日,怎就知道我才干胜过李儒十倍?我不过是董太尉麾下一小吏,本来是连坐在这里跟中郎喝酒的资格都没有的。”

朱广轻笑一声,道:“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昔年,有一人被举孝廉为郎官,后因病辞职,回乡的路上遇到胡人叛乱,同行数十人被抓。此人急中生智,声称自己是当朝太尉的外甥,只要不杀,家中必以重金相赎。这位太尉早年曾久戍西陲,威名卓著,于是胡人不敢相害,盟誓之后送他回去。而同行的数十人,全部遇害。”

贾诩一时色变,这是自己年轻时的往事,那时,对方说不定还没有出生呢,他怎么知道的?

正狐疑时,又听朱广道:“西土名士阎忠,曾说先生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我认为他识人的能力,不在郭林宗之下。”

“这些,中郎是如何得知的?”朱广抿口酒,狡黠地一笑:“听来的。”

宣室中,北中郎将朱广立在榻前,与天子说着话。刘辩挺喜欢这个臣子,尤其是在两次三番救驾之后。当然,除了喜欢之外,还有那么一点畏惧。当日在巩县那场恶战,朱广手执利刃,杀人如砍瓜切菜的场景让他心有余悸。

“程郎中请中郎去一趟。”

朱广应一声,回首对皇帝道:“陛下请安心休养,臣告退。”语毕一揖,倒退着出了房去,然后才穿了鞋子,佩了刀,往程笙处。

他并没有打算索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些特权,他更在意一些实际的东西。

到了程郎中处,朱广未及开口,程笙已经道:“下官请示了陛下,诏书已拟好加印,中郎请过目。”

朱广接过细看时,程郎中那张白净的面皮上浮现出一丝忧色。

“郎中有话要说?”朱广头也没抬地问道。

“哦,有一言,下官不知当说不当说。”

朱中郎笑一声,目光仍旧没有离开诏书。

“这杨奉是白波贼帅,白波和黑山中有不少黄巾余孽,中郎该不会忘记他们当初的号召吧?”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贼不是为了“勤王事”,也不是为了“清君侧”,而是明白无误地表示要取汉而代之。这也就难怪程笙有这样的顾虑了。

朱广将诏书一卷,目视着他正色道:“郎中,你应该明白我们现在的处境。近的有白波贼,河对岸可能还有董卓的追兵,甚至于以后的路上还会遇到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楚。我手里的兵力不足以保护天子,只要是能用的,我不管他是兵是贼,一切以保护天子周全为重。明白么?”

程郎中诺诺连声,解释道:“下官只是担心他们反复无常。”

“他不敢,也不会。”朱广扔下这句话,出门而去。

杨奉并没有考虑太多的时间,当天下午就给回了话,我愿意。

而朱中郎当然不会食言,给他弄了一个杂号校尉,从此华丽转身,由反贼成为比两千石的朝廷武官。

他这次来劫温县,带了七千人,但最后归到朱中郎麾下的,只有三千。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不相信朝廷,不相信朱广,也有想去而去不了的,朱三可不是什么人都收。

兵不血刃,一场劫难化作无形。温县乃至河内上下都松了口气。河内太守李府君特意派了官员下来,再三向朱中郎致意,并对自己不能亲自拜会表示抱歉。并保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凑齐中郎所需的物资。

就在温县暗呼庆幸之时,黄河对岸。五社津驻军营地。

都尉杜成一阵风似的卷出了营门,边走边骂,这又他娘的是谁?我是朝廷派驻此地的军官,不是他娘的船家!

远远一眺,骂声立止。

映入他眼帘的,是一片剽悍的铁骑!再看旗号,骑都尉吕!

杜都尉眼皮直跳,已经不好的预感,部下牵来了马,他犹豫片刻才翻身上去。带着十几名亲随,奔着对方阵前数人过去。

“足下便是五社津都尉杜成?”一灰袍羽扇,貌似儒雅的中年人问道。

杜成没回答他,注意力全在那长大的武将身上。能在这个时期作到“都尉”,那自然是经历过战阵的,但从征以来,杜都尉绝没见过如此威猛的战将!

灰袍又问一次,他才道:“正是,你们……”

“朱广昨天从这里过去的?”

对方的语气让他很不爽,便是朱广在我面前也客客气气,你算得老几?

就是这沉默的片刻,那长大的战将突然发作,厉喝道:“快说!”

“你是何人?我凭什么告诉你?”杜成也变了脸色。

“骑都尉息怒。”李儒劝住吕布,对杜成道“我们是奉朝廷之命,追击逆贼朱广,有劳杜都尉将你所知道的一切如实相告。”

一声冷笑,杜成道:“这就怪了,天下到底有几个朝廷?”

此言一出,李儒吕布俱皆作色!

李文优听出他话中有话,追问道:“莫非,朱广也自称奉了朝廷之命?”

“朝廷?人家朱中郎奉的是天子诏命!”

朱中郎?天子诏命?李儒很快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难怪在宫里遍寻不着“六玺”。这可不妙啊,朱广手里不但有天子,陈留王,还有六玺……

思量片刻,李儒取出一物,命骑士送过去:“这是太后授意,董太尉亲笔发下的命令。国家不幸,袁氏在洛阳发动叛乱,袁绍的爪牙朱广闯入皇宫,劫走了天子与陈留王。我们正是奉命追击,迎天子还都。”

杜成是袁绍的人,所以李儒的话唬不住他。但天子和陈留王居然在朱广手里,这让他无比震惊!也就是说,昨天,天子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被朱广带过了黄河!

听此人所言,董卓确已控制了洛阳。朱广本是右将军袁绍这边的,他既然带着天子和陈留王渡过了黄河,那就说明袁将军也下落不明。

现在,自己怎么办?

望着那手持大铁戟的战将,在他身后林立的铁骑,杜都尉沉默许久。

“昨日上午,朱广与郎中程笙经此渡过了黄河。他自称羽林中郎将,奉天子诏命行事,因有天子近臣在,所以末将并未怀疑,放他们过去了。”

吕布剑眉一拧,昨天上午过的河,现在必然没有走远。朱三什么也没有,他肯定要在河内补充给养。

一念至此,沉声道:“准备好船,渡我部过河。”

“慢。”李儒羽扇一挡。“杜都尉的部属中,有河内人吧?”

“有。”

“很好,那就烦请都尉派人过河,摸清朱广的行踪。天也不早了,务必今日之内报回来。”

杜成应一声,调马而去。

“先生何必如此谨慎?朱广只有千余人,且早已是惊弓之鸟仓皇逃窜,我还怕他不成”吕布不满道。

“骑都尉不必着急,在下自有安排。”李儒轻笑道。随即召过一人来,附耳说了片刻,那人便催马追杜成而去。

吕布忍了又忍,还是道:“太尉派你我二人同来,先生有事,该叫我知道。”

“哦,没什么,我只是让他去见河内太守李敏。”

吕奉先一琢磨,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牙残月遥挂夜空,温县城里已经开始执行宵禁,但贾诩却一路通行无阻地来到了朱广临时住所前。

门前下马时,早奔出几名士卒来,有人替他牵了马,又有人一路恭敬地将他引到了堂上。

这是一所普通民宅,勉强算是中上之家,一进门就能瞧见堂上正襟危坐的朱中郎。

贾诩在堂下施礼,朱广没说什么,直接示意他到对面落座,这算是礼遇了。

酒菜都很寻常,但对现在的贾诩来说,已经足够诱人。这位昨天还和马拴在一起呢。

朱广双眼通红,但精神却又不错,一边斟酒,一边笑道:“先生认为我招揽不到杨奉,现在怎么说?”

贾诩也不客气,先夹了两块肉嚼着,这才去倒酒。

“在下实没料到,中郎有如此威名。”

“哈哈,你不必奉承我。杨奉肯从,不是我朱广威名所致,是因为我给他开了一个不能拒绝的条件。”

贾诩点头道:“没错,换作谁,也无法拒绝。”

将盏中酒一饮而尽,朱中郎正色道:“天子病情已经好转,等杨奉之事一了,我就要启程,先生有什么打算?”

“这恐怕不是在下自己能够作主的吧?若我说要回洛阳,中郎会放我么?”

“会,怎么不会?”

“哦?这是为何?”

“以先生之智,你定然知道董卓最终免不了败亡,他是在与天下为敌。而且,即便送先生回去,董卓会重用你么?先生之才,胜李儒十倍,他能当谋主,而先生你却被派来与我作战。”

贾诩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听到“胜李儒十倍”这话时,心里还是挺受用的。

“所以,中郎也打算开一个不能拒绝的条件给在下?”

朱广闷了半晌,缓缓点头道:“我只是个武夫,若论智谋机略,拍马也赶不上先生。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先生留下来,所以,恐怕也只能用这个办法了。”

他的坦诚倒让贾诩赞赏,略一思索,忽笑道:“中郎与我相遇不过两日,怎就知道我才干胜过李儒十倍?我不过是董太尉麾下一小吏,本来是连坐在这里跟中郎喝酒的资格都没有的。”

朱广轻笑一声,道:“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昔年,有一人被举孝廉为郎官,后因病辞职,回乡的路上遇到胡人叛乱,同行数十人被抓。此人急中生智,声称自己是当朝太尉的外甥,只要不杀,家中必以重金相赎。这位太尉早年曾久戍西陲,威名卓著,于是胡人不敢相害,盟誓之后送他回去。而同行的数十人,全部遇害。”

贾诩一时色变,这是自己年轻时的往事,那时,对方说不定还没有出生呢,他怎么知道的?

正狐疑时,又听朱广道:“西土名士阎忠,曾说先生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我认为他识人的能力,不在郭林宗之下。”

“这些,中郎是如何得知的?”朱广抿口酒,狡黠地一笑:“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