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早上的鸡还没打鸣,宁纵就早早起了床坐在门边,看着一连多日不停的雨正为猎不到野物而发愁。
才在心里劝完自己放平心态,却发现走过来的宁可可更愁眉苦脸:“想什么呢愁成这样?”
宁可可没想太多随口说道:“雨再不停,蘑菇采不及时就要长废了。”
宁纵听完心里一紧,他不想让宁可可存有侥幸的心理,他觉得与其盼望蘑菇奇迹般出现,不如老老实实干点活,然后语重心长地训了对方半天。
见人没反应,他轻弹了一个脑瓜崩:“听没听到?”
“不行!”
瞧着雨慢慢变小,饭后宁可可就强行拉着宁纵上了山。
伴着淅沥的小雨有两个上山的人,前后都各背一筐,宁纵现在很是后悔:就不该说雨有停的趋势!
然后,走到布置的陷阱周围,他就傻眼了:成片的平菇,大大小小出现在枯木上,甚至几棵青翠的杨树都长了几朵,大部分已经长成,还有的炸了伞,确实再不摘就会坏掉。
宁纵想着想着,便有些情绪生出,他过侧身背对着宁可可:
父亲母亲,以前的妹妹被接回宁府生活该是好的,现在的亲妹妹很懂事,村里人也都夸她有福气,一来生活就变好了,二弟在县学一切都好,你们放心...
两人手脚麻利地摘着蘑菇,很快装满便一趟趟折返在山间和泥土房。
宁纵将筐里的蘑菇倒出来,平铺在地面:“你在家歇着,我再去一趟。”
说着,留给才勉强抬起头的宁可可,一个隔着雨幕的身影。
她现在累得不行,也不会硬撑,确实需要休息。
想她以前每每跳级,总能避开体测,今天这几趟来回,直接把欠下的千米长跑补了个全乎。
这几天的伙食,已经不再是清水米粒汤,虽然不是能立住筷子的程度,好歹米多了些还掺了杂粮,若有糖的话就是五宝粥了。
至于为什么非得天不亮出门,完全是系统显示的实时产量,超乎了宁可可的预计范围。
经过一上午的努力,宁可可迈着沉重的步伐,有时往山上走时遇到斜坡,不仅是得靠宁纵拽着,还得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
宁纵:“说了我自己来就行,这一趟估计不用装满筐,就能全摘完。”
宁可可小声控告:“大哥,可是你不认识青头菌啊...”
正在两人说话的功夫,一路跟来的伯父伯母,借着松树遮挡住身形,将两人的对话听了个大概。
“当家的,就是那什么青头菌,我前日去娘家听人说了,一个就能卖3文钱呢!”
“嗯,也不知道这两人大中午上山干干什么,咱小点声跟上看看。”
这边宁可可和宁纵已经来到陷阱周围,前者摘着平菇,后者根据记忆,在枯叶子枯草地下找寻种下的青头菌。
宁可可来到一处落满松针的树下,一边将大朵的放入筐篓,还小心拨弄着杂土,避免踩到小朵或才出头的青头菌。
她正采着,一转眼的瞬间好像闪过了什么,再往斜坡那看去,只有半截银色闪亮的簪子露在树后。
那玩意儿挺眼熟啊,福袋你有印象不?
【就是您伯母头上钗的那只,除了原主,合村也就她带了银簪。】
我说呢,她这是跟着来的还是恰巧碰到?
【没注意。】
宁可可装作无事的样子,采了蘑菇后,并没有急着再种下,反而大声说着:“大哥,我们去下一处吧。”
“好。”宁纵走过来:“跟着我别乱走,下雨地滑,再经过这周围很危险。”
等他们兄妹离开,那伯母本想也去那周围看看,但被拉了回来,被金钱冲晕的头脑也冷静下来,绕开陷阱又紧跟了上去。
他们跟着俩兄妹到了每一处,宁可可也看着他们跟了一路。
本来陷阱的位置村里人也都知道,没什么遮掩的,但是一旦利益诱惑太大,就会有人冒险靠近,到时候别说种的蘑菇没了,就是猎物也捕不成。
宁可可对这事有些犯愁,怎么就让她遇见这么一对亲戚呢?
她突然有点想宁许了,虽然人冷了点、不讨喜了点,但好歹是个劳动力:等下还得问一下大哥,二哥一般隔多久回来一次,最好将蘑菇长出来的日期,卡上他回家的时候,还省力些。
到家后,看着伙房里铺满的平菇,虽是累了点,但两人都很是开心。
“大哥,我们现在还差多少能攒到四两银子?”
宁纵估算了这满屋大概的重量,说着:“卖完这些,再上山打次猎物,去镇上卖的时候当几天帮工,该是够的。”
宁可可:“还要那么多啊。”
“你别担心,现在比以前好太多了,再难也能走过来。”宁纵想了想,接着说:“就是这么多蘑菇,恐怕在镇上很难全部出手,如果到县里就轻松多了,价格也会高一点。”
宁可可没有犹豫:“大哥,那我们就去县上卖就是,顺便看看二哥,问问他下次什么时候回来。”
“我也这么打算,先吃饭待会我去邻村租牛车,村长家的黄牛岁数大了,恐怕跑不了那么远的路。”
“好。”
这边两人正生火做饭,远在山上的伯父伯母,已经采了许多青色的蘑菇:
“当家的,你说这蘑菇真能吃吗?”
“不都说了青头菌,不就是青色?先拿回去再说!”
等两人从山上下来,正巧遇见了出门的宁纵:
“当家的,他这是要出村?”
“你先回家,我跟上去看看。”
宁纵一路上,只在考虑去哪家租牛车、人家会不会答应,完全没注意身后跟着的伯父。
到了后来,那伯父连躲闪都懒得加速,慢悠地看着宁纵,从一户人家里牵着牛车出来。
“这混小子又想去镇上?我得赶紧回家把锅整出来,等到那就卖两文钱一个,看他能把我怎样!”
......
牛车的轱辘在土路上转着圈,宁可可照旧倚着筐篓:“大哥,我们得多久能到呀?”
“也就一个时辰多点,你二哥读书的地,旁边就有许多酒楼,不用再往远了去,再远我也不知道。”
“好。”
宁纵突然想到什么,小心问着:“你,想去看看以前住的地方吗?”
宁可可困意全没,她觉得周围小草的清新,都盖不住聒噪的蛙声。
福袋,福袋!原主以前住哪?
【县城最东边的地方。】
那我们从哪个方向进城?宁许读书在什么位置?
【我们从北门进,读书的地方在县城西北方向。】
宁可可松了口气:“不用了大哥,宁府在最东边呢,我们从北门直接去找二哥吧,再说,我也不想回去,有大哥就足够了。”
宁纵:“成,有啥事尽管跟大哥提!”
县城的街道商铺,确实比镇上繁华许多,因为有些蘑菇在筐里装不下,是散在车板上的,人来人往间便有人主动问价。
这次出来,宁可可把杆秤带上了,就是想靠零售多卖些钱,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能赚一分是一分。
因为人渐渐围了过来,宁纵也找了个空地儿,把车停下。
周边也有其他的商贩,且这地儿也合适,没有挡道,宁可可便和宁纵决定在这里。
“你们这平菇怎么卖的?”
宁可可:“姐姐好眼光,我们这才来,就被您看到了,这是昨个儿才摘的,今早就运了过来,您看看这伞扇上,还有白霜呢,保准新鲜,每斤只需十五文。”
十五文的价格和市场行情持平,但比批发给酒楼多赚不少。
“小姑娘,你蘑菇这么多便宜些就是,我们多买点你也好早收摊。”
“姐姐,我和大哥也就停在这卖一会儿,而且保证满斤满两,待酒楼开了门就都送过去了!”
宁纵看着聊天正火热的宁可可有些吃惊,想他第一次卖东西,就算父亲在旁边,他说话都紧张到结巴。
这边宁可可已经开始称蘑菇,却迟迟不见宁纵过来,她转头在嘈杂的人群声里喊着:“大哥,收钱了!”
“来了来了。”宁纵回过神,赶紧来到了车板一旁。
这边的蘑菇卖得飞快,周边的酒馆、粮铺、书铺也都相继开门。
想买的人早已拿着新鲜的蘑菇回家,当然还有观望了许久等宁可可剩余不多,降价的人,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车板上的筐篓,盛的也是平菇。
酒楼一开门,宁纵招呼完最后一个人,就牵着牛车走了过去。
互相陌生的买家与卖家,之间缺少信任,但在蘑菇倒出检查后,有了合适的价格便热络了许多。
就这样,在一家家询问并卖出的这个过程里,宁可可和宁纵也通过各买家的表情与说话,大概了解了对方的人品,对下一次去哪家不去哪家,有了基础的判断。
临近中午,两人又回了最初的地方,烤起了青头菌。
这个时间点,来往的人很多,有结伴酒楼的,有着急回家做饭的,也有很多下工的人。
宁可可的铁板烧,先是把好奇的人引过来,又借着香味引来更多的食客。
两人正忙的不可开交,青头菌的库存也在递减,很多食客见所剩不多便有些焦急。
这时,近处的旁边,传来一道熟悉的叫卖声:“烤蘑菇,烤蘑菇,又新鲜又美味的烤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