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 五代(后梁) 第二百一十七章 末帝朱友贞

朱友贞是朱温的第三个儿子,若算上养子友文,他排行第四。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出生在开封朱温的使府中。因排行最小,自幼又长得十分可爱,深得朱温宠爱。朱温称帝建梁后,19岁的友贞被封为均王,不久,又成为左天兴军使。天兴军是朱温新建的一支禁军,当作贴身扈从,因此,对统帅的选择十分慎重。不过,友贞天性沉默寡言,好舞文弄墨,整日与儒生方士为伍,也懒得亲自料理军机。到了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夏天,又被加官为检校司空、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但他依然是谨慎克己,漠于权利。这时,朱氏四兄弟,老大已亡,二兄友文与三兄友珪为争储位忙得不亦乐乎。凤历元年(公元913年)二月八日,友贞与谋臣等发动宫廷政变,在开封即位,成为后梁最后一位皇帝。

均王友贞虽说承大统成了皇帝,但他所君临的并不是一个安安稳稳的太平王朝。北有强敌,南有外患,内部诸藩、诸王又睥睨难驯。其中最使他忧虑的是北方宿敌李存勖与占有魏博的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在他登基不久,李存勖克平幽州、占有河朔,势力大增。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自拥立他登基以来,矜功自傲,所管六州财赋拒不上交,还建立起几千人的亲兵队伍银枪效节都,根本不把这位登基不久的年轻主子放在心上。

贞明元年(公元915年)三月,传来杨师厚病卒的消息,这对友贞来讲不啻天赐福音,亲信臣子纷纷到宫中庆贺。租庸使赵岩向友贞建议:“魏博自唐以来,世世为心腹之患,根本原因是他地广兵强,陛下应乘机分魏博为两节度使,以削弱其势力。”友贞依计而行。但魏博之兵,父子相承,年代久远,多互为姻亲,不愿分徙两镇。应命往昭德的军士连营聚哭,怨声载道。当晚,魏州发生兵变,并向晋王李存勖求援。李乘势入据魏州。魏州为大梁北方重镇,魏州一失,河南之地顿失屏障。友贞焦急万分,急令刘寻阝速速阻击。二月间,晋主李存勖声言离魏州归晋阳,留大将李有审守营。寻阝中计,倾军而出,直逼魏州,不料李存勖赶来,与李存审各陈阵于梁军东南和西北,梁军被晋兵团团包围,死亡殆尽。寻阝率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退保滑州。友贞闻讯,不禁感叹道:“大势已去。”

以后二三年间,晋王率军与梁将相争于黄河两岸,梁主友贞依然深居宫中,左右嬖臣把持朝政,梁地日蹙,晋土日广。

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夏,晋兵偷袭郓州成功,后梁首都开封被包围起来,梁主友贞却不情愿就此罢休。他令开封尹驱动开封市民登上城墙,准备应战。又挑选亲信,令他们换上便衣,分头出城,扰乱敌营。不过,这些亲信出城后,都各自奔命,一去不返。梁主无奈,又召群臣计议,宰相郑珏请求自己带着玉玺向晋军诈降。友贞问:“事至今日,我决不会吝惜什么玺印,只是如果这样,能有效吗?”郑珏低头想了许久才说“恐怕无用。”大臣们失声大哭,友贞也放声痛哭。

回到寝殿,友贞感到已走投无路,犹豫了一阵后,召进禁军将领皇甫麟,嘤嘤诏令:“我无力自裁,卿可助之。”皇甫麟先杀友贞,继又自杀。后梁就这样消失在历史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