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才是真——南朝宋武帝刘裕继母萧文寿、妻臧爱亲 第四节

武敬皇后臧爱亲,是刘裕的结发妻子,她祖籍山东沂水,祖父臧汪曾任尚书郎,而父亲臧隽则只是一个郡功曹,论起来,父辈的出身和刘裕生父刘翘是一样的——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的小公务员而已。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这桩婚事还是缔结得门当户对的。

臧爱亲出嫁的时候,刘裕还是京口里的一介布衣平民,不但穷苦潦倒,而且好斗性猛令乡人侧目,可以想象小家碧玉的臧爱亲在婚后过得有多艰难。

婚后不久,臧爱亲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刘兴弟。

可是还没等着刘兴弟给父母带来众多弟弟,初为人父的刘裕却起了离家从军的念头。

臧爱亲拗不过丈夫,只得眼巴巴地看着刘裕离开家乡。

刘裕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捎回家乡的音讯都是很少的。而身在乱世中的臧爱亲,侍奉婆母拉扯幼女,一面做农活养家,一面还要担心远方丈夫是否平安。

刘裕一战成名的时候是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在此之前他先后做过孙无终的亲兵护卫、以功劳升为司马。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没落贫民,刘裕一直是靠实打实地勇猛血战搏取功名。当刘裕孤身在外打拼的时候,知道妻子一直在家乡守候,应该是前途未卜时他最大的安慰。

到三十五岁之后,刘裕时来运转,快马加鞭地封官晋爵,四十岁时时更成了东晋王朝的股肱人物。臧爱亲从来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所嫁的那个穷汉竟能成就这样的显赫功名。一时间,马屁精们都围着这位“臧夫人”转起了圈圈,从前不肯雪中送炭的“亲戚”们,现在都拼了老命地来锦上添花了。阿谀奉承和送礼的数也数不清。

臧爱亲并不为这些所动,虽然丈夫成为权臣,她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不好奢侈享乐;想通过她升官发财的亲属也没有一个达到目的的。

从刘裕发迹时的年龄推算,夫妻重会时臧爱亲已经不年轻了,这也许是她始终未能给刘裕生下儿子的原因,长女刘兴弟因此成了她唯一的孩子。

不过,没有子嗣并不曾影响刘裕对结发妻子的情意,而臧爱亲面对奢华所表现出来的节操,更深得刘裕的敬重。

可惜的是,臧爱亲没能等到丈夫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夫妻重聚后的日子并没有多长久——义熙四年正月甲午日,臧爱亲病逝于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年四十八岁。

这个时候刘裕还只是东晋的豫章郡公,因此臧爱亲只得到了“豫章公夫人”的追谥,并归葬丹徒老家。

刘裕对患难发妻的早逝非常痛心,当他称帝之后,他追封已经辞世十二年的臧爱亲为“敬皇后”,七个儿子(包括皇太子)的母亲都仅仅封妃嫔而已。

因为夫妻情深,刘裕对臧爱亲所生的长女刘兴弟也格外看重。刘兴弟被封为会稽长公主,在刘宋王国初期的宫廷中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永初三年(公元422)五月,六十岁的宋武帝刘裕去世。临终时他留下遗诏,将臧爱亲的棺木从丹徒迎至南京,与他合葬。称初宁陵。

臧爱亲的人生,其实非常简单,史书上没有记载哪怕一件由她亲自经办的事情,记录她的任何一句语录。她似乎一直都默默无语。她与刘裕之间的濡沫深情、她对丈夫的了解与支持、对家族的兴盛所寄予的重望、她对刘宋王朝的重要程度,直到她去世很久之后,才由她的女儿会稽宣长公主刘兴弟的言行中表达出来。

臧爱亲深知丈夫创业艰难,更忧虑这些从小长于富贵中的年幼儿孙们败家损业,祸害刘家前程。因此,在她病重不治的时候,她将一件旧衣交给了自己的女儿刘兴弟。这件粗衣是当初穷苦时臧爱亲亲手为刘裕缝制的,早已经是补丁摞补丁。在交付这件旧衣的时候,臧爱亲叮嘱刘兴弟:“以后儿孙中,若有骄横奢侈的,就将此衣警示,不忘先人创业之苦。”——在这方面,刘裕和臧爱亲倒真不愧是患难夫妻。后来刘裕称帝,也和妻子一样,将从前使用的农具、破衣专置一室,希望能够警醒后人。

刘裕不好声色,与发妻的感情也很深,他的七个儿子,基本都是在臧爱亲年长不育及病逝后才陆续生出来的。这些小儿小女的年龄,与长姊刘兴弟相比差得很远。因此,刘兴弟年少时,是和母亲奶奶一起贫苦务农、对父亲从征的担惊受怕中捱过来的,对于从前的苦难,她的认识要比那些少不更事的异母弟妹们要深得多。

刘裕称帝前后,他的姬妾共为他生下了七个儿子,分别是: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刘义康、刘义恭、刘义宣、刘义季。然而这些儿子们年纪太小,当长姊已经到达婚龄时,他们中最年长的都还只是个奶娃娃。因此刘裕非常重视长女刘兴弟的夫婿——振威将军、彭城及沛郡太守徐逵之。然而徐逵之在跟随岳父征战四方的时候,死在了战场上。只留下了儿子湛之、淳之。刘裕对这双兄弟非常疼爱,尤其是徐湛之,更得到了刘裕的格外关照——他可以和刘裕最喜爱的儿子刘义恭一起随着刘裕生活,形影不离。刘裕不但自己节俭,也不肯给予儿孙们太多物质享受,但是对刘义恭和徐湛之却有求必应。永初三年,刘裕还将未立尺寸功劳的少年徐湛之封为“枝江县侯”,食邑五百户。

徐湛之能够被刘裕宠爱,关键的原因还在于他是臧爱亲的外孙。——在臧爱亲去世之后,刘裕的公府、王府、乃至皇宫,主管一切家事的,不是刘裕的姬妾宠妃,而是臧爱亲为他生的女儿刘兴弟。后来刘义隆继位为宋文帝,虽然他的袁皇后早逝,但是在袁皇后去世前十四年(元嘉三年,公元前426),刘兴弟就又再次入主皇宫,全权管理皇室家务。也就是说,在宋文帝的后宫里,管事的是大姑子,不是弟媳妇……假如有什么事情宋文帝不照办、或办得不能让这位嫡姐满意的话,刘兴弟便号啕大哭,哭得宋文帝手足无措。尝了几次滋味之后,宋文帝再也不敢违背嫡姐之命,从此对这位嫡出大姐“甚惮之”。

宋文帝既对姐姐畏惧,自然也不敢亏待外甥徐湛之。元嘉二年,他封徐湛之为著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然而徐湛之拒绝赴任——相信是出自刘兴弟的手笔:很有可能是嫌弟弟给儿子的官太小。

元嘉六年,宋文帝再次给外甥封官:太子洗马、转国子博士、迁奋威将军、南彭城及沛郡太守、徒黄门侍郎——然而徐湛之再次拒绝赴任。——于是宋文帝层层加码:“复授二郡,加辅国将军,迁秘书监,领右军将军,转侍中,加骁骑将军。复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骁骑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