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早就有篡晋夺位当皇帝的野心了,他曾经叹道:“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按照桓温的计划,他先通过北伐树立威望,邀买人心,然后再逼晋帝退位,但攻前秦的长安,因缺粮而退;伐燕国的邺城,又在枋头大败。这回桓温恢复实力,收复寿春之后,又问郗超:“凭我现在的实力,还能够再次北伐,一雪枋头之耻么?”
郗超回答:“您的实力还达不到。”桓温遂闷闷不乐。郗超知道桓温的心思,于是对桓温道:“虽然您现在担天下重任,但由于北伐失败,如果不能立下不世之功,则不足以镇民望。”
桓温道:“我也在为这事儿发愁呢,你说怎么办?”
郗超道:“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黜昌邑。明公要立大威信,使四海信服,也应当学习他们。”
“我早有此心,可是皇帝没什么过错,我找什么理由废掉他呢?”
“没什么过错,就给他找出点儿过错来。宫门深幽,最能让人相信的是床笫方面的事。您可以说皇帝阳痿,他的儿子全部是他的宠臣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参侍内寝的大臣所生。仅凭此一件事,必可废掉他!”
桓温大喜,先派人去造谣,等朝野之间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桓温带兵入京,对褚太后说,因为皇帝有痿疾,要废掉皇帝。
太后大惊:“不会吧,那为什么有田氏和孟氏为皇帝生有三男?”
桓温假装吃惊道:“您没听说么?现在朝野都知道,这三个孩子是皇上的宠臣相龙、计好、朱灵宝等所生。此三臣经常和皇上在一起,甚至夜不出宫,这事很有可能。”
太后被桓温也给弄懵了,遂道:“那就凭你处置吧。”
桓温从太后那里诓到了太后懿旨,遂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另立相王司马昱为帝。朝中百官并非没有反对的,但桓温带兵入朝,杀气腾腾,哪个敢说半个不字。桓温废掉司马奕后,把田氏、孟氏及其所生的三子杀掉,相龙、计好、朱灵宝也被满门抄斩。司马奕被强迫离开都城,迁到吴县西柴里居住。司马奕害怕桓温暗害自己,竟然不敢让自己的妻妾怀孕,每日只是饮酒睡觉,忍辱求生。
桓温废立晋君之后,回到姑孰,把郗超留在京中把持内政。司马昱被推上皇位后的第二年即病亡,年五十二岁。司马昱临终遗诏称:“大司马桓温依周公居摄政事。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意思是由桓温来控制朝政,如果桓温愿意,也可以取而代之当皇帝。
司马昱之所以下这样的诏书,是怕桓温将来篡位加害自己的子孙,干脆从法律的形势上确定桓温当皇帝的合法性,这样桓温也就用不着加害他们了。但侍中王坦之坚决反对,甚至把司马昱的遗诏撕得粉碎。
司马昱叹口气道:“天下,本是我祖无意中得来的,你又何必阻止呢?”
王坦之反驳道:“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皇上您又凭什么让给他人呢?”
在王坦之的坚决要求下,司马昱又改遗诏为:“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就是说只给予桓温相当于三国诸葛亮一样的权力。桓温并没有擅断朝政的权力。
司马昱死后,朝臣不敢立新皇,要去向桓温请示。谢安、王彪之、王坦之坚决按照司马昱的遗诏,拥太子司马曜即皇帝位。
郗超凭自己在朝中的力量没办法阻止三人立新君,于是跑到桓温那里告状说:“本来司马昱并无此遗诏,您可以趁此机会控制朝政,甚至得到皇位。但这样的好事全让谢安、王彪之和王坦之给搅黄了。”
桓温也非常失望,听了郗超的话,立刻以觐见新帝的名义,带大军去京城。大军到了京城南十二里地的新亭,然后请谢安和王坦之出城来见,并埋下伏兵,打算一言不合,便把二人杀掉,然后带兵入京,强行夺权。
谢安、王坦之是司马昱遗诏中三位顾命大臣中的两个,如果除掉此二人,或者把此二人争取过来,桓温便可在朝中为所欲为。太后及百官包括王坦之都很害怕,只有谢安道:“晋朝的存亡,在此一行。”
谢安和王坦之到了新亭,只见桓温大军兵营整肃,杀气腾腾,随行人都吓得脸色苍白,就连王坦之也很紧张,连手版都拿反了。只有谢安谈笑风生,神情轻逸。与桓温相见之后,谢安笑道:“我听说如果诸侯有道,则四邻都是可以帮你防守的朋友,你又何必在墙后面藏这么多士兵呢?”
桓温十分尴尬,立刻撤去所有伏兵。谢安先把桓温大大地吹捧了一顿,称:“别说是武侯诸葛亮、丞相王导,就是历史上的伊尹、周公在世,也比不上您啊。”几句话拍得桓温很是舒服,然后两个人就司马昱的谥号、庙号,祭拜陵寝的日期等事进行了商量。
桓温遂和气地进入建康,处理司马昱的丧事,扶立新君。桓温忽生大病,一连十数日卧床难起,病好后,却不离开京城,而且向谢安和王坦之提出一个要求:要九锡之礼。
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在桓温以前的封建王朝中,只有王莽、曹操、司马昭和孙权接受过九锡礼,其中王莽、曹操和司马昭篡位,孙权也称了皇帝。于是,加九锡成为权臣建立威信,当皇帝的铺路石。
谢安当即道:“凭您的功劳别说是受封九锡了,就是禅受皇位也未尝不可!您只管回去,这事包在我的身上。”
桓温很高兴,带着军队离开建康回去了,王坦之则很生气,责问谢安道:“九锡是异常之礼,一旦相加,则晋室危矣。你怎么会轻易许诺?”
谢安笑道:“我如果不许给他,他怎肯便离京城?我跟你说实话吧,我略懂医道,看桓温病情沉重,这几天的精神头是回光返照。也就是说他活不了几天啦。不知道他能不能等到加九锡之礼的时候呢。”
王坦之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谢安智谋远在他之上。
桓温回到姑孰,果然又病倒在床,病情一天比一天重。桓温怕自己等不到九锡的日子了,便时时派人去京城催问。谢安和王坦之今天推明天,明天拖后天,一直拖了两个多月,实在是推不过去了,便让吏部郎袁宏草拟诏命。袁宏是当时东晋写文章最好的人,妙笔生花,文采过人。当天接到任务,当天就完成了,马上交给谢安,得意扬扬地等谢安夸奖。
哪知道谢安随便扫了一眼,便让他修改,也不说改什么,只说不好。袁宏这次不敢大意,想了三天才敢动笔,将文章写得更是花团锦簇一般,但谢安仍是不满。如此多次,一连改了二十多天不能定稿,袁宏基本上要崩溃了。他于是向王彪之请教。王彪之笑道:“你写的文章很好,哪一篇拿出来都可以用。不过你好笨啊,现在大家都知道桓温就快病死了,谢公这是在等桓温的死讯。你着急什么?”
袁宏这才明白,回去以后便开始随便写两笔,让谢安看了,回去再改再交,如此反复,不觉又是一个月。到了宁康元年(373)七月,桓温病情突然恶化,他知道自己不行了,遂让弟弟桓冲接替他的位置,并且告诫桓冲和自己的几个儿子道:“以你们的才能,绝不是谢安的对手,所以今后再不可对晋有异心。”当月桓温病亡,享年六十二岁。
桓温死后,谢安大喜,立刻让袁宏随便拿出一篇诏命书稿来,提请皇上同意后,给了桓温加九锡的赐礼。桓温死后方得到这一称号。
桓冲则被封为中军大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扬、豫二州刺史,镇守姑孰,这个权力仍然很大,但比桓温在世时要小多了;又以王坦之为中书令,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尚书。三人共辅朝政。
郗超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一次谋大事的机会,便劝桓冲带兵进京,杀谢安和王坦之,执掌东晋朝权。桓冲不但断然拒绝,还辞去了扬州刺史的职位,向朝廷表示忠心。朝廷遂以桓冲为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及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谢安兼扬州刺史。东晋的局势从此安定下来。
苻坚听说桓温病亡,便要出兵江南。王猛道:“桓温虽死,还有谢安!现在要伐江南,还有困难。不过,现在东晋的军事力量大多集中在东边。谢安忙于朝政也无力西顾。咱们可以先取梁、益二州!”梁州和益州不仅包括汉中巴蜀之地,而且拥有北至陕西南部,南到云南的整个地区,也就是当年三国蜀汉刘备所辖治的地区。先攻取这个地方,再统一天下,正是西晋司马炎一统全国的战略部署。苻坚于是命益州刺史王统、羽林左监朱肜、陇东太守姚苌率兵三万出汉川;前禁将军毛当、鹰扬将军徐成率兵三万出剑门,以杨安为元帅,作总指挥。
梁州刺史杨亮把守汉中,杨亮的儿子杨广把守阳平关,这两处关隘都比较险要。王统知道强攻不一定能成功,遂兵分两路,分取两关,但到了关下,并不攻关,而是日夜擂鼓喊杀。然后派人化装成商客到两关分别放风说另一关隘马上就要被攻下了。杨亮于是亲自率兵去救阳平关,杨广则率兵去救汉中。两军相遇之后,这才知道上当了。因阳平关留守士兵比较少,杨广立刻带人去救阳平关,路上被王统手下大将朱肜、姚苌伏击,杨广和杨亮拼命杀出重围,转头奔向汉中。但汉中已经被秦军攻占,杨亮只得带兵由汉水退到荆襄。王统的军队攻取梁州之后,便分兵派朱肜、姚苌帮助毛当、徐成攻打剑门。
剑门由梓潼太守周飏把守,毛当和徐成攻打二十多天不能攻下。姚苌本是姚襄的亲弟弟,便借着哥哥的名义假称投降晋国,与周飏约好晚上举火为号,自己和周飏里应外合,偷袭秦军的大营。周飏竟然相信了姚苌的诈降,晚上见关下秦军营中到处燃起火来,杀声大起,于是亲率一支军队开关去攻秦营。周飏刚入营中,便中埋伏,损失惨重,后路被断,根本无法回关,只得弃关带兵退守梓潼。剑门因为留守士兵太少,当天便被攻下。
杨安又带兵进攻梓潼,梓潼无险可守,周飏刚遭大败,手下又没多少部队,再败,退到涪城。周飏担心涪城也守不了多长时间,便令部下刘仁带三千骑兵护着自己的母亲家小回江陵。但刘仁半路上被秦军所劫。杨安将周飏母妻家小押到涪城城下,逼迫周飏投降。周飏不得已,只得献城。
益州刺史周仲孙,听说剑门、梓潼两关皆失,杨亮、杨广退到荆襄。认为自己的实力无法与秦军抗衡,遂带兵退守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其他晋军退守至巴东(今四川开县、万县以东)。
秦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巴蜀的战争,再向南中进攻没有军事意义,如果向东进攻,则将不可避免地与晋军的主力军决战,并且会进入一个相当长的消耗战时期。秦国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遂停止进兵。
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将秦国治理得不错,国力强盛,人民安康。但王猛积劳成疾,于宁康三年(375)六月病危。苻坚为了治好王猛的病,不仅派了最好的御医,并且亲自去拜宗庙,祭上天,祈求黄河、五岳诸神,特赦死罪以下罪犯。但王猛还是在一个月后病亡,时年五十一岁。王猛临终前给苻坚提出最后一个建议:不要攻打东晋,集中精力肃清国内鲜卑、西羌的力量。
王猛死后,苻坚对天痛哭道:“这是上天不想让我一统天下啊!”苻坚按照汉大将军霍光的规格安葬王猛,又谥王猛为“武侯”,这本是诸葛亮的谥号,苻坚以此来说明王猛在他心中的地位。
王猛死后,前凉的张天锡又开始与东晋接触,准备向东晋称藩。苻坚便以这个理由进攻前凉。他先派尚书郎阎负和梁殊去诏请张天锡入长安,同时派苟苌、毛盛、梁熙、姚苌等率十三万大军分四路陈兵边境,同时命秦州刺史苟池、河州刺史李辩、凉州刺史王统作为预备军。如果张天锡拒绝来长安,便立刻发兵。
张天锡是个很梗气的人,他问前秦的这两个使者:“你们是想站着回去呢?还是想躺着回去?”
阎负和梁殊一听张天锡语气不善,遂反问道:“您是想奉诏去长安呢?还是不去长安?”
张天锡道:“我本是晋朝之臣,世代忠义,岂肯奉秦贼的诏?”
阎负和梁殊二人一听,估摸着张天锡是已经下定决心让他们躺着回去了,都很惊讶。阎负说:“你们凉国曾经向刘汉和石赵称臣,后来又向我大秦称臣,凭什么自称世代忠义?”
梁殊也叹道:“可惜凉州自先祖武公莅凉以来,历经八世七十多年,如今却要亡在你的手里。”
无论二人如何劝说,张天锡已经是下定决心和前秦翻脸了。他让士兵把两个人绑在军门,然后招来士兵,一齐向二人射箭。张天锡说:“凡是不能射中二人的,一定是有异心。”士兵们一齐去射二使,竟然没有一支箭射偏。射完之后,两个人就像全身长满了刺一样。
前秦得到二使被射杀的消息,便开始进攻。苟苌先派扬武将军马晖、建武将军杜周,西出恩宿(今甘肃永昌南),截断张天锡逃走的路,然后派姚苌、梁熙、王统及李辩四路兵马从清石津渡黄河,进攻河会城(黄河与湟水会合处)。前凉骁烈将军梁济战败投降。
苟苌也带一支军队由石城津(今兰州西北)渡黄河,与梁熙等四部会合后,猛攻缠缩城(今甘肃永登南),很快攻下城。前凉的主将马建虽带兵五万,却不敢出战,而是退守清塞(今甘肃石浪境)。同时张天锡又派征东将军常据率军三万进驻洪池岭(今甘肃武威南),自率军五万屯金昌(今甘肃永昌北)。三军形成三足之势。
不久,姚苌与马建决战。马建失败后虽然仍有一定的实力,但他无心再战,率一万余人投降,剩下的凉兵不愿投降,全部溃逃。苟苌攻入洪池,常据兵败后不愿投降而自杀。
张天锡再派司兵赵充哲率最后的一支军事力量与前秦军战于赤岸(今甘肃武威东南),整整打了两天。凉军再败,四万人只剩下一千多人,赵充哲战死沙场。此时张天锡只有一万多人了,他仍然坚持,准备坚守金昌城。这时金昌城内发生叛乱,张天锡只好带三千骑兵逃回姑臧(今甘肃武威)。很快前秦军又追到姑臧,张天锡知道自己无力再战,只好出降,前凉灭亡。时晋太元元年(376)八月。苻坚以梁熙为凉州刺史,留守姑臧。把凉州有势力的豪族七千余户迁到关中,封张天锡为归义侯,拜北部尚书。
前秦灭凉的时候,东晋桓冲派兵攻秦以分散秦军的兵力。兖州刺史朱序、江州刺史桓石秀与荆州督护桓罴进攻汉水流域,豫州刺史桓伊从寿阳向北进兵,淮南太守刘波以水军从淮河向山东进攻,但各路军队都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前凉被灭后,东晋所有军队又撤回防地。
到这个时候,北方诸国只剩下代国没有被前秦兼并了。
代王猗卢死后,代国内乱不断,代王王位在很短时间内几经易手后,最后落到拓跋贺傉头上。贺傉的母亲是拓跋猗卢的弟媳妇惟氏。惟氏一直执掌代国朝权到324年病亡后,贺傉才有机会亲政。贺傉仅亲政一年便病逝,其弟拓跋纥那继王位。
拓跋纥那与哥哥文弱懦弱的性格大不相同,他性格刚猛又好用兵,很快统一了各部。但327年,纥那与石虎打了一仗,纥那大败,只得迁都大宁(今河北张家口)。329年,贺兰部及其他各部酋长拥立纥那的堂侄,也就是拓跋郁律的儿子拓跋翳槐为代王。纥那带兵镇压,兵败后逃往辽东的宇文部。拓跋翳槐成为代王。
公元335年,翳槐和当年拥立他的舅父贺兰部酋长贺兰蔼头发生矛盾,并引发战争。纥那趁机从宇文部返回,再次被拥立为代王,翳槐则逃到后赵。公元337年,翳槐在后赵将领李穆保护下来到大宁,夺回代王位。纥那逃到前燕,后不知所终。
晋咸康四年十月,翳槐死,遗命其异母弟拓跋什翼犍为代王。拓跋什翼犍继位时十九岁,在位时进行了大规模有利于国家的改革,并且不参与中原的战争,国力得到发展,在位三十余年,其疆域发展到东起秽貊(今黑龙江嫩江流域),西到破落那(今中亚的亚费尔干纳盆地),南达阴山(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到河北省西北部),北至沙漠,人口近百万。
苻坚灭凉之后,便以幽州刺史、行唐公苻洛为北讨大都督,率十万军队进攻代国;又命后将军俱难、镇军大将军邓羌、尚书赵迁、李柔、前将军朱肜、前禁将军张蚝、右禁将军郭庆等分领共二十万大军,与苻洛联攻代国。
代国虽然中兴,但力量仍然不能与前秦相提并论,代王什翼犍又在重病之中,病得连路都走不了,根本没办法指挥战斗。代军屡战屡败,代王什翼犍只好向秦国称藩。苻坚于是撤兵。此时为太元元年(376)十二月。
秦兵撤退后,代国立刻发生了叛乱。
当年拓跋翳槐死后,遗命立什翼犍。可是当时什翼犍正在后赵当人质。各部落酋长认为什翼犍难以返还,就准备拥戴什翼犍之弟拓跋孤,拓跋孤拒绝,并自愿前往后赵作为人质以交换什翼犍。后赵天王石虎被其情义所感动,干脆把两个人都送回国。什翼犍对这个弟弟也很感激,于是继位后便把国土一半封给拓跋孤。但拓跋孤死后,代王并没有让拓跋孤的儿子拓跋斤继承这块庞大的封地。于是拓跋斤对什翼犍产生了仇恨,一直等待机会报复。这时,什翼犍连遭大败,又沉疴难愈,拓跋斤认为机会来了。
什翼犍原来立嫡长子拓跋寔为王储,后来长孙斤发动兵变,拓跋寔与之交战,杀死长孙斤,自己也重伤不治而亡。什翼犍很喜欢这个儿子,又因为儿子为护己而身亡,便一直没有立嗣。什翼犍其他几个儿子便都一直觊觎世子的位子。拓跋斤向代王庶长子拓跋寔君表示愿意拥立他为代王,并且说代王将立慕容妃之子为嗣,让他早点下手。拓跋寔君为了夺代王位,与拓跋斤联兵发动政变,杀死父亲什翼犍,又把几个弟弟全部杀死,只有最小的弟弟拓跋窟咄得以逃脱。
正在镇守边境的秦军将领李柔和张蚝趁势带兵攻破云中,擒住拓跋斤与拓跋寔君。苻坚了解到代国内乱的原因后,便将拓跋寔君与拓跋斤押入长安,然后用车裂的酷刑杀死。苻坚派人查找什翼犍的子孙,只有什翼犍的小儿子拓跋窟咄和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还活着。苻坚遂命将这两个人及其家人全部送到长安。其实就是把代国有地位的王族当做人质。
代国的旧臣燕凤担心代国从此再没有复国的机会,于是说拓跋珪留在代国有利于牵制刘卫辰。刘卫辰是匈奴部落,苻坚利用他统治北部黄河以西诸民族。但刘卫辰脑后有反骨,一会儿叛秦投代,一会儿叛代投秦,苻坚对此人也很头疼,但也不得不利用他的威信来使北方安定。苻坚所以听从了燕凤的话,让代国旧将刘库仁奉养拓跋珪母子,将拓跋窟咄迁入长安,送入太学读书。拓跋珪时年五岁,后成为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
至此,秦国完全统一了北方,并且还占有了西南之地,比当年三国时曹魏的国土还要大许多,但前秦的天下之志还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