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章胡事

范进情况特殊,在凉国做了高官,到了元贞二年,凉国再次内乱,范进联系了许多人献了凉州。

所以说他这个凉州总管也才当了四年多的时间,还不到一任呢。

“前隋之时,凉州之弊在于吐谷浑,彼辈散于西海,高地各处,时有作乱,如今吐谷浑已去,羌族代之,日久必为祸患。

前些年白兰,党项诸羌为吐蕃逼迫,逃下高地,附于凉州,与西北羌人部落多有勾结,元贞四年时,臣命人查探了一下,只那一年,羌人各部联姻便有数十起,此乃渐成一体之势。

臣觉得朝廷应该早做打算,不然定是后患无穷”

李破一直没有怎么说话,西北的情形大多他都知道,只不过朝廷把总的一般都是大方向,细节处就无法跟地方守臣相比了。

别看事情都是各地守臣报上来的,可与实际情况肯定有所出入。

而且地方守臣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报喜不报忧,所以他们的权力才需要监督,也就有了各道督查使,以及御史们的用武之地。

之前凉州总管府报上京师的就大多都是喜讯和功劳,只有献计献策的时候才会提及凉州的弊端。

而一直以来,也没听说范进奏报过羌人易生祸乱的事情,反而对凉州的大局屡屡做出乐观的估算。

如今回京述职,却是把羌人单独挑了出来,觉得他们势力增长很快,高地上的羌族部落和凉州的羌人有渐成一体之势,是个很不好的苗头。

李破在心里稍微琢磨了一下,便知道这是范进故意给自己留下的进身之阶,只有在面对皇帝的时候,才会说出口的东西。

由此也能展现他的才能。

李破暗自点头,守臣为自己着想,倒也不算错,而且眼光也放的极为长远。

羌人是个日后能建立西夏国的民族,和东北的契丹,靺鞨等族类比较相像,如今还看不出什么,很多年之后成长起来却能为祸一方,进逼中原。

如今不论是契丹,还是靺鞨,也就是以后的女真,甚至是西北的羌人,情况都还相类,连统合为一个族群都做不到,还得是外人给他们扣上一个标签才成。

范进的眼光很是独到,把羌人比作了另外一个吐谷浑。

只不过想要引起李破的重视,却还不够有力。

因为李破非常明白,世间的事情就是如此,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一切都好说,但却还是有匈奴,突厥等外族崛起。

等到中原王朝衰弱之时,没有了西夏,辽,金,一定还有其他族类趁势而起,几百,上千年后的世界谁能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想要从源头上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些外敌,是极为愚蠢的想法,做那些无用功,不如极力强大自身,改革社会体系,以及技术。

比如说大唐能一直保持现在这种日新月异的进程,等过上个一百二百年的,把枪炮造出来,那些骑着马,嚼着腥臊的肉干的家伙,来了估计就是送菜。

在和游牧民族的斗争当中,保持住明技术的先进性,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草原不是东边的那些海岛,海岛上的土着都抓到大唐来做工,很可能便灭了他们苗裔,也许就不会再出现到处认祖宗的倭寇了。

可游牧民族不一样,到处游荡的他们,你杀光一批,也会再来一批,任何王朝拿他们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另外一个时空中的大唐其实还算好的,虽然不能消灭有威胁的北方游牧民族,可对草原的控制力,却比秦汉,乃至于前隋都加强了许多。

被后来人所诟病的联姻之策,其实是大唐非常犀利的武器,正是有了血脉牵连,所以大唐可以时不时的精准干涉草原部族的内部事务。

只是面临的困境也和前朝没什么区别,即便能够施加影响,可想要同化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却绝无可能。

主要是中原人的生活方式的问题,中原太富足了,中原的官员们都视草原为畏途,那就更不用指望百姓们愿意北迁。

只靠联姻的话,是无法做到把草原甚至是西北这等荒蛮之处,彻底融入到中原这个大家庭中来的。

就像范进提到的羌人,他们从秦汉时期就一直散落在西北地区,生活的范围是很广泛的。

以前也属于不同的种族部落,可渐渐的人们把散落在西北,汉中以及河西,敦煌地区的人们划分为西羌之属,这便有了构成了一个民族性质的群体的前提条件。

基本上不是这些部族自己融合在了一起,而是中原王朝的影响力到达了这里,并为他们划分了族群,并给了他们统一的概念而已。

所以说,如今所谓的羌人部族,其实有匈奴人,鲜卑人,甚至是汉人,突厥人等等的血脉。

从没有任何历史记载,到中原人给他们寻找到了自己的祖先,并煞有介事的记载于中原的史书当中,于是乎,便制造出了一些族群。

契丹,靺鞨,奚部,室韦,外加鲜卑,氐族等等,其实都是这么来的,谁让中原人图省事,总喜欢把一个地区的部族划分到一处呢?

说句不好听的,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李破的思绪在分散,半晌才悠然问道:“卿在西北多年,治胡向来有方,既然羌人诸部被卿视为祸患,那肯定是不会错的,如今说起,看来是有良策予朕?”

范进一下打起了精神,听皇帝的语气不太好啊,为什么呢?

是以为他要重新挑起西北的纷争吗?不至于吧?

一瞬间范进就想了许多,没办法,他从来没有待在皇帝身边,相比于其他开国功臣,俨然属于外人,不了解皇帝的性情,那就必须战战兢兢,想的多一些。

看范进沉吟良久也不说话,李破趁机吃了几块蘑孤,味道还挺鲜的,都经过专人查验,应该无毒。

宫中的蘑孤汤做的很是不错,为此他还让人给丈母娘家里送去了一些,以后用来做小鸡炖蘑孤应该挺合适的。

李靖就要回来了,将来去丈母娘家里还得看到李靖那张老脸,说些乱七八糟的政务,实在让人开心不起来。

看来还得让李靖多出去走走,只是近期就不用想了,李靖回朝要待一段日子,毕竟是他的老丈人兼老师,不能像拉磨的驴一样使唤,不然丈母娘做的鸡味道肯定会越来越差。

李靖回朝之后的职位已经定了下来,封卫国公,尚书左仆射,然后温彦博也能晋升为尚书令了。

臣下们一直以为他把尚书省的其他两个位置空出来,是不打算再设尚书令之职了。

实际上人们并没有猜对,他又不是李世民,人家做过尚书令,就不想让人再占那个位置,而且别人起名字也得避开他的名讳。

李破自认没那么矫情,他留下一些位置就是为了安置有功之臣的,只是位置还是不多,所以就看谁回来的早,就能占住一些好位置。

回来的晚的,便在各处多设些侍郎,卫府多一位两位将军出来,估计如此也就够用了。

所以说范进算是赶上了好时候,再加上他没有什么家世,和朝中之人牵连不多,就更是李破眼中的香饽饽。

易于控制,即便有其他心思,也无人会鼎力助之,这样的臣下相信没有哪个皇帝会不喜欢。

有李靖这些人在朝,不管封多大的官职,李破都很放心,这就是马上君王的底气,老朱就做的差了些

不过也情有可原,老朱是义军起家,义军是什么样子的相信人们都清楚,那些义军头领们形形色色,动辄就要跟人争功争地盘,不杀光了他们,老朱估计也不会安心享受荣华富贵。

而且老朱的龙庭是怎么来的,他自己最清楚不过,义军之中山头林立,死了多少人才轮到他老朱当家作主,一旦成了皇帝,外敌也被消灭的差不多了,他自然容不得有人再效彷他当年故事。

这和李破的经历就拉开了距离,李破虽也出身草莽,可起兵之初就是官军,他也一直是当头的那个,所以后遗症就比老朱那会小的多。

如今平安渡过了六年,谁要是能再掀起点浪花来,李破都得赞一声你真有本事,就像此次招范进回朝,在凉州耕耘了十载的范进连屁都没敢放一个就乖乖的来了长安。

这就是差距,你搁蓝玉试一试,诏其回朝你都得好好掂量一下人家能不能顺利的奉诏还朝。

蓝玉死的时候,牵连致死的人就有一万五千多人,你要是放在唐初,有如此势力的人李破估计也得给他一刀了事。

牵扯进储位之争,还有这么大的实力,简直比董卓,曹操之辈还要可恶,你若不死日后皇帝的子孙非得被你杀个干净不可。

这就是功臣们的原罪,谁都脱不了命运的摆布,就像李破,再过上些年,军中的将士换了几茬,怕是李破也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让武将们安稳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