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六半上午,小丽按江斐的提示,在小花园的树荫下找到三儿,和教三儿学京剧的几位老人。三儿正在跟老黄讨教:“老师你不说气从丹田出来吗?丹田在题是,你现在又告诉我,气往上行,脑门这儿,脑门这儿哪有气呀?它也没眼呀。”大家笑了。老黄无奈:“三儿你真是一点都不懂。要不这么着行不行?往脑门上唱。”
“往脑门上唱,”三儿眨眼想着,气馁地笑着,这才注意到身后的小丽,“糊涂了。往脑门上怎么唱?没眼怎么出气呀?小丽,你老唱歌,你知道吗?怎么往脑门上唱?”
小丽苦着脸摇摇头。大家又笑。三儿说:“歇会儿,歇会儿吧。老师,你也坐着,先抽根烟,一会儿再往脑门上唱。脑门,脑门怎么唱?”老黄拉三儿坐了下来。小丽得趣地靠三儿身上笑着。三儿摸了半天才摸出烟盒,愣了半天又递给小丽。小丽给大家派了烟。
“哟,这姑娘谁呀?”张阿姨欠身问三儿。
“噢,她呀?我妹妹,小丽。”三儿答道。
“别想了,歇会儿。”老黄给三儿点上烟。
小丽把烟盒塞到三儿口袋里,靠着三儿,坐到长椅上。张阿姨又问:“三儿,你全家都到北京来了?”三儿梗着脖子默默地感受着,样子特别认真。大家看着三儿笑。小丽莫明其妙地看着三儿,心不在焉地回答:“不是全家来了。我跟我姐、老太太、秋子、三儿,五个人在北京;我爸妈跟小西、小魏、朗琳,五个人在上海。”张阿姨特别意外:“哟,你家这么多人呢?南方也不搞计划生育呀?”大家都意外。小丽笑了:“不一个姓的一家人。”
“不一个姓还一家人?”张阿姨眨起眼睛。
“都是我妈收的女儿呗。”小丽笑着解释。
三儿回过神来,摸着脑门跟大家说:“我妈喜欢孩子,认一堆孩子做女儿,男孩子认不到哇,别人不干,舍不得呗。就比如这臭丫头吧,从小就在我家住着,赶都赶不走,赶不走怎么办?那就在家住着呗。”大家点头笑着。老黄关心地问:“三儿那房子够住吗?”
“够了,”三儿赶紧点头,“够了。我老婆当总经理,挺能挣的。我姐还在小区门口开超市呢,在老家也开超市,开超市赚钱。我以前在老家修车,到北京没事干了。我老婆说,没事干就没事干,我跟姐两个人养你们三个人。总的来说,经济不错,日子能过。”
小丽看着三儿笑。老黄放心地哦了一声:“三儿,别急,在北京找工作不难。我们都给你打听着,看有没有合适的,有合适的就告诉你。”三儿感激地说:“谢谢老师,谢谢各位老师了,找工作就算了。我刚才都说了,经济真不错,日子能过。我就跟你们学戏。”
“三儿乐观。”张阿姨疼爱地看着三儿笑。
“张阿姨我乐观吧?”三儿老脸皮厚地说。
老黄抬抬手:“有难处跟我说,我家经济条件还行。”三儿严肃起来:“谢谢老师,太谢谢老师了。”老黄又摆摆手:“你都叫我老师了。其实我也不行,爱好而已。”张阿姨指着老黄跟三儿说:“他儿子真是总经理,大公司的总经理。平时有什么活动,他出钱最多。”三儿点了下头:“以后活动我也出钱。”大家都说:“不行,不行,外地人到北京生活不易。”
“我老婆是大公司一把手。”三儿吹牛了。
“你老婆能有多大呀?”老黄怀疑地问。
“三十岁,跟我一样大。”三儿举着烟说。
大家看着三儿,愈发怀疑起来。小丽觉得好笑:“秋子是大公司总经理,一把手。”三儿问小丽:“带钱没有?”小丽点点头。三儿抽了口烟:“一会儿请各位老师吃饭去。”
“三儿,你到底是什么人哪?”老黄问。
“我说的都是真的。”三儿认真地说,“老师你一定要相信我。我老婆是中国景润建筑设计公司总经理林秋子,景润公司不是小公司,名气大着呢;我姐江斐在开源山庄东门口开清水超市,我老婆就在开源山庄买的房子;这丫头在北京理工大学念大二;家里还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祖上是北京人,就是一般人不知道。北京这边总共五个人,五个姓。”
“都是你妈认的女儿?”老黄又问三儿。
“老太太是我认的义母。”三儿补充道。
中午,小丽出钱,三儿请大家在附近的饭店里吃了饭。回家后,三儿问江斐:“姐你说说,戏怎么往脑门上唱呢?”江斐反问三儿:“真想学京剧呢?”三儿当然地说:“我都学多长时间了?那几个老师可认真了,收我做徒弟呢。这几天教我阿姨,啊,咦。”小丽和老太太笑出声来。江斐也笑:“那叫练声。京剧不好学的。三儿,想学找个好老师学去呗。”
“没必要。”三儿摇摇头,“玩呗,可以认真,没必要太认真,走火入魔就不好了。就是我觉得学戏,就是学京剧,他们都说学戏,这学戏真挺难的,我现在找不到感觉呀,怪不得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呢。姐你跟我说说,怎么气往上行,往脑门上唱。”
江斐仰头回忆着:“我也不懂,没学过声乐,听他们说过。气往上行就是发声部位在上面吧?唱上面去才唱得上去,声音亮,没说脑门。三儿你别乱喊,回头把嗓子喊哑了,找个正经老师。”三儿张嘴感觉着:“不喊,老师叫我先感觉。声音唱上面去,咦,啊。”
老黄真上心了,特地把资深票友郑老师找来教三儿。在郑老师的帮忙下,三儿才知道气往上行到底是什么意思。江斐挑了些光碟,叫三儿学习观摩。到冬月底的时候,三儿就能唱好几段京剧了。三儿最喜欢的段子是,号称男起解的《三家店》里的那段西皮流水。
--
-->
周六半上午,小丽按江斐的提示,在小花园的树荫下找到三儿,和教三儿学京剧的几位老人。三儿正在跟老黄讨教:“老师你不说气从丹田出来吗?丹田在题是,你现在又告诉我,气往上行,脑门这儿,脑门这儿哪有气呀?它也没眼呀。”大家笑了。老黄无奈:“三儿你真是一点都不懂。要不这么着行不行?往脑门上唱。”
“往脑门上唱,”三儿眨眼想着,气馁地笑着,这才注意到身后的小丽,“糊涂了。往脑门上怎么唱?没眼怎么出气呀?小丽,你老唱歌,你知道吗?怎么往脑门上唱?”
小丽苦着脸摇摇头。大家又笑。三儿说:“歇会儿,歇会儿吧。老师,你也坐着,先抽根烟,一会儿再往脑门上唱。脑门,脑门怎么唱?”老黄拉三儿坐了下来。小丽得趣地靠三儿身上笑着。三儿摸了半天才摸出烟盒,愣了半天又递给小丽。小丽给大家派了烟。
“哟,这姑娘谁呀?”张阿姨欠身问三儿。
“噢,她呀?我妹妹,小丽。”三儿答道。
“别想了,歇会儿。”老黄给三儿点上烟。
小丽把烟盒塞到三儿口袋里,靠着三儿,坐到长椅上。张阿姨又问:“三儿,你全家都到北京来了?”三儿梗着脖子默默地感受着,样子特别认真。大家看着三儿笑。小丽莫明其妙地看着三儿,心不在焉地回答:“不是全家来了。我跟我姐、老太太、秋子、三儿,五个人在北京;我爸妈跟小西、小魏、朗琳,五个人在上海。”张阿姨特别意外:“哟,你家这么多人呢?南方也不搞计划生育呀?”大家都意外。小丽笑了:“不一个姓的一家人。”
“不一个姓还一家人?”张阿姨眨起眼睛。
“都是我妈收的女儿呗。”小丽笑着解释。
三儿回过神来,摸着脑门跟大家说:“我妈喜欢孩子,认一堆孩子做女儿,男孩子认不到哇,别人不干,舍不得呗。就比如这臭丫头吧,从小就在我家住着,赶都赶不走,赶不走怎么办?那就在家住着呗。”大家点头笑着。老黄关心地问:“三儿那房子够住吗?”
“够了,”三儿赶紧点头,“够了。我老婆当总经理,挺能挣的。我姐还在小区门口开超市呢,在老家也开超市,开超市赚钱。我以前在老家修车,到北京没事干了。我老婆说,没事干就没事干,我跟姐两个人养你们三个人。总的来说,经济不错,日子能过。”
小丽看着三儿笑。老黄放心地哦了一声:“三儿,别急,在北京找工作不难。我们都给你打听着,看有没有合适的,有合适的就告诉你。”三儿感激地说:“谢谢老师,谢谢各位老师了,找工作就算了。我刚才都说了,经济真不错,日子能过。我就跟你们学戏。”
“三儿乐观。”张阿姨疼爱地看着三儿笑。
“张阿姨我乐观吧?”三儿老脸皮厚地说。
老黄抬抬手:“有难处跟我说,我家经济条件还行。”三儿严肃起来:“谢谢老师,太谢谢老师了。”老黄又摆摆手:“你都叫我老师了。其实我也不行,爱好而已。”张阿姨指着老黄跟三儿说:“他儿子真是总经理,大公司的总经理。平时有什么活动,他出钱最多。”三儿点了下头:“以后活动我也出钱。”大家都说:“不行,不行,外地人到北京生活不易。”
“我老婆是大公司一把手。”三儿吹牛了。
“你老婆能有多大呀?”老黄怀疑地问。
“三十岁,跟我一样大。”三儿举着烟说。
大家看着三儿,愈发怀疑起来。小丽觉得好笑:“秋子是大公司总经理,一把手。”三儿问小丽:“带钱没有?”小丽点点头。三儿抽了口烟:“一会儿请各位老师吃饭去。”
“三儿,你到底是什么人哪?”老黄问。
“我说的都是真的。”三儿认真地说,“老师你一定要相信我。我老婆是中国景润建筑设计公司总经理林秋子,景润公司不是小公司,名气大着呢;我姐江斐在开源山庄东门口开清水超市,我老婆就在开源山庄买的房子;这丫头在北京理工大学念大二;家里还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祖上是北京人,就是一般人不知道。北京这边总共五个人,五个姓。”
“都是你妈认的女儿?”老黄又问三儿。
“老太太是我认的义母。”三儿补充道。
中午,小丽出钱,三儿请大家在附近的饭店里吃了饭。回家后,三儿问江斐:“姐你说说,戏怎么往脑门上唱呢?”江斐反问三儿:“真想学京剧呢?”三儿当然地说:“我都学多长时间了?那几个老师可认真了,收我做徒弟呢。这几天教我阿姨,啊,咦。”小丽和老太太笑出声来。江斐也笑:“那叫练声。京剧不好学的。三儿,想学找个好老师学去呗。”
“没必要。”三儿摇摇头,“玩呗,可以认真,没必要太认真,走火入魔就不好了。就是我觉得学戏,就是学京剧,他们都说学戏,这学戏真挺难的,我现在找不到感觉呀,怪不得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呢。姐你跟我说说,怎么气往上行,往脑门上唱。”
江斐仰头回忆着:“我也不懂,没学过声乐,听他们说过。气往上行就是发声部位在上面吧?唱上面去才唱得上去,声音亮,没说脑门。三儿你别乱喊,回头把嗓子喊哑了,找个正经老师。”三儿张嘴感觉着:“不喊,老师叫我先感觉。声音唱上面去,咦,啊。”
老黄真上心了,特地把资深票友郑老师找来教三儿。在郑老师的帮忙下,三儿才知道气往上行到底是什么意思。江斐挑了些光碟,叫三儿学习观摩。到冬月底的时候,三儿就能唱好几段京剧了。三儿最喜欢的段子是,号称男起解的《三家店》里的那段西皮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