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被他问得一怔,赶忙岔开话:“宋校尉气势不凡,我哪有福分认识。只是瞧着和一位故人有些相像,走眼看错了而已。”
宋安承面沉如水,也不知在思量什么。乐安以为他心中不悦,顿时懊恼自己是多嘴了。
宋安承沉声道:“乐捕头客气了,稍后恐有恶战,还得请乐捕头督促兄弟们。”
“大人哪里话,这是我的本份。”乐安赶忙说好话,随即往旁边挪动,挨到了兄弟们的身边去。
宋校尉就往那一立,便有非凡气势,浑身煞气腾腾。身量也如伟丈夫般高大,身披盔甲骇得人不敢造次。腰间挎一柄环首长刀,此刀专为马上杀敌所用,可见他本领不小。
校尉大人久经沙场,气势非是他们这些捕快可比。乐安每每同他讲话,都觉得心虚胆寒。
他这帮衙门的弟兄们,哪个不是如此,好容易应付过宋校尉的问话,乐安便躲开,不再轻易搭话了。
倒是彭春凑到宋安承身旁,小声抱怨:“这地方的卫所当真不行,竟只分出四个小队来,虽说穿着红袄军服,却比佃农强不得多少,就这些料还不够给流寇送菜的。”
宋安承冷冷瞥他一眼。
彭春一缩脖子,立马改口:“卫所拖延军机,练兵不利,好在有衙门人手协同策应。就是不知事后上报,该怎么说?”
此次追缴流寇事关绝密,还特意从北方征调将士特办此事。宋安承这队人马也是被调来的,对流寇所犯罪责一概不知,程将军也未吐露半点。
原想着追剿流寇乃是紧要军务,卫所理应出兵配合,哪知他们阳奉阴违,竟然只派出四十人来,还都是老兵弱兵。
不怪彭春抱怨,就连宋安承也气得不轻。
好在此地算是他的故乡,对平安县的地形、路线颇为熟悉,才能用这几十人,布下这样的埋伏。
宋安承忽然按在彭春的肩上,两人俯下身看向林中。
林中隐隐传来动静,彭春立刻向乐捕头打了个手势。
宋校尉直接提起长刀潜至林边,彭春紧随其后,衙门的众捕快也提振精神,猫在后头准备围堵。
按照之前的约定,捕快们只需围住东边的山脚,莫叫人跑出去就行。
因此捕快们只站在林子外围,眼见着他二人进林,也不由地跟着凑近了些。
林中正是被冲散的流寇,这几日他们潜在林中与追兵周旋,已是强弩之末,这会儿定是要冒险突围,向临县奔逃的。
这六名贼人潜至林边,本想伺机突围逃出生天,谁想林边早有埋伏。
宋安承突然闪身出来,横刀劈向正往外探看的流寇,顷刻间便身首异处。只见他飞身上前砍向第二个,身后的彭春也紧随其后,两人一同杀敌,六名流寇眨眼间便死了三个。
林边的捕快们看得真切,只见宋校尉率先出手,切菜砍瓜一般抹去敌寇性命。
乐捕头脚下生寒,只觉得这不苟言笑的宋校尉简直就是修罗阎王,索命的煞星。
剩下的三名流寇已是穷途末路,豁命般跑出林子,直冲着捕快们的方向扑来。
宋安承紧追着跟上,手起刀落就劈死一个,另一个被彭春抛出的刀捅进后心扑倒在地。
打头的那个冲向捕快们的埋伏之地,见人阻拦抬手就砍。他左右难逃一死,只想多带几个垫背的。
县衙里的捕快多是子承父业,世世代代铁打的饭碗。别看平日里吆五喝六,真到关键时候,那三脚猫的功夫怎么扛得住。
原本的围堵阵型霎时就被冲散,还有两个躲得慢,险些被划破肚皮。
唯独乐捕头还站在原地,举刀格挡。
“当啷”一声,乐捕头手里的铁片刀就被斩断,流寇的刀势却未变。
刀刃眼看已没入乐安左肩,他慌忙抬手去挡,好在腕子上的护甲结实,这才缓住刀势。
可对方已杀红了眼,乐安心想这条命恐怕是要交代了。
就在此刻,宋安承追上来,手持长刀悍然劈下,气势逼人仿若横贯日月。
刀刃自贼人脖颈而入,刀身没入胸膛,几乎将人劈成两截。血液喷涌而出,浇了乐安一头一脸。
乐安人已经吓傻,呆看着面前的宋安承。
宋安承的目光凛冽,脸上无悲无喜,六条人命就丧在刀下,却惊不起丝毫波澜。
乐安好半天才缓过神来,被手下们扶到一旁。他不禁嘟囔道:“真是个煞神。”
彭春已经在旁清点尸体,手握匕首将贼人的鼻子尽数割下,放进包中带回去邀功领赏。
宋安承立在尸体旁,挥着刀甩去上头的血水。刀尖不经意蹭着尸身,在上头又割开一道口子,尸体的腿猛的弹动起来,捕快们不约而同都打了个寒颤。
宋安承若无其事地举起刀,随手在袖子上一抹,便收刀入鞘。
他转头看向乐安,眼里说不清是赞许还是轻视,“多少还有些胆量。”
他的声音低沉嘶哑,仿若是撼天的闷雷,又似恶虎的低吟。
乐捕头虚虚挪开脸不敢跟他对视,顺势低头去看肩膀上的伤。
他肩上的刀口将近一掌长,小臂上也有伤,皮肉外翻十分骇人。乐安这时候才觉出手臂钻心的疼来,心头一阵阵后怕。
彭春早看出他们不顶用,便招呼捕快们清理战场,让伤员都回去疗伤。其余人仍在不远处守着,只要有贼人出来,及时示警就好。
随后,宋安承率先走进林中。
他们已在外枯守四日,山中流寇已如丧家之犬,该是进山的时候了。
……
薛兰这几日总惦记着当家的,往日衙门从未有过这种公干,一走就是几天,连音信也没有。
婆母陈氏数日前摔跤扭了脚,便常念叨着儿子,活像是要一病不起阴阳相隔了似的,叫薛兰好生闹心。
周氏和薛宁一登门,薛兰就隐约觉着要遭,以为是周氏没空再照看乐陶了,心里盘算着打算将孩子托付到老宅去。
哪知道,她们带来的消息竟比这还要坏。
“我心里总是不安,还是陪我去趟衙门吧。”薛兰左思右想,将长子乐满叫到面前来,要他竖起大哥的样子,在家照看好祖母和幼弟。
临走时还特意备下凉茶水和点心吃食,又特意将院门落了锁,免得歹人进门,也防着乐陶再偷摸跑出去玩耍。
安排好了家中的一应事情,大姐薛兰这才带着薛宁和周氏往衙门去了。
平日里衙门大门前常有人出入走动,今日却只有两位快班的差役枯守着大门。他们瞧见薛兰过来,都恭敬喊一声“嫂子”。
薛兰顾不上客套,直接问道:“乐捕头是在里头忙活着呢?”
“没有,乐捕头带着弟兄们全出去了,现在就我二人和两个壮班的轮流值守呢。”
两人将她们三个带到衙门大门里侧来说话,一直站在门口总归是不好的。
他们低声透露,“知县大人这两日也不在。”
“这是究竟是哪门子的公干,怎么这样大的阵仗?”
“这次听说是三方联手——咱衙门和卫所,听说军中还来人了。”他们竖着拇指,指指里头,“齐主簿倒是在呢,要不,给您通传一声?”
她是正头的捕头娘子,薛家又马上要与齐主簿结亲了,这事衙门里的弟兄们早有耳闻。他们是小小役卒,自然要给薛兰几分面子的。
薛兰赶忙拦下他们,“那倒不必,兄弟们在外头忙着公干,我哪能打扰。无非是有些惦记罢了,更不能因私情麻烦了大人们。”
“是是,嫂子深明大义。”
薛兰勉强笑笑。
她们饶是再如何担忧叨扰,也不能是在这个档口,不然低下的人指不定怎么碎嘴呢。
她正要回去,就见大门外两个壮班的差人,抬着个担架打远处小跑着过来。
那担架上躺着个血糊糊的人,打老远就能瞧见。这人不知是死是活,胳膊吊在外头,引得路人惊呼不已。
壮班的两人路过衙门口,跟守门的哥俩知会道:“在城外山脚处发现的,我们先把人送去医馆,再晚怕是救不活了!”
薛兰快步追上去看,见这血人身型消瘦不似乐安,这才松了口气。
她顺势瞟一眼那人的脸,顿时抽一口凉气,对着薛宁和周氏叫道:“快,快跟去!那是……”
她脸色发白,“那是赵三儿——!”
作者有话要说:捕快吆喝:嘿!不许跑!瞧见刀没,再跑砍你哦!
宋安承甩甩刀:莫要让血蚀了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