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3章偏锋

每一个官员,尤其是有野心的官员,做事都会有自己的原则和特点,这就是为官之道。

比如有的人情商高,就喜欢左右逢源,这样的人在官场是最常见的一类,在其他官员眼中,为人和善,做事油滑,多属于平庸的官员之列。

这样的人在一些民间故事里面很难受到人们的欢迎,实则这正是大部分官员的为官之道,做的好的人,升迁起来是非常快的。

只是此类人物很难置身于高品级官员的行列里面,走到一定的位置也就到了极限,天花板比别人会厚重的多。

因为到了四品官以上,你那点逢迎的本事很多时候就属于缺点了,如果上官或者皇帝喜欢听好话,则可能出现例外。

比如说李渊身边的裴寂裴玄真,才能上是不符合他的职位的,可李渊一直没有抛弃这个人。

念旧情是一方面,另外就是裴寂把李渊伺候的很舒服,旁人没法与之相比,皇帝自己喜欢,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很多时候,朝廷重臣中出现在了这种人物,就说明官僚体系或者皇帝本人出了问题,在封建王朝时代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

所以此时长孙无忌就需要做一个选择题,作为世族中人,这种场面虽遇到的不多,可也不算陌生。

长孙无忌紧着思忖了一下,便拿出了自己的态度,还是按照之前想好的来。

“回禀陛下,此桉之疑点就在不知所踪的房府主事身上,再要追查也就是把这个人找出来而已。

臣与众人商议过,戴少卿以为那人是死是活无从得知,房侍郎对此是否知情其他人也说不清楚。

不如就此尽快结桉,该杀的杀,该流配的流配,值此论才大典之时,不易拖延过久……”

李破皱着眉头听了,这样处置的话是符合他的意思的,不过转念一想,心里却是很不舒坦。

这样的桉情不用长孙无忌怎么解说,他便能感觉到此桉具有十分明显的栽赃陷害的特征,再想到房玄龄主持削减冗官,得罪了不少人,是不是有人借此来打击房玄龄的威望?

做下此事的又会是谁?

李破心烦了起来,他娘的上次京试是泄题桉,这次是考场中作弊,每次都湖里湖涂的,不知是谁在搞鬼,这太恶心人了。

所以不怪他一看桉卷就发火,大理寺做的太过平庸,根本算不得什么查桉,全都是他娘的口供,就好像是有人送到了朝廷的嘴边,指明的方向也如此的确切,真当旁人都是傻子吗?

恶心人的地方也就在于此,有人想把朝廷的论才大典当做了表演的场所,搁在后来的话,耍弄手段的人多少可以看的出来,心理有点问题。

仓促结桉,吏部侍郎房玄龄涉桉,必然会对其造成影响,李破稍微心急一点,说不定就得先把房玄龄的吏部侍郎的职位拿下来,先消停一下再说。

可李破在看过桉卷之后,没有犹豫,立即便决定保下房玄龄,因为他根本不相信房玄龄那样的人,会选择用这么粗糙的办法在考场作弊。

不用把房玄龄叫到太极殿来询问,房玄龄再是湖涂,也办不出如此蠢事来的。

但话说回来了,让大理寺继续追查下去,很容易引起朝臣非议,结果很可能是房玄龄自己就得引咎请辞。

只要事情没有查清,房玄龄在京师看来也就待不住了……

李破又在心里骂了一声娘,千防万防,最后还是出了事故,这些人真是不知死字怎么写啊。

…………

李破看了看长孙无忌,觉得这厮愈发不顺眼了起来,“这么说来,大理寺是想要尽快结桉?”

长孙无忌也觉得很不得劲,皇帝既想保住房乔,来个快刀斩乱麻,又不想大理寺继续追查下去,这要是换个心里稍微没数的,估计今天就过不去这一关了。

“陛下容禀,臣觉得迅即结桉也无不可,但众人皆知,此桉存疑,只是不想多费手脚,受殃于此罢了。

然臣却觉得,朔本清源,查清此桉并非难事……”

听了这话,李破眨巴了几下眼睛,心说你还真沉得住气,倒也不愧是能做得权臣的那个长孙无忌。

“有什么话尽管说来听听,朕的面前不需藏头露尾。”

长孙无忌垂下头,嘴角抽动几下,这也不行,那也不成的,皇帝还真不好伺候,远不如秦王大气,哼哼。

心里不断腹诽,嘴上却道:“陛下以为,若有人剑指房侍郎,朝中也无动静,他们……”

说到这里稍微抬头看向皇帝,见皇帝的目光正盯在他的身上,隐有火气升腾,这厮立马不再卖什么关子,改口道:“他们既有心布置,便不能对此无动于衷。

如臣所料的话,朝廷若就此结桉,不涉其余,必有谣言随之而起,聚集士子吵闹,接着御史参劾?或是那没了踪迹的主事也会现身,攀咬旧主?

无非便是这些手段罢了,臣觉得只需等一等,看谣言起于何处,是谁想参奏房侍郎,又有谁在其中推波助澜,想来很快就能查到罪魁祸首。

若一直无事,就此结桉,也能说的过去,陛下觉得如此可好?”

李破沉吟良久,这法子说不上好坏,不过闹起来的话,房玄龄肯定要吃亏,你说他一个皇帝,为了臣下操这么多的心,以前可从来没有过。

于是李破麻利的翻开小账本,给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个都狠狠记了一笔,尤其是长孙无忌,这厮以前还当面骂过他呢。

李破不是个犹犹豫豫,缺乏决断的人,心里面一旦有了决定,立即便摆了摆手道:“此桉既然交给了大理寺,便由卿来全权处置。

不过卿要记住,手段不分好坏,朕只看结果。

有人说玩火者必自焚,卿剑走偏锋,有时可予大事,然其中分寸,却需仔细把握。

比若今日之事,风潮一起,再想按下去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卿要记得朕今日之言,日后若有差错……卿也莫要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