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计划

就大凉官方来说,是对移民到西南持支持态度的。但当实际面临财政几近枯竭的问题时,这样的支持大多也就落到了口头上。

是的,大多。

林海很认真的研究过大凉官方近期发布的全部政策,总算制定了包含招募移民物资采购移民路线等一揽子计划。

当林海仔细的把计划讲给自己的义兄们听的时候,得到的是九十八名义兄的齐齐摇头。

“小林子,不是哥哥们不赞同你的说法”,大哥汪良,对,就是那个被“亲醒”过来的汪良,他也是九十八名义兄中仅有的没有截肢的十几名老兵之一。汪良想了想,找了一个自己容易表达的方式来说:“哥哥我是见过大军开拔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次大军开拔,就咱这点人,都要准备无数的东西,校尉和你们几个亲兵忙前忙后的,所以你定的计划我们肯定是信得过的。”

汪良转头看向自己的其他兄弟,见大家都看着自己示意自己继续往下说,就接着道:“但是这些计划对我们来说太复杂了,你知道的,哥哥们都是大字不识的大头兵,你说要我们怎么做还行,你要问我们这样做行不行,说实话,当年校尉在的时候,我们都把他当亲爹看待,他也不会和我们商量计划来着。”

汪良说完,附近一大坨义兄频频点头,纷纷道:“哥哥们的命都是你救回来的,你是老校尉的义子,现在老校尉去了,你就是我们的头,你说要我们咋弄就咋弄吧,我们也不是当头的料,你说这一大段,每一句我们都懂,连起来我们真不明白。”

林海想了想,看向汪良:“大哥,就拿其中三条来说,兵部宣布无条件收缴在战争中散落的民间兵器,家中私藏甲胄,制式弓弩和其他制式兵器的都将处以极刑;礼部宣布将向南方的陈朝,西北的夏朝,西南旮旯角里的高棉国派出战后的第一批大使;户部宣布新开拓土地三年免税,并且向陈朝购买种子和粮食来填补国内空缺。就这三条,你能想到什么?”

“我能想到什么?”汪良很认真的挠了挠脑袋,作为差一点成为劈头士的人,汪良很是忌讳别人碰他的脑袋,所以当他开始挠脑袋的时候,林海觉得自己的大哥是真的在思考。

“反正就是当官的没安好心。”汪良深思熟虑后得出了一个绝对不会错的答案。一旁所有的弟弟们集体点头,嗯,不愧是大哥,就是想得长远,我咋就没想到呢,当官的怎么可能有什么好心...

好吧,林海想了想,自己这堆义兄,在参军前有的是农夫,有的是铁匠,有的是走货郎,甚至还有一个道士和一个和尚,嗯,就是没一个是动脑子的。看样子自己确实不能对他们抱太大的希望。

“小林子”说话的是十九哥陆友,陆友曾是一名走街串巷的走货郎,虽然算不得是一个正经的买卖人,但是好歹能在县城里安家,靠自己的一个肩膀两条腿,把城里的针头线脑老鼠药什么的贩运到清河县的每一个村子里,号称只要到了乡下无人不知无人不识。虽然在战前从未离开过清河县,但是在自己这群哥哥里算是有见识的那种了。

陆友说道:“我大概能理解你的意思,兵部不允许咱们再住在伤兵大营了,咱们这群残废要想活下去,去西南是最好的安排,有山有水有地,三年免税,只要搬过去了,熬过开头一年,粮食成熟了,那就算是过上了正经的日子。”

说到这里,陆友不由得有些哽咽:“当初为了防止乡下被陈国人劫掠,县令把全县的人都迁到了城里,想不到...”

“罢了罢了。”

不等林海安慰,陆友自己朝天摆了摆手,似乎是在送别什么,整理了下情绪,陆友继续道:“我们这帮人大部分是残废,又都是没了家的人,想过上正经日子本就是奢望。哥哥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你执意要西南最边上的那块地,但不管怎么说,西南的地也是地,是地就能种,就能长出粮食来。所以咱们也没资格挑拣什么。既然你都安排好了,你就告诉哥哥们需要去做什么吧,哥哥们脑子没你活,你安排就是。”

林海看着自己的哥哥们,搬过来一块石头,站上去,再努力垫了垫脚尖,争取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既然哥哥们信得过我,那我就当仁不让,先来领这个头,后面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哥哥们只管说弟弟的不是,弟弟觉没有二话。”

说完,林海似乎找到了当初第一次晋升后开部门会议的感觉,一种熟悉的项目刚开始虽然不知道要怎么做但是就是很有信心的感觉油然而生,不由自主的环顾四周,看着茫茫的头顶,突然发现古人没有谢顶的症状,一下子就从那种玄之又玄的感觉中掉了出来。

这一下对林海来说并不要紧,但是老兵们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

“看见了没,那个眼神,以往只有带过兵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眼神。”汪良小声的对陆友说。

“不对,带兵的人多了,这个是带惯了兵的,甚至是打过不少胜仗的人才有这样的眼神。”陆友笃定道。不过他也有一丝不解:“小林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眼神呢?罢了,不管了,现在也不是想着的时候。”

按照林海的计划,哥哥们各自分开,开始按照林海的吩咐准备物资。

大哥汪良,带着一队人去城外,找个背风隐蔽的地方先行扎营,后续买到的任何物资也都会先运出城,林海坚信一旦他手上的物资多起来,麻烦一定会随之而来,到时候能不能顺利出城都是个未知数,因此营地不仅要在今天搭好,以后在城外购买到的物资也不再进城,直接囤积在营地里就行。

十九哥陆友带着七八个兄弟去了城里的几个铁匠铺守着。是的,守着就行。林海明白经过如此长时间的战乱之后,老百姓家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兵器,帝国也一定会想尽办法收缴兵器,但是兵部的文告中写的却是无条件收缴。

林海理解帝国现在虽然一个多的钱都掏不出来了,但是无偿收缴也还是等同于无法收缴。毕竟百姓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财,而兵器就意味着上好的铁,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林海需要铁,尤其是未来开荒时,大量的农具一定会消耗掉天量的铁。

“十九哥你就守在那里,打听下铁匠铺收兵器给多少钱一斤,若是有人来卖,你就收下来,把收到的品相好的兵器混在其他物资里带出城,品相差的,一定要当着很多人多面,给铁匠铺化了,打成铁锭就行,铁锭我们也要。”

在林海的计划里,收购铁和粮食就要差不多花掉了八成的现钱。

而至于粮食,户部其实已经说明白了,对面陈朝的粮食很便宜,还可以大量出口,这给了在边境上的林海极大的便利,反正四国已经缔结和约了不是,那么正常的商贸走起来也是很合理的一件事。

这件事林海准备亲自去谈,当然,为了安全,出城时汇集三十几个哥哥也是很合理的做法,林海表示主要是一个人搬不动那么多粮食...

感谢无数的种田文的科普,林海觉得自己没有浪费任何一个铜板。几天之后,几百人辛苦作战换来的军饷(现金部分)基本上就只剩下了一点点零头,其他的都变成了不能见光的兵器,铁锭,粮食,药品,种子,粗布,甚至还有三辆驴车。

在制定分头采购计划的时候,林海以防皮肤病为由让负责采购药品的八哥徐庆涛买了少量的硫磺回来。自己也偷偷的去卖皮子的铺子搞了一点硝石,加上在营地里烧好的木炭,是的,林海还想做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