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太领家

以前,李家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有三千多垧地,骡马两大棚,长工三十多个,还有个信得过的管家。李家有两个大院,一个院里有四个炮楼,夜里有人换班打更。

丈夫死后,李老太太领着五个儿子过。五个儿子长大了,娶的都是有钱人家的闺女。

大儿子在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做事。他去逛窑子,爱上窑子里最美的女人,想买出来给自己当媳妇,过一辈子。窑子老板让他拿几千块银圆,说:“你不拿钱,就别跟我废话。”

大儿子没那么多钱,愁得眼快瞎了。他给妈去信要钱,李老太太算了算,得卖一百五十亩地,她不同意。

儿子又来信,说:“我的眼快瞎了。”

李老太太不信,去了趟北京,看儿子眼睛真快瞎了,回家卖了一百亩地,把家里的钱都带着去北京。她把窑子里的女人买出来,把大儿子的眼治好,才回黑龙江。

大儿子家里有七个孩子,三儿四女。他在外面有了女人以后,没大回来过,先是在北京,后来去了上海。大儿媳妇领着七个孩子跟李老太太一起过。

李老太太领家,光孙子辈就二十六口,十三个孙子,十三个孙女,五六十口子在一起。这个家很平安,没有生气干仗的。家里有专门的厨房,有两个专门做饭的佣人,里间做饭,外间吃饭。吃饭的屋里有两个大长桌子,男人在一桌吃,女人在一桌吃。

东北这里,天冷了得烧炕,烧炕的柴火,佣人都给抱到炕门口。媳妇们不用做饭,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专心伺候丈夫和孩子。

老太太跟媳妇们下令:“家里的事,不用你们管,各人把各人的孩子教育好。”五个儿媳妇都有点儿文化,文化最高的二儿媳妇是国高毕业生。

男孩的穿戴,李老太太全管,都穿一样的衣服、鞋、帽子。平常不敢叫孩子们出大院。孩子们上学的时候,车接车送,一个车老板,一个枪法好的长工带着枪,怕胡子绑架。女孩的穿戴,自己的娘操心,哪个媳妇屋里都有娘家陪送的布料,够用。

老李家在兴隆镇,穷的也交,富的也为。要饭的来了,苞米随便扛,能扛多少扛多少。过年蒸豆包的时候,来了要饭的,老太太让给半盆。

屯子里有个亲戚,地也不少,场院里的柴火垛年年有人放火。没有人放李家的火,也没有胡子来抢。

李老太太和儿媳妇都是小脚,那时候全村女孩都裹脚。李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不叫给孙女裹脚,她说:“我知道裹脚受罪,我就不叫我孙女裹脚。我的孙女一个个长得这么俊,我就不信我孙女嫁不出去!真的嫁不出去,在家养着!”

李老太太的五儿子李彦玲和妻子李王氏1943年合影。李文艺提供。

八十多年前,有老太太这句话,李家十三个姐妹都没裹脚。

老太太活到九十二岁,死的时候,家里已经娶了六个孙子媳妇了。哪个孙子结婚,都接不少银囤。那时候兴这个,也有专门卖银囤的。囤是用纸盒子糊的,很好看。囤里面放个银牌子,一边一个银花盆,也有的一边一个银花瓶。还接很多帐子,有大红色的,有深红色的,多数都是绸子的。一个帐子一丈二,够一身衣服料。

土改以后,李家啥都没了,分家另过,各找各的活路去了。

给俺讲故事的叫李文艺,李老太太是她亲奶奶,她今年八十八岁,腰板溜直,长得漂亮,大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