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我们研究和描述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文字艺术表达。有些人表达得精美酣畅,成了经典的文化被人传阅,并流传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在这其中,有一批人用报告文学这一真实的艺术文体在做这样的事情,即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作家。
现在讲得比较多的是接地气的话,指的是文学工作者应当深入生活、深入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从而实现文学艺术的崇高追求目标。什么地方最接地气呢?我想在中国,大庆油田肯定是最接地气的地方,因为有一批伟大的铁人们在那不断向地心钻探,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奉献源源不断的石油,他们的工作深度、精神深度和生产深度,无疑都是最接地气的一群英雄们。在这里,有一群文学工作者,尽管他们身着石油服,但他们依旧与诗一般的文字在记录他们诗一般的工作和生活。
我认识那里的一批优秀的这类人,朱玉华就是其中之一。
她是2007年我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组织《中国作家纪实》签约作家时认识的,她来自大庆,所以我会格外的关注,因为我是大庆的荣誉石油人。大庆与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的一部分创作激情来源于这个地方,《奠基者》与《部长与国家》等作品使我认识了大庆,也让大庆人认识了我。朱玉华便是其中之一。她在工作之余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她都写,而更加挚爱报告文学,这令我这个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自然格外关注她。最近她用了九年时间所写的报告文学,集于《标杆作证》一书,叫我写个序言,看来是不能推的,否则大庆人会说我不够意思。其实给大庆写点文字总是高兴的事,因为我是“大庆人”,并为之荣耀。
朱玉华的这部报告文学集为我们展现了今日大庆油田的精彩画面,弘扬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展现了作为女性心灵世界的内在涌动。她用朴实的文字和婉约的情怀,写出了一个个感动的人和集体。就像原油从地下喷涌而出,是那么真挚、细腻、抒情,也很感人肺腑。
去年夏天,朱玉华给我发来了《光耀通途的星辰》让我看看,该作写的是大庆油田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伴行公路上的路桥建设者们的事迹;前一个月,她又发来了《中国石油梦》,再一次写李新民。与以前不同的是,李新民已成为“大庆新铁人”了,已不是2006年她第一次写李新民时他还是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她仍然让我对她的作品提出批评并指点。我看到她不断地进步和成长,非常欣慰。她工作在国企,用业余时间写出了近二十万字的文字,可想这对一个肩负家庭与事业双重责任的女作家来说,该是多么坚韧和辛苦。
《标杆作证》属于石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许多美的激情和美的文字。可以看出,朱玉华作为大庆人对大庆和石油人一往情深。尤其是对铁人的队伍格外情深。1205钻井队,是铁人带过的队伍,是英雄的井队,众人瞩目。女作家迈着轻盈而坚韧的步伐扑入钻塔的怀抱。1205队,人、事很多,多视角、多层次的心灵的触摸和倾情的传递,是很不容易的。她以钻塔的亲情、独特的手法、真切的感受,写出了一个全新的1205钻井队,尤其是铁人继承人。她敬仰那巍巍的钻塔,融入了那钢铁的身躯,流淌出了那真切的钻塔情怀。
2009年,《铁人精神的传人》获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提名奖,朱玉华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颁奖典礼。《文艺报》这样评论过她:朱玉华的短篇报告文学《铁人精神的传人》,记录了1205王进喜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李新民,在大庆二次创业中接过铁人的旗帜,踏着铁人的脚步,继承铁人精神的事迹,表现了1205钻井队在新时期的时代风貌。作品于2006年分别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报告文学》杂志社“先锋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全国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征文一等奖——这或许不仅是对文字的某种认可,更是对铁人及其后任者的致意。
尼采这样说过:真正的生命活动必然是审美的活动,所谓“生命即审美”,“只有审美的人生才值得一过”。从《标杆作证》里,我们读出了钻井人的石油激情和审美人生,这不仅体现在钻井人对石油天荒地老的热爱上,更体现在朱玉华热爱文学的审美追求里。文字中渗透出了她“只想让那钻塔的情怀陪伴她的一生”的生命追求,为此,她很快乐。看到高耸入云的井架,看到那纯朴、坚强、乐于奉献的钻井工人,她总会感动得落泪。她的语言是审美胸襟的熔炼和情感的浇灌,能使读者获得人生的启迪,感受到生命之真,享受到工作之美。《标杆作证》证明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还散发着无穷的魅力,犹如铁人还活着,因为铁人有着无数的传人。
璞玉勤琢露芳华。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石油为心,是朱玉华的文学追求,也是目的。愿朱玉华在文学的殿堂中多情地抒写、多情地歌唱——为石油人抒写和歌唱是时代赋予作家们的一份使命与责任,我们应好好完成。
相信朱玉华,相信大庆作家们,因为你们是在最接地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