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屋村存放资料的管理房,从外表看来并不起眼。但跟隔壁的仓库一样,都是用上好的木料和土石建造,防水防火的能力,应该是铁屋村最好的。
集体仓库的存粮的地方,无论任何时候,粮食都是生命,一旦漏雨失火,都是危及全村人的大事情,再怎么小心防范,都不为过。
明霞本身是一位设计师,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职业习惯地观察此处的设计方案。
虽然日暮西山,但管理房内,有一个罕见的大窗户,让这里的光线并不算差。
房间的四周,是整整齐齐的木头柜子,上了一层暗棕色的漆,从漆色来看,温润有光泽,表面没有灰尘,显然日常打理得仔细。
木头柜子里一叠一叠摆放着不同类别的文件档案。没一本册子,还是使用线装的方式装订。
明霞借着一点太阳余光,看到一个柜子上,贴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字迹端正,不过是明霞能辨认,但无法书写的繁体字。
“一九六六年工分登记册。”
每个柜子,每个资料,都有这种小纸条进行分类标注。其中,有每一年的粮食发放登记册,猪肉发放登记册,更为详细的,还有土地开荒登记,茶山采茶登记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管理者,是一位非常细心认真的人。
见微知著,明霞对铁屋村的这位老会计的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
也更明确以后如何与这位远房的二伯打交道。
明发云从角落的柜子里,找到一本表面泛黄的本子。
明霞在册子放在桌面上时,就看到面上写的汉字。
“铁屋村借粮登记。”
明发云知道明小丫不识字,于是解说道:“咱们村子里,无论是向集体借钱,借粮食,借种子,还是接工具,是有惯例的,首先要经过村子里的批准,然后在我这里登记,还要盖个手印。”
一个村子里,家家户户过日子,总有一些不凑手的地方,缺粮缺钱的情况,都有发生,因此,向村集体借东西,也是有惯例的。
明发云说的操作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明小丫点头表示同意。
“村里订了规矩,每户人家,每次借粮不超过五十斤,等你这五十斤快吃完了,如果还要继续借,就重新登记。”明发云看继续解释道。
这个分量,正合明霞的心意。
她们目前居住的房屋,连睡觉的地方都无法保证卫生干净,屋顶都会漏光,若是囤放太多粮食,哪天天降暴雨,那可就麻烦了。
“向集体借的地瓜米,等到夏收的时候,村里会算过你们的口粮,留够你们吃的,剩下的用来还债。”
明发云一边解释,一边拿起桌子旁边的毛笔,沾了沾砚台上尚未干涸的墨水,在纸张上起了新的一行,写下了明霞这次借粮信息。
明霞扫了一眼,看到明发云写得十分妥当。
时间,地点,经手人,借粮数量种类,归还方法都十分详细地记录下来,让人找不出半点挑剔的地方。
明霞认识字,可明发云不知道,他写完这些内容之后,一字不差地念给明小丫听,确认她明白了里面所有意思,才让她按手印。
就凭着明发云这种一丝不苟的办事风格,难怪会被全村人推选为拿满工分的会计。
等这些手续全都办好了,明发云才带着明霞,往旁边的集体库房走去。
集体库房的钥匙,挂在明发云的腰间。存放粮食的库房,并不只有一间,而是连排的屋子。
这个时候,春耕刚刚结束,仓库里存放的东西不多。
只有在公粮上交和分粮食之前之前,这些屋子才会堆得满满的。
属于集体的地瓜米,就堆放在第一间库房最角落的位置,用一种浅棕色的麻袋子装着,垒在一起。
据明小丫所知,一袋地瓜米是二十五斤。
这种麻袋子,也是铁屋村妇女们用织布机编织出来的,可以用来算工分。
编织袋子的纤维原料,来自一种名叫麻藤的藤本植物,它的藤枝韧劲很足,无论是拉扯还是切割,都不容易弄断。
采集新鲜的麻藤,经过暴晒,可以用手撕成麻藤线。编织成布之后,再手工缝纫成袋子,用来装米粮干货。
与普通麻袋不同的是,麻藤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粮食干货保存在麻藤编织的袋子,比放在普通的袋子里,更不容易长虫发霉。
不过,麻藤的藤枝纤维很硬,表面更粗糙,因此纺织城的布料,并不适合制作人穿的衣服。
这种麻藤袋子,也是铁屋村的一种商品,可以直接卖给乡里的粮食站。
因为麻藤的植物纤维更粗,因此纺织的速度比衣布兰更快,三个麻藤袋子,就是一个工分,这也是铁屋村妇女的一个十分工分来源。
明霞用麻藤袋子借走粮食,这麻藤袋子,可不能私自昧下,最后还是要归还集体的。
仓库里的地瓜米,被晒得干干硬硬,五十斤的分量,装了两个麻藤袋子。
明霞估算了一番,觉得自己靠明小丫这生病尚未完全好转的身子骨,想把五十斤的粮食扛到位于半山的老猎户屋子,难度真不是一般大。
就算能硬拖上去,自己这半条命就要瘫了。
“二伯,”明霞既然知道自己不行,也就直说了,“我前阵子生病刚刚好,这五十斤的粮食,我也扛不动,我打算今天先领二十五斤,等明天记工分的时候,再来取剩下的。”
明发云也知道明小丫的能力,点头同意了她的想法。
看着明小丫两只手费力地抱着二十多斤地瓜米,明发云背地里摇了摇头。
他这远房侄女,接下来孤儿寡母的日子,真是不好过。但凡家里有个男人,这五十斤的粮食,哪用得着这么吃力。
不过,明发云又想起明小丫当初在她男人家过得日子,以及明小丫这几日发生变化的精神状态,又觉得她这样也不是一件坏事。
明小丫过得浑浑噩噩,对自己被赶出游家的很多细节并不了解,反倒是明发云,知道明小丫被赶出来的一点内幕。
按照游老婆子原本的想法,自己的小儿子游全树跟明小丫离了婚,但明小丫还是得待在游家,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
但是,嫁入游家的小寡妇却是不愿意。
游全树要娶她过门可以,但前妻和与前妻所生的子女,一个都不能留在游家,要完完全全的断绝关系。
这才是导致明小丫被赶出游家的真正原因。
明发云之所以催着明小丫赶紧把立户的手续办妥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如果明小丫将来有个好人家改嫁,户籍还在游家,一定会被游家人刁难。
明发云想到此处,忍不住微微叹了一口气,决定今晚回去,再找自家老婆子叨念几句。
他看了看已经暗下来的天色,将库房和管理房的门锁好,手背在身后,慢慢悠悠地往家里走去。
……
……
铁屋村位于山岭起伏的山区,几乎找不到一段特别平坦的道路,明霞顾不得麻藤口袋隔着衣服都有点扎肉,直接将口袋抱在怀里,然后踩着并不平整的石阶,硬撑着往她们的住处走去。
村里存粮的仓库,在村中心地势较高的地方,明霞要穿过一路下坡的村子,走一大段路,才能到达居住山岭的山脚下。
然后还有长长的一大段绕山山路。
老猎户的小破屋,荒废至今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距离铁屋村主体村落太远,孤零零坐落在半山腰上,无论是出工干活还是去镇子上,都极不方便。
就像现在,铁屋村其他村户家中已经升起袅袅炊烟,准备家中晚饭,而明霞还带着三位小丫头,扛着地瓜米,奋力往山上爬。
二十五斤的重量,刚开始带着走的时候,还算能应付,但越往山上走,明霞觉得手里的重量是越来越沉重,好像那袋地瓜米,不是二十五斤,而是三十斤,四十斤……
回家的路程还未过半,明霞只感觉自己的体力在飞速流失,腿脚发软,气喘吁吁,手臂手指都酸疼厉害。
等到后半程,明霞差不多是走上四五步,就要将手里的地瓜米放在山路边上,休息片刻,再继续往前走。
为什么在生产力越落后的地区,男女地位差异越大?
这其中,男女的力量差别,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个家庭中,拥有越多的男性劳动力,能够获取的资源越多,在社交群体中的话语权也就越大。
用铁屋村的生产力条件来看,像明小丫这样失去了婆家依靠,家中没有一位男性作为顶梁柱的可怜人,还带着三个不顶事的女娃,依靠她自己的力量,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在别人的眼中,明小丫未来最好的选择,是能找个养家的男人嫁了,一辈子有个依靠。但这附近的村子,姻亲来往频繁,明小丫这连生五个女儿的名声,能嫁的人家都不太行,明小丫过去之后的日子,估计比在游家还惨。
为什么明霞那个年代,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义无反顾,干脆利落与丈夫离婚,独立抚养子女?
还不是她们独立的经济能力,给她们撑腰兜底。
明小丫确实没有这方面的底气。
她的身体素质,甚至在同辈女性中,也算是垫底的。
明霞自己是一位热爱健身锻炼的人。
她在健身房里接触到的女性,经过长期的力量训练,体能和力量,未必比普通的男性逊色。
但是,健康,充满力量,体力充沛的背后,必定有合理丰富的饮食,规律科学的运动,甚至是父母祖辈良好的基因在起作用。
明霞想要逐渐将明小丫的身体,恢复到一位正常的健康女性的水平,需要一个较长时间,高度自律的饮食疗养,以及运动锻炼。
此时,她们行走的速度,慢是慢了点,但明霞也不愿意逞强,宁可像蜗牛一样慢慢移动,也不过分透支体力。
大花她们看明霞费劲的搬运粮食,好几次都想来帮忙。
不过,明霞打量了一眼她们瘦巴巴的身子,委婉地拒绝了她们的提议。
所以,等她们回到那栋小破屋前时,月亮早就高高的挂在天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