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卷 唐 第二百一十三章 昭宗李晔

唐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名杰。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二月二十七日生于东内。咸通十三年四月封寿王。次年,宦官杀唐懿宗的年长诸子,立12岁的李儇(僖宗)为皇帝。不久,王仙芝、黄巢起义,攻入长安,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的保护下逃往成都。寿王与僖宗为同母兄弟,故得服侍左右,掌握兵权,很受重视。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唐僖宗回到长安,不久病死。群臣议立,认为吉王最贤,应立为新君,惟军容杨复恭请以寿王监国;三月六日,宣遗诏立寿王为皇太弟;八月,李晔在复恭等人拥立下即帝位,时年22岁,是为唐昭宗。

昭宗即位后,攻书好文,重儒术,礼大臣,励精图治,颇有些新鲜气象。龙纪元年(公元889年)春正月,赦天下,中外文武臣僚都进秩颁爵。是年二月,割据蔡州的秦宗权被朱全忠执送长安处死。朱全忠原名朱温,曾参加黄巢起义,后叛变降唐,赐名全忠,为宣武节度使。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龙纪元年十一月,昭宗改名晔。

当时,宦官杨复恭因拥立有功为两军中尉,他仿照田令孜的办法,养勇士多人为义子,使分掌兵权,号称外宅郎君,又养宦官600人为义子,使作诸道监军,宦官专权的恶政仍在,只是田令孜换成了杨复恭。太常博士钱珝、李绰等奏请限制宦官,宰相孔纬、张濬也劝昭宗削弱宦官的权力。昭宗亦憎杨复恭的专权。这样便形成了皇帝、朝官起来与宦官相冲突的局面。

唐昭宗不愿成为宦官的傀儡,便直接和宦官头子杨复恭发生了冲突。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九月,唐昭宗让杨复恭以大将军致仕。复恭怒,称病不受诏。十月,天威军使李顺节率禁兵讨伐杨复恭。杨守信拥兵护卫杨复恭出京师,且战且行,出通化门,逃往汉中,在汉中起兵反抗昭宗,最后失败。在讨伐杨复恭的斗争中,李顺节立有战功,颇受恩宠,于是恃恩恣横,出入常以兵杖自随,宦官西门君遂和刘景宜惧怕其专权危及自己的利益,便唆使昭宗除顺节,昭宗也恐怕顺节好勇作乱,允许了西门君遂、刘景宜的意见,设计暗杀了李顺节,宦官与李顺节的部属混战一天,至暮平定。百官奉表称贺,昭宗也十分高兴,改元景福。但是,西门君遂又成了宦官的首领,宦官专权的局面仍未打破。

宦官的问题没有解决,外臣的问题又出现了。先是景福宁元年(公元892年),陇西郡王李茂贞纠集一伙割据一方的节度使,上表奏请讨伐曾收容杨复恭的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并求加官衔“山南招讨使”。昭宗起初怕李茂贞得山南之地后威胁朝廷,拒表不允,后受胁而应允,且一再使李等升迁。由此,李茂贞、王行瑜等节度使恃兵恣横,凌弱王室,对昭宗动辄斥责,颇有问鼎之志,他们实际上成了唐朝的主人。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七月,李茂贞欲劫唐昭宗到凤翔,王行瑜欲劫昭宗到邠州,两人发生争执,相互用兵,同州节度使王行实也弃郡入京师,并纵火剽东市,京师大乱,昭宗乘乱出京城,逃入终南山,并任用诸王李知柔为宰相兼京兆尹,传诏李克用,令监太原行营兵马,出兵讨伐王行瑜。

八月,李克用至渭北,不久进攻邠宁。十一月,王行瑜与其妻子部曲500余人溃围出奔,至庆州,王行瑜为部下所杀。李茂贞闻之惧怕,上章请罪。唐昭宗怕李克用倚势欺主,不许进兵。

接下来统领一方,握有重兵的朱全忠、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互相攻伐,连年不已。他们都把昭宗当争夺对象,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故而昭宗成为诸臣棋盘上的棋子,实在等于傀儡。有时候甚至被囚禁起来,用皇太子李裕取而代之,连傀儡也做不成。

在激烈的角逐之中,朱全忠渐渐打败别的几股势力,成为左右昭宗的主要人物。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朱全忠劫昭宗回长安,杀死宦官七八百人。朱全忠为了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唐政权,又令诸道杀监军,除河东监军张承业等少数人得到节度使保护外,其余监军全部被杀。宫中事无巨细皆归其掌握,左、右神策军和所属八镇归亲信崔胤统率,依附李茂贞和宦官的大朝官也一概杀逐,朝中的各级官员全是朱全忠的党徒。朱全忠在朝中专权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朱全忠跋扈朝廷,人人自危,宰相崔胤本依附朱全忠得以保住相位,当朱全忠控制了唐昭宗以后,他又企图建立自己的实力,以防不测。天复三年,崔胤征得唐昭宗的同意,募精壮兵6600人,作为朝廷的卫兵。朱全忠闻知后,暗中派出壮士应募,所以崔胤加紧训练兵卒、准备武器谋算朱全忠的事情,都为朱全忠所知。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初,朱全忠密令其党徒杀死崔胤,另用裴枢、柳璨等人为宰相。朱全忠率师屯河中,遣牙将寇彦卿奉表请昭宗迁都洛阳。他令长安百姓和居民随昭宗迁居,导致民心骚动,月余不息。朱全忠怕诸王及昭宗随从有变,便将昭宗左右前后侍卫,全换成自己的亲信充当。唐昭宗行至陕州,秘密派人请求西川王建、淮南杨行密、河东李克用起兵相救。李克用、李茂贞、王建等见昭宗被迁洛阳,知朱全忠有篡夺之心,遂联盟兴兵,以兴复唐室为名,欲起兵讨伐朱全忠。朱全忠决定除掉昭宗,以绝人望。八月,唐昭宗被朱全忠的亲信朱友恭、蒋立晖所杀,时年38岁。群臣上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次年二月二十二日,葬于和陵。