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进高速公路,小正就主动问起:“对了,你说田崎老师听到的那句话是‘那是撞球,不,应该说是传接球’是吧?”
“嗯。”
“这话确定吗?当然,他既然这么说应该是不会错啦,但是比方说,catch ball这个外来语当时就已经有了吗?”
“是的,阁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田崎老师遇见芥川,想必应是在大正末期或昭和初期。相较之下,撞球的历史更早。当然说到规则如何变迁之类的细节我是不清楚。岩野泡鸣的短篇杰作《少爷》就是始自撞球的那一幕,这篇小说写于大正二年(一九一三)。相较之下棒球据说是始自明治六年(一八七三),由美国老师率先教导学生。”
“噢——。日本人可真是热爱新玩意儿。”
“是啊。撇开大正不说,到了明治年间已蔚为风潮。早庆对抗赛应该就像现在的日本职棒联盟赛一样热闹吧。再说到‘catch ball’这个名词,根据小学馆出版的《日本国语大辞典》,这是个日式英语。在欧美那边好像只叫做catch。另外还有类似的例子,《日本国语大辞典》举出的例子之一是片冈铁兵。查阅过作品后,他是这样写的。”我念出笔记资料,“我把手上的汽球朝服务生扔去。‘不好意思。’服务生用恰奇·玻欧鲁的随意手势试图接住。”
“小说里‘ball’这个字没有发长音写成‘玻—鲁’喔。是用片假名拼音写成‘玻、欧、鲁’。很有那个时代的韵味,相当不错吧。这篇小说刊载于大正十五年的《改造》杂志。”
“你查的范围可真广。”
“厉害吧。”
“那么,《六之宫公主》和那个名词又有什么关联?”
“嗯……说到这个就有点困难了,既然说是像‘撞球’我打算搜寻相关作品。提到‘莲花’和‘往生’,首先会想到的就是芥川写的《往生绘卷》。那是叙述一位僧人,一边喊着‘阿弥陀佛啊~喂~喂~’一边不停走路的故事。”
“啊,我记得那个故事。”
“看吧。只要读过一次,一定会对那个故事留下印象。可是芥川文学全集中通常不会收录这个故事。对吧?国中和高中时的我一直百思不解,为何会遗漏这个故事呢?”
原本杀人不眨眼的一人,听说不管是哪种恶人,只要皈依阿弥陀佛便可前往西天净土,于是“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熊熊燃烧,突然开始一心向往阿弥陀佛。”他连呼佛号,不断往西前进。当此人抵达海边后,他爬上松树,不断高呼“阿弥陀佛啊~喂~喂~。”最后饿死时,口中“开出雪白的莲花”。
“这次,我又把这篇作品重读了一递,文中插入和故事主题不相干台词的笔法,简直就像黄表纸。比方说正在钓鱼的男子,对于路过的旅行女子长相冒出一句‘真想瞧上一眼。’给人的感觉很像是写在画面角落的旁白。虽然令人会心一笑,但因态度过于轻松,感觉上有点轻浮。大概就是这点让人看轻了吧。不过,这本来就不是能够通篇严肃到底的故事,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正好。”
“嗯……”
“不过,当我查阅原典出处才发现注释写了这么一段话。我家有的是岩波出版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上面写着‘令听众读者如雷贯耳’被许多书‘不断转送流传’。原来是我自己才疏学浅,其实这是个非常有名的故事。看《往生绘卷》时的感动,果然不是针对写法的巧妙。那是针对题材本身,针对呼唤‘阿弥陀佛啊~喂~喂~’的这种姿态。如此说来,读者若是本就知道出处典故,或许就那个意味而言也要打个折扣看待。”
“原典同样出自《今昔物语》?”
“嗯。同样出自《今昔物语》,同样是第十九卷,其中的第十四篇。而且,这才有意思。写的是‘有深川亦不从浅处过河,有高峰亦不绕道而行,颠簸难行仍勇往直前,目不斜视,绝不回头’。到了海边他高喊‘阿弥陀佛啊~喂~喂~汝在何处’。接下来才厉害呢。‘大叫之后,忽闻海中隐约有声日,在此处。’”
“哇塞。让人浑身发麻耶。”
“对吧,对吧。”
“那么莲花呢?”
“和芥川的版本一样。死在树上的此人口中,开出鲜丽的莲花。关于这个莲花,还有个好玩的故事。来源同样是吉田精一的《芥川龙之介》,关于《往生绘卷》,吉田引用了正宗白鸟的一段话:‘从尸骸口中开出白莲,应是为了让小说结尾更有趣才临时起意的神来一笔。在真实的人生中,笃信阿弥陀佛的僧人的尸骸,恐怕早已发出恶臭成为乌鸦的饵食了吧。’”
“言之有理耶。”
“嗯。白鸟还不罢休,甚至又进一步写道:芥川并不是真的相信,才写出这个莲花,‘可能只是基于艺术层面上的游戏心态才添上一笔的’。看到这句话应该会有点难以释怀吧,会很想知道白鸟是基于什么理由说出这种话。原文出自《论芥川龙之介的艺术》。我心想非查一下这个资料不可,凑巧在吉祥寺的旧书店,找到昭和十七年创元社出版的正宗白鸟写的《作家论(二)》。虽然很破旧,相对来说价钱也格外便宜。”
“算你运气好。”
“这是有缘。话说,其中有《芥川龙之介》这篇文章。标题虽然不同,但内容说不定一样。我抱着这个念头一查之下,果然一样,只是——”
“只是什么?”
“引文之外的部分更戏剧化。白鸟是这么写的。我念给你听喔。‘和“孤独地狱”对照之下,撇开艺术方面的巧拙不谈,我认为作者的心境很有意思。想到在孤独地狱饱受折磨的人,全身血液沸腾地追随阿弥陀佛,眼前就会出现我最感亲近的人。’‘我在这篇小品问世的当时,就把读后感写在投稿某杂志的杂文中。’于是,这里就出现了前面那种‘芥川应该不相信口中开出莲花吧、那应该是随兴的游戏之笔’的看法。结果,‘芥川氏看到我这番评论后,写了一封信给我,陈述他自己的感想。’”
车子越过白河。
“这下子成了莲花问答。”
小正说。我继续念出白鸟的说词:“‘我接到先生的书信,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但观之笔迹俊逸,内容又似乎颇有价值,令我深受吸引,因此这封信,我决定违反常例保存起来。现在因不在我手边,所以无法直接引用,但先生书下之意似乎认为可从白莲得到希望。’”
小正点点头,“人家当然不可能写信来说‘阁下批评得很对,那的确只是我的游戏之作。’”
我也点点头,“问题是,白鸟不服气。他硬是不肯说声‘啊!这样吗?’就算了。”
“那他怎么说?”
“白鸟说了:‘我不这么认为。’”
小正面露喜色。
“这家伙好酷。”
“人家作者自己都已经说了‘我就是这个用意。’但白鸟却充耳不闻。我忍不住边看边想:这跟某人好像啊。”
“你说的某人是谁?”
小正的手伸过来。
“不可以单手开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