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这场影响了春秋历史甚而整个中国军事史的城濮大战终于以晋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不可一世的楚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楚中军的若敖六卒在晋文公的授意下才得以保全大部,而晋军除了担任拖住楚军主力的下军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外,其他两军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减员,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胜。在这场耗时近四个月的战役中,晋国君臣团结,上下一心,政治、外交、军事三管齐下,层层设计,步步料敌机先,前后左右,来路去路,细针密线,纹丝和缝,无不一一算到,这就像是下棋一般,谁能算的步数越多,谁的段数也就越高,成得臣空有一身勇力和精卒,可惜不会算子,就算再多给他几个车马炮,他也只是个业余选手,怎么下得过晋文公这个象棋职业九段。
当然,文公的象棋下得再厉害,没有好棋子,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亏的是先轸、狐偃、赵衰、栾枝、胥臣、魏犨这些个好用的文棋武子,晋文公才能得心应手,越下越精,把成得臣的车马炮卒吃得是一干二净,只留了个老帅和两个小士逃回楚河,这还是他为着长远大局着想,否则吃进九宫全歼帅士,还不是他两步棋的事儿,这还是合着下棋的理,将死对方也就得了,用不着赶尽杀绝拂人家的面子,否则惹火了对方,他一撂棋盘不陪你下就不好玩儿了。
晋文公这盘棋算是下完了,不过我们最后还是来稍微盘点一下这盘好棋吧,跟古人学学人家是怎么下棋的,也好提高一下我们自己的棋艺。
一、帮手。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了好帮手,做什么事情都事半功倍,当然,帮手也不能乱选,好帮手能帮你加分,坏帮手却只能越帮越忙,给你添乱。晋文公就选对了帮手,齐、秦,哪一个都不是吃闲饭的主,可是你看看楚国选的帮手:郑、许、陈、蔡!这里面也就郑国上得了一点台面,其他三个,都是毛还没长齐的愣小子,忙一点没帮上,乱倒是捣了不少,这做事情老有人在旁边添乱,你就是能力再强也干不好活呀,还不如自己单枪匹马一个人干呢,大不了加加班就是。
二、人际关系。找到了好帮手,人家不肯帮你,那你还是白搭。晋文公就是得了人缘好这个便宜,从前流亡在外的时候,就在齐、秦那里跟人家搞好了关系,称兄道弟的,有了事情别人自然会来帮你。所以说晋文公人家的人际关系搞得好。他讲义气啊,宋国人被楚国人揍了,他二话没说就跑来帮忙打架了,宋国人见他仗义,就来给他送礼,他也不要,转手就给了齐国人和秦国人,既卖了人情又赚了名声,自己还一个子儿没花,晋文公做人那可是做成精了。还有,要做好人际关系还要懂得“变通”,曹国人和卫国人对晋文公那可以叫一个差劲了吧,又是赶人家走又是偷看人家洗澡的,没品透了!所以晋文公找机会狠狠地揍了他们一顿,两方的关系可谓坏到了极点,可是真要和楚国人开打的时候,晋文公又一改常态,把曹、卫的土地还给了他们,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曹国人和卫国人站在楚国人一边。为了晋国的霸业,晋文公可以把个人恩怨抛在一旁,他既可以跟楚王这个从前的朋友反目为仇,也可以跟曹、卫这两个从前的敌人称兄道弟,有一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敌人,也没有真正的朋友”,这就是“变通”的最高境界啦!这个境界可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要不怎么说人家晋文公能当上春秋霸主,而我这个痴人只能傻傻地坐在电脑面前码字呢?
三、用人。一个好剑客,一定能把他的宝剑用得出神入化;一个好屠夫,一定能把屠刀用得游刃有余;一个好作者,一定能把文字用得生动精辟;同样的,一个好领导,一定要懂得用人,古往今来所有出色的政治家,无不对人性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赏罚分明,知人善任,这样才能上下一心,发挥出所有人的能力,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所以说曹君不懂得用忠贞贤德的僖负羁,最后身败名裂;楚王错用了刚愎自用的成得臣,最后丧师辱国;而文公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中和他的一干文臣武将朝夕相处患难与共,谁能参谋,谁能任事,谁能打仗,他都一清二楚了如指掌。
先轸。如果说晋文公是汉高祖刘邦,那么先轸就是他的韩信。行军打仗,克敌制胜,先轸说自己第二,春秋没有人敢自称第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先轸是第一个拿战争当一门学问,当一门艺术来研究的人。迂回,惑敌,阻击,埋伏,战术层出不穷;围点打援,诱敌深入,避强击弱,各个击破,战略精彩纷呈。什么反间计,心理战,围魏救赵,田忌赛马,这些经典的兵法其实全都是人家先轸玩剩下的。有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军事天才,晋军怎么能不招招领先,每战必胜呢?成得臣碰上了这么可怕的一个对手,输了也可以理解,换了谁,那也讨不了好去。
狐偃。如果说晋文公是汉高祖刘邦,那么狐偃就是他的张良。狐偃性格上虽然有些缺点,做人也不够厚道,但每逢大事,却总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做出最为正确的决定和建议,晋文公亲秦、勤王、救宋、退避三舍这些最为关键的大政方针,无不是在征求了狐偃的建议后实施的。另外,狐偃乖巧机灵,善于言辞,是个当参谋的好料子,行军打仗水平却是一般,所以晋文公把他当成自己的智囊,而没有让他统率全军,就是这个意思。
赵衰。如果说晋文公是汉高祖刘邦,那么赵衰就是他的萧何。论打仗,他比不过先轸;论韬略,他比不过狐偃;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谦恭有礼,忠厚仁义,他是文公最信任的一个人,也是和其他大臣最亲近的一个人,这样的人往往能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充当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帮大家协调关系,缓和矛盾,别看这种人不起眼,他们却是一个团队中最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所以当文公初建三军的时候,赵衰说什么都不肯担任将佐,而是让给其他更有才能的人;所以当文公要诛杀魏犨的时候,赵衰则一个劲地为魏犨求情,为文公保留这个难得的人才;他的这些事迹,是不是可以跟萧何月下追韩信媲媲美呢?另外,赵衰精通《诗经》,文化水平也很突出,所以晋文公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腹,偶尔让他帮自己处理一些外交事务,并没有让他参与城濮之战的指挥决策,这也是晋文公知人善任的又一个明证。
魏犨。如果说晋文公是汉高祖刘邦,那么魏犨就是他的樊哙。这个人武功虽高,但是行事鲁莽,有勇无谋,让他带兵打仗,绝对只会坏事,所以文公最后还是决定让他当自己的贴身保镖,除了这个以外,也没有更好的工作适合他了。
栾枝、胥臣。这两个人才都是赵衰推荐的,根据赵衰对他们的称赞,栾枝谨慎,胥臣多闻,从城濮之战他们的表现来看,确实所赞无差。栾枝虽然没有跟着晋文公一起流亡,但是他对文公的忠诚,绝对无可怀疑,当晋文公流亡在秦的时候,正是他甘当内应,坚定地站在了文公的一边,为文公的复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城濮之战中,他又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为全歼楚师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胥臣知识渊博,涉猎甚广,估计在动物学方面也有过深入的研究,在战马身上披虎皮,这样的绝招恐怕也只有他这样见闻广博的大学者才能想得出来。晋文公让他们独当一面,最后在城濮之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凡是大功,断非一人可立,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是有用的。
这些人在文公的领导下,各安其位,各展其谋,整个晋国就像一个巨大而精密的科研仪器,运转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反观楚国,四大家族争权夺利,关键时刻楚王又和主帅成得臣意见分歧,整个楚国就像一个破旧不堪的大卡车,虽然马力强大,但是部件磨损,上下脱节,稍微一碰,就得分崩离析,溃不成车;所以说楚国的失败其实在楚军离开宋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城濮一战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四、经历。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有过超乎常人的经历,就像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王朝,都是开国之君最为雄才大略,而之后的皇帝,养尊处优,不识民间劳苦,更不知创业艰难,所以不是昏庸无能,就是暴戾无常,一蟹不如一蟹,等到国力耗尽,只有兵败亡国这么一个下场。晋文公虽然不是一个开国之君,但他经历过的艰难险阻,颠沛流离,绝对不会比任何一个开国之君少,所谓“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那些流亡时期的经历、磨炼和见闻,对他而言正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亲眼目睹了齐桓公任用奸佞导致国家动乱霸业中衰的整个过程,所以他回到晋国后远离奸佞举贤任能,晋国得以大治;他亲眼目睹了宋襄公死守仁义不知变通最后败师身亡的可悲命运,所以他总结了宋国的经验教训,仁义诡道双管齐下,灵活运用,与时俱进,以能达到实际的战略目标为最终目的,而不是死抠“仁义”两个字不知道变通;另外,在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晋文公和齐、秦、宋三国搞好了关系,并在楚国时了解了对手的很多情况,这些都对晋军在城濮之战中取得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是那么一句话,晋文公能够称霸,并不是偶然的,前因后果,原来一切,早就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